不滿足運人?網約車行業又發生變化!
“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起來!”,伴隨著共享經濟理念的爆發,共享出行在風口迅速發展起來,滴滴順勢成為國內出行領域的巨頭企業。
而現如今,滴滴、哈啰等網約車平臺涌入貨運物流賽道,一場終極大戰即將爆發?
紛紛入局貨運物流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滴滴出行將在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等十座城市招聘580名面包車和卡車司機,提供按需物流服務。
事實上,很早之前滴滴便布局好了棋局。今年3月,滴滴出行在中國21個城市推出了送貨服務,即滴滴跑腿;4月中旬,津快桔安運貨運有限公司和北京快桔安運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新公司均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滴滴出行CEO程維對該公司的持股比例為49.19%,為實際控制人。5月18日,滴滴貨運開始在杭州和成都正式招募司機,可加盟的車型包括小面包車、中面包車、小平板、中平板、4.2米貨車。
除滴滴以外,今年哈啰出行也推出物流業務“哈啰快送”,服務場景主要以市內中短途為主,跨城最遠不超過500KM , 以30KG以下文件、樣品、小件物品遞送為主。
2019年,滴滴出行憑借9252.9萬的用戶規模成為出行領域的巨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而哈啰出行,截至今年3月份,累計注冊用戶已超過3億,哈啰順風車覆蓋超300個城市。
在網約車領域擁有如此多用戶、具有強烈優勢的網約車平臺為何要入局貨運從”運人“轉向難度更高的“運貨”呢?
為何入局貨運物流?
事實上,網約車平臺在”運人“方面占據很大優勢,不僅擁有足夠的體量和運力,整套運轉體系也是較為完整的,而轉向”運貨“會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最為直接的挑戰是,如何鋪設渠道,盡可能地拿到B端的市場。
面臨眾多挑戰,為何網約車平臺還要參與分割”貨運物流“這塊蛋糕呢?
一方面,是因為網約車用戶規模增長放緩,市場逐漸飽和。通過近些年的數據來看,網約車用戶規模雖然處在不斷增長中,但網約車用戶使用率和規模增長明顯放緩。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后,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及使用率增速均放緩。其中,2019年6月和2018年12月相比較,用戶使用率僅增長了0.3%,而2017年12月與2019年6月相比,這個數據為2.8%。另外,受疫情影響,截止2020年3月,網約車用戶為3.62億,與2019年6月相比,用戶規模下滑了11.5%。
目前我國的網約車市場逐漸趨于飽和,新舊玩家幾乎瓜分了共享出行這塊蛋糕。自2018年底至2019年,T3出行、享道出行、東風出行、和行約車、耀出行、有鵬出行、如祺出行等新玩家相繼進入市場。據《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已有140多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了經營許可證,全國合法網約車駕駛員已達150多萬人,日均完成網約車訂單超過2000萬單。
而另一方面,特殊時期同城物流需求迎來了大爆發。隨著O2O平臺在商超、生鮮品類上的需求釋放,跑腿配送和同城配送的訂單量呈現了爆發式增長。據曹操出行官方數據顯示,旗下物流業務“曹操幫忙”,業務單量較2019年同期相比持續增長。2020年1月同比增長77.11%,2月同比增長36.93%,3月同比增長69%,4月同比增長81.11%。
據第三方數據平臺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同城物流在未來3-5年預計仍將保持5-7%的增長速度,在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
2020年受疫情影響,高度依賴線下的網約車業務受到較大沖擊。對于滴滴、哈啰這種平臺而言,在主營業務網約車受到較大沖擊時,順勢而為推出同城物流顯然是理所當然的。
挑戰重重、未來如何?
從出行轉向物流的道路上,網約車平臺面臨著不少難題。用戶方面,同城物流是一個需要高密度才能滿足用戶即時配送的雙邊市場,一旦密度不夠,用戶留存和粘性就不強,此外,由于即時配送的特殊性,不能通過補貼來獲取長期穩定的用戶,獲客難、成本高。
運力方面,目前滴滴和哈啰都是采用代駕司機配送貨物,目前職業代駕騎手客單價明顯高于即時配送的騎手,只要客單價滿足不了代駕騎手,運力就會流失,導致用戶需求得不到滿足。
最為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是,網約車平臺如何去鋪設渠道,盡可能地拿到B(商家)端的市場。
目前,在物流市場,貨拉拉和快狗占據了同城貨運市場80%左右的份額。根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貨拉拉平臺月活司機44萬,月活用戶達600萬;快狗打車則已擁有超過110萬名平臺注冊司機、超900萬活躍用戶。
此外,還有北汽集團的 “摩范速運”、順豐“計時配”以及 “曹操幫忙”等。
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滴滴、哈啰等網約車平臺又將依靠什么來取勝呢?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