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李克強總理在江蘇常州考察。官方發布的新聞中提到的一個細節引起了不少快遞人的關注:
3月25日上午,李克強來到江蘇常州富強新村社區,先后考察快遞代收點、養老服務站、便民食堂等服務場所。
雖然是一筆帶過,但“考察快遞代收點”這個細節因為出自政務信息,意義和分量不言自明。此消息一出,瞬間在快遞人的朋友圈刷了屏。由此,我們也能明顯感受到末端快遞驛站對春天的期盼格外迫切。
借此,老鬼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近年來末端快遞驛站在成長過程中所傳遞出的另外一組信號。
01
城市末端“拐點”隱現
談起末端快遞驛站,我們不妨把時針回撥到2019年。
去年7月份,國家郵政局例行發布了《2019年快遞市場監管報告》,全面總結、梳理了2019年快遞市場的發展情況。該報告在闡述國內快遞末端設施建設時明確指出:
2019年,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6.6%,農村地區公共取送點達6.3萬個。主要城市布設智能快件箱已達40.6萬組,城市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達8.2萬個。
單看這組數據,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將2019年的數據與前兩年的同類數據進行匯總和比較后,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變化和現象。
如上所示,通過對比快遞末端設施建設最近三年的數據,可以看出:
1.鄉鎮網點覆蓋率逐年上升;
2.智能快件箱投放量逐年上升;
3.城市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在經過2018年的“爆增”后,2019年卻開始“原地踏步”,沒有任何增長。
問題來了:相較于鄉鎮網點和智能快件箱的穩增長態勢,城市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止步不前”是偶然嗎?
在老鬼看來,這絕不是偶然。
具體到城市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數據變或不變的背后,都與產能密切相關。一是產能的形態演變,二是產能的供需轉變。
按照國家郵政局最近幾年的引導方向和口徑,末端投遞已經形成了“三位一體”的互補新格局。所謂“三位一體”,是指——
送貨上門:傳統地上門投遞;
快件入柜:智能快件箱投遞;
投遞到站:公共服務服投遞。
上述三種投遞方式,送貨上門是郵政法明確規定和要求;快件入柜和投遞到站則是最近幾年興起和逐漸成熟的新業態、新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豐巢、菜鳥驛站等代表性企業在2019年拿到郵管部門頒發的新業態快遞經營許可證,也意味著這兩種新業態正式獲得了法律地位。
問題又來了:既然都具備了合法性,為什么智能快件箱的投放量依舊高增長,而快遞服務站卻陷入停滯呢?2019年的“原地踏步”會不會成為快遞服務站的建設“拐點”,接下來出現下滑呢?
02
誰在稀釋快遞服務站?
好不容易獲得了法律認可和地位,卻開始出現“停滯”,對快遞服務站的創業者們來講,這可不是什么好信號。
到底是誰在沖擊和稀釋快遞服務站?解鎖這個問題,至少有兩股力量不可忽視——
1.“入柜”和“到站”的博弈
作為目前快遞末端僅有的兩種具備合法性的投遞模式和新業態,智能快件箱和快遞服務站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博弈。
對比近三年的數據,智能快件箱投放量的高增長(2018年較2017年凈增7.3萬組;2019年較2018年凈增12.7萬組)態勢,本身就是對快遞服務站的一個沖擊。
更重要的,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智能化操作的升級,特別是合法性的確立,智能快件箱除了派件功能外,在寄件方面也開始呈現井噴之勢。比如,《2019年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
2019年,全國智能快件箱收寄量累計達0.5億件,同比增長56.8%;投遞量累計達67.7億件,同比增長54.6%。
也就是說,快遞服務站能做的事情,智能快件箱也都能實現,而且在“無人值守”省成本的同時,還有24小時可用等便捷優勢。因此,在擴張速度和利用率上,智能快件箱對快遞服務站確實有所稀釋。
2.快遞公司自建末端體系的影響
快遞服務站主要集中在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玩家非菜鳥驛站莫屬。除此之外,諸如快寶驛站、藍店、摩西管家、粉絲生活等第三方服務/代收平臺也很活躍。
近年來,隨著行業價格戰打入派費階段,為了最大程度節省成本,同時賦能末端網點,各大快遞公司都開始著手自建末端門店體系。比如中通兔喜超市、圓通媽媽驛站、韻達快遞超市等。
不但自建門店和超市(實際就是服務站),各大快遞在豐巢收購速遞易一統快遞柜江湖后,還開始布局自有的快遞柜,如申通喵柜、中通兔喜、韻達蜜罐等。
快遞公司開始發力自建末端體系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最大的影響就是從源頭上掐斷了很多第三方快遞服務平賴以生存的流量支撐。沒有了流量支撐,第三方快遞服務站還能撐多久呢?結果可想而知。
此前,就曾有某品牌快遞專門下發通知,一口氣就關閉了21家第三方代收平臺,力度之大、態度之堅決,讓人咋舌。
03
城市末端恐將開啟新一輪洗牌
透過數據看門道。快遞服務站的“停滯”,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很多城市的第三方代收平臺正在加速離場。
大浪淘沙,市場有進有退再正常不過,但問題是:當退出者的速度開始與新進者的速度持平,大面積的洗牌恐怕已經不遠。
未來,缺少資金支持、行業積累或者巨頭背書的快遞服務站(第三方平臺),也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打算和準備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作為新業態唯二代表之一,作為快遞末端投遞服務的有效補充,快遞服務站這種模式肯定不會消融。非但不會消融,隨著我國快遞業務總量的穩定增長,快遞服務站這個細分領域還非常有可能催生出“獨角獸級”的隱形巨頭。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