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再次沖刺上市。 3月29日,物美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經營范圍包括物美超市和麥德龍中國。當“小業態”、“下沉市場”等關鍵詞占據商超界新聞的當下,這家以三、五千平方米大賣場為主的超市似乎有點不走尋常路,難得登陸頭版新聞的,是創始人張文中的起伏人生,和它在2018年買下麥德龍中國的80%股權。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列出的2019年超市排行榜中,物美科技旗下的物美和麥德龍分別排名第七和第十一。物美依舊是超市界大佬,還是華北地區的王者,市占率達到16.9%,是第二名的2倍。
中國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超市百強
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不管是規模還是銷售額,物美都排在了第二梯隊。
那些排在第一梯隊的超市,是年銷售規模都在900多億的華潤萬家、大潤發和永輝。物美科技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物美超市加上麥德龍中國共計391億元營收,不及它們的一半。
物美超市門店數量426家,麥德龍也有90多家門店,而全國門店超千家的超市就有華潤萬家、永輝、聯華、世紀華聯和成都紅旗。
此外,因為物美一貫講求集中帶來的規模效應,其門店全部分布在華北(北京、天津)和華東地區(浙江),聲量自然不如那些全國性布局的超市們,也不及后來崛起的新零售力量盒馬。
物美超市的創始人張文中是個“并購狂人”,在2000年后靠著收購美廉美、新華百貨、浙江供銷超市等區域零售龍頭,獲得當地的市占率。但更多業內人士尊稱他為“張博士”,不少人欽佩他的戰略眼光。這家看起來低調的超市,早在90年代初就用上了當時超前的POS系統,夠格稱為國內超市數字化的元老。現在,當超市到店到家業務幾乎成為一項基礎配置時,物美科技也是全國唯二實現全面數字化升級的商超零售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 冤獄多年,張文中無法公開露面,加上商超行業激烈競爭且面臨新零售轉型的時局,以大賣場為主的業態遭受沖擊,物美一度沉寂。如今這個光環黯淡的大哥,能依靠數字化追上對手嗎?
01
“零售就是高科技”
零售業說服資本的最好方式,大概是把自己做成一家科技公司。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曾說過,優衣庫不是家服裝企業,而是家科技公司。張文中也不認為物美是家單純的商超企業,首次上市時的“物美商業”如今改了名,叫“物美科技”。“零售業就是高科技產業”,張文中曾在上世紀90年代做出這樣的論斷,如今他又把這句話放到了物美招股書里。 如何體現零售的科技感呢? 答案是“數字化”。這是張文中出獄5年后首次公開演講,以及未來多次露面講話的主題,也是在物美科技616頁的招股書中出現了332次的關鍵詞。
一家超市的數字化,意味著它需要在商品管理、會員管理、門店運營和履約中心等四個維度都完成升級改造,如果在前面加一個定語“全面”——還得讓所有門店都滿足這些條件。
在商超零售業態,能全面數字化升級的零售企業少不了大潤發和永輝超市。以供應鏈見長的永輝超市,保守地表示仍在“全面擁抱數字化”。而從阿里那里拿到流量、技術以及數字化經驗的大潤發,生鮮電商已經進入盈利模式,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的線上業務占比超過20%,高于其他連鎖商超。
光顧過物美的人都知道,大部分門店都得像盒馬一樣下載多點app才可以買單。這為物美帶來了8000萬App用戶。這些App用戶為物美貢獻了七成以上的銷售額。復購率高達63%,高于40%的行業平均水平。老客們平均每個月的購買頻率有4.2次,接近新零售物種盒馬(據招商證券報告測算,平均月度復購率為4.5次)。北京五環內,94%的住宅社區都在物美「30分鐘達」的覆蓋范圍中。
盡管披露相關數據有維度上的差異,但通過行業對手,能管窺物美科技的數字化程度:
同樣以到家業務為主的高鑫零售,2020年下半年在一線城市的日均單量突破2000,低線城市的店均日單量接近1000單,客單價為66元。這個數字隨著所有門店都接入淘鮮達和天貓超市,高頻的線上需求轉化,大潤發的線上占比和客單價將得到提升,物美雖然沒有公布單筆訂單客單價,但依靠多點的到家服務,收獲了1000萬月活用戶,這個數字介于1650萬的大潤發、1531.9萬月活的盒馬以及809.3萬的每日優鮮之間,還算不錯的成績。
事實上,物美在科技層面的領先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 1992年,30歲的張文中還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系統工程學做博士后研究,南巡講話以及硅谷創業風潮讓他決定回國創業。 “企業家是經濟發展的英雄,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認為自己應該去當企業家的張文中在北京創辦了信息科技企業卡斯特公司,還和團隊開發了一套針對零售企業的MIS系統和POS系統。 但當時,中國零售行業還處在副食店階段,圍起來的柜臺、手寫記賬。商店賣出10瓶可樂,旁人很難從銷售記錄中得知賣掉的是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下訂單也全憑店長(更多是老板)的經驗和感覺。
新鮮玩意兒無人問津。 于是,屢屢碰壁的張文中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叫做“物美”的創新示范超市,用來驗證技術的力量。僅開業一年,物美的銷售額達到1億多元。
物美的第一家門店
本來只是尋求技術落地的機會,結果張文中從一個高科技企業的企業家變成了一家零售企業的創始人,還在2003年將45億元年銷售額的物美送到了香港創業板,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民營零售企業。
02
物美的失落十年
在國內公司上市的招股書中,很少能見到這么帶著個人色彩的自述。 張文中在招股書中說了自己創業、進冤獄、再出發的經歷。盡管物美依靠科技力量挺下來了,但戰略擴張時期突然被抽走核心人物,一度陷入資金緊張、高層出走的困局。 入獄期間,張文中多次提出無罪上訴,經過兩次減刑后,于2013年刑滿釋放。但張博士的回歸沒有讓物美立馬回血。張文中在接受《面對面》采訪時說,自己一個“刑滿釋放人員”,無法擔任公司的董事,沒法成為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就連物美準備參與重大的國際并購項目,都“由于我個人的原因,他們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影響,覺得不能跟物美做”。 此時的物美,多項計劃擱淺,也錯過了零售業轉型的黃金期,正被裹挾在大賣場的衰退浪潮中,業務出現拐點,當年凈利大幅下跌23.7%。2015年10月,物美商業宣布將實現私有化,正式結束12年的在港上市生涯。停牌時,物美商業的總市值只有17.55億港元。 物美退市前,華潤賤賣沃爾瑪股權,以1塊錢賣掉了9家公司35%的股權。家樂福則啟動了入華20年來最大規模的變革,重組采購中心,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斷腕、求變、退市,種種跡象無不表明了大賣場在那時節節敗退的跡象。 核心人物的缺席,以及大賣場在新零售時代的掙扎,都讓物美度過了失落十年。
03
兩次抬頭機會
物美有兩次重新撿起光環的時刻,一次是多點Dmall誕生時,還有一次是56歲的張文中真正回歸物美時。 張文中在獄中的7年,物美總共只發生了4樁收購案,但他被判無罪后的2018年和2019年,就接連收購5家超市股份,包括樂天瑪特、鄰家便利店、華潤萬家、重慶百貨和麥德龍中國。 觀察物美和張文中過去到現在的軌跡,會發現它們的路線清晰且一致。張文中相信規模的魔力:在2019年一次公開演講中,他提到規模對行業有著食品安全、消費升級、企業運營效率,以及資本和技術投入四個方面的積極影響。 中國擁有跟美國相近的零售企業的規模,但單個零售企業的規模卻要小很多。沃爾瑪2020年的銷售規模高達5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6萬億元),但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如物美、華潤,銷售規模也僅有1000億人民幣。 而歸位的張文中依靠收購麥德龍中國獲得了營收和利潤的大幅提升,也在到店、到家之外,獲得了更多高端的企業客戶,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生鮮快消實體零售企業”。 宣布拿下麥德龍中國的同年,小業態成為商超界的流行做法,各家連鎖超市品牌升級或新開了大量社區超市。物美也在賣場之外,開起了500平方米左右的“品超市”,一半賣蔬菜、水果和肉類等生鮮產品,一半賣糧油米面、零食飲料和日用百貨。 當時物美集團COO許少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物美2019年的開店目標數量為260家,其中160家是小業態門店。盡管3年過去,物美不再宣傳小業態,招股書中也沒有一字關于小業態和“品超市”。但這次嘗試,至少說明物美在多年蟄伏后,終于在傳統零售企業轉型的一線活躍起來。 2015年誕生的多點,被張文中本人稱作“二次創業”。它從原本的零售企業的數字化操作系統,變成了一個數字化解決方案:簡單說,就是把物美超市、麥德龍或其它超市里賣的貨搬上網,能通過數據進行選品優化,也能讓提供揀貨、配送服務,把商品送到家。 90年代的張文中沒賣出POS技術。但在數字化的時代潮流和物美長達10多年的標桿驗證下,超過120家區域型連鎖超市在和多點合作。多點甚至被寫進湖北商超龍頭中百集團的年報中,成為它119%線上銷售額增速的重要支柱。
如果說物美超市和麥德龍中國講的只是帶著科技色彩的超市經營故事,多點則給資本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尤其當大型超市們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數字化時,后面的中小連鎖超市也正在趕上——這是多點的機會,但它也直接面臨阿里、京東和美團的競爭。
截至去年7月,淘鮮達共改造了全國50家零售商超品牌,包括大潤發、歐尚、三江、新華都、中百、卜蜂蓮花、綠地優鮮等線下商超,涵蓋百果園、鮮豐水果、良品鋪子等垂直業態;京東也在去年8月宣布,基于“物競天擇”項目接入了超過100萬家線下門店;據《晚點LatePost》報道,閃購對接了小幾十萬家散店,2億款商品(SPU),覆蓋品類包括水果、母嬰、醫藥健康、鮮花綠植等,2019年日均訂單量在小幾百萬單。
當已經擁有規模用戶優勢的電商平臺們,開放自己生態能力把傳統超市店鋪搬上網時,沒有平臺流量的多點,在其中顯得相對弱勢。
但好在整個市場還未充分競爭,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40萬億,其中在網上成交的實物只有8.8萬億。留給幾家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者的,是一個巨大的、30多萬億的空間。 物美二次赴港IPO,中國商超零售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