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憑借強大的物流基建、居民消費水平,成為疫情肆虐全球之后電商經濟發展較為迅猛的國家之一。
事實上,新加坡線上消費者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東南亞一眾國家之中一騎絕塵,由于新加坡基礎設施發達,處于國際海上運輸樞紐馬六甲海峽的中心,絕佳的地緣位置對于想要涉足東南亞電商業務的賣家抑或是平臺而言,這其中的得天獨厚,不言而喻。
新加坡線上消費者概況
根據Hootsuite/We Are Social發布的數據,新加坡網民16歲以上的中,近3/4表示曾有網購經歷,其中有海淘經驗的消費者更是占到73%。

新加坡線上消費者的性別構成大致持平,其中女性消費者者占到49%,男性消費者占到51%,大部分是已經就業的年輕人;
超1/3的新加坡線上消費者的年輕區間在25至34歲之間(占到總受訪人數的34.3%)、年齡區間在34至44歲的消費者占到23.9%、年齡區間在18至24歲的消費者占到23.3%、45至54歲以及55至64歲的消費者分別占到14%和4.45%。
為什么新加坡人會在網上購物?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給全球人民帶來無妄之災的疫情。
封鎖期間,民眾的生活場景大多局限在家里。新加坡民眾的互聯網使用時長從平均每天3.6小時上升至4.5小時。30%的網民屬于網購“新用戶”,而其中91%的“新用戶”表示可能會在后疫情時期繼續使用至少一種線上服務。
封鎖初期,包括雜貨、零食、個人衛生用品和保健品在內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成為新加坡民眾的搶手貨,居家辦公的“打工人們”則承包起鍵盤、顯示器等辦公用品的“半壁江山”。
外出禁令也成功帶動健身器材銷量起飛,疫情之下“宅經濟”谷歌的一項報告指出,在政府放寬民眾出行限制后,新加坡民眾的線上購物率相較于疫情前仍高出20%。
這表明,新加坡民眾對于線上購物已經逐漸“上頭”,一些人甚至養成進Facebook等社媒電商的直播間購物的習慣。
當然,受疫情影響,經濟發展放緩,民眾可支配收入減少,64%的新加坡人擔心工作朝不保夕,47%希望盡可能地轉向購買低價位的產品。
此外,iPrice的研究顯示,25%的新加坡人選擇線上購物的理由都是:更劃算!
據外媒報道,Lazada的大促期間的折扣甚至能低至1折,干脆且直接的降價比起以往購買第二件商品享xx折扣的營銷套路明顯有吸引力不少。
除此之外,新加坡作為發達國家又是多家目前在東南亞市場呼風喚雨的名企總部的所在地,新加坡人民可以說是沐浴在各大電商平臺“內卷”的福利之下。
摩根大通發布數據顯示,新加坡73%的網民選擇海淘。Statista在2020年3月的一項研究中提到,新加坡民眾海淘的產品大多來自以下3個國家(包含占比):中國(43%)、美國(20%)、韓國(8%)。
Forrester Research發文稱,新加坡有60%的消費者海淘,新加坡人偏愛來自以下國家的產品:馬來西亞(40%)、韓國(25%)、日本(18%)
喜歡“剁手”?!
新加坡人喜歡買買買的事實與iPrice的數據分析結果不謀而合,新加坡人喜歡花錢犒勞自己(占到受訪者的19%),并且這一消費心理更多得體現在月底,當然也與月末期間大促活動較為密集分不開關系。
除開大促等推動消費者購買欲望直升的關鍵性因素,新加坡民眾目前的網購路徑與社交媒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數據分析公司iPrice發文顯示,60%的新加坡網民會事先通過谷歌等搜索門戶對市面上的產品形成初步印象,之后會在不同產品之間進行評論、功能和價格上的比較,確保買到性價比較高的產品。
Hootsuite/We Are Social 2021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最喜歡網購的國家,84.4%的新加坡人是活躍的社媒用戶。
新加坡熱門網購平臺
Shopee (月訪問量12,013,300)
Lazada(月訪問量7,296,700)
Amazon(月訪問量6,450,000)
Qoo10(月訪問量4,290,000)
EZBuy(月訪問量1,078,000)
Brand.coms在新加坡市場的反響也非常不錯,另外兩個平臺Courts Singapore和Love, Bonito,它們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月訪問量排在前10榜單的第9位和第10位。
此外,eBay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和淘寶在新加坡市場的人氣也不容小覷。2021年第一季度,eBay的月平均訪問量為89.4萬,而根據Similarweb的信息,僅在新加坡,淘寶的月訪問量就高達300萬。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