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暴力分揀視頻與工作人員的一句“建議發順豐”,再次將加盟制快遞送上了熱搜榜。
表面看起來行業老大難的暴力分揀問題,背后折射出末端網點的無奈,更凸顯亟需加快整個產業鏈綜合治理的緊迫性。
經過幾年的價格戰,末端網點早已不堪重負,增量不增收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在用戶的投訴下,跟此前的快遞小哥一樣,網點工作人員同樣陷入崩潰,充滿懟味的回應遭到網友口誅筆伐。
派費下降、考核增加的背景下,惡性競爭形成對末端網點和快遞小哥的碾壓,動輒五六毛錢的派費,在遇到用戶的各種要求下,很容易產生沖突,不少從業人員因此帶著情緒上崗。
為什么不送貨上門?為什么包裹破了?為什么包裹里面的東西壞了?進入旺季以來,快遞企業屢上熱搜。其中不乏小哥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如暴力分揀問題、快遞物品損毀賠償問題、末端投遞服務問題等。
對于暴力分揀問題,無論是從企業的規章還是國家的法律層面,都是明令禁止的。企業一旦被曝光,也對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實際上,目前立即有效解決暴力分揀有一定難度,這不僅是企業和從業者的問題,更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需要進行綜合治理。
按照《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明確規定,快件分揀脫手時,離擺放快件的接觸面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30厘米,易碎件不應超過10厘米。
有網友評論稱,你扔我扔大家扔,這就好似一場“反向內卷”:不是通過競爭變得越來越好,而是通過比爛越來越糟。在價格戰的影響下,不少從業者的心態已經失衡。
業內人士也在不斷呼吁,只有通過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快遞從業者收入、采取鼓勵政策等措施減少快遞員流失,遏制“以罰代管”,才能促使快遞員用心提供優質服務。
而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就是:漲價!對于末端服務問題,基本是靠監控或視頻曝光,然后輿論監督,再然后涉事企業道歉整改。這種發現一起才去整改一起的事后處置思路,也該改改了。
一分價格,一分服務。無論是運輸成本,還是規范操作而導致的人力成本上升,那么基于市場調節的邏輯,快遞企業應該進行適當的漲價,也未嘗不可。快遞企業應該走出依靠低價來犧牲服務的老路,而是通過漲價來修復畸形的產業鏈,從而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新華社評論表示,對于快遞業來說,“加速”不等于超速,“滿載”不等于超載,“用力”不等于暴力。發展越是提速,越應多維度反思如何提質。
下半年以來,在監管部門的干預之下,一些地區的低價現象得到緩和,但緩和時間似乎并未持續太久,且大打價格戰的態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在快遞行業的瘋狂內卷中,網點手上的競爭籌碼并不多,要想提質增效,期盼末端的苦日子早點到頭吧。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