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下,6大供應鏈挑戰以及6大應對方案
供應鏈物流發展了接近百年,但是,近年供應鏈中斷是大多數貨主和客戶從未經歷過的。然而,消費向在線零售的轉變、消費者信心的增強、被壓抑的需求和積累的儲蓄,都為數字化品牌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最近的挑戰無疑讓人感到難以應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和制造商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考驗,遇到了大量的庫存短缺、交貨延遲,以及長時間延期交貨。
我們預計,在今年剩余時間里,供應鏈挑戰將在一定程度上持續下去——這是由消費者在產品上的支出增加、對網上購物便利性的持續需求以及去年瓶頸的追趕所驅動的。公司正在適應這些變化,通過解決低效率,并尋求更聰明,而不是更努力工作。
2021年6大供應鏈挑戰
COVID-19流行病繼續擾亂供應鏈生態系統,同時帶來生態各方帶來的不可預見的困難。以下是全球2021大產品供應鏈面臨的最大供應鏈挑戰。
1. 供應短缺
自從COVID-19流行病開始以來,投入不足一直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這是因為消費者需求前所未有地突然上升。即使是現在,在許多零部件和材料供應有限的情況下,公司和供應商都在努力滿足這一需求。談到我們處于成長階段的品牌時,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從面臨泡沫海綿短缺的家具制造商,到芯片短缺的汽車制造商,事實上,供應管理研究所(ISM)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交付周期創紀錄地長,關鍵基礎材料普遍短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產品跨行業運輸困難。”
一個品牌維持增長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營資本能力,是否可以安全度過停工期和應對旺季加速期間。
2. 運費價格高企
與最初的預期相反,在整個COVID-19流行病期間,集裝箱運輸的需求大幅增加。隨著全球范圍內的封鎖措施刺激了電子商務銷售的激增,導致原材料和制成品消費品的進口需求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海運集裝箱運輸的)。由于這一需求比預期的要大得多,航運能力不足,空箱或可用集裝箱空前短缺。
和往常一樣,這種稀缺性導致了價格飆升。去年,從中國到西海岸的運費上漲了240%,有些航線運價和平時相比上漲了十多倍。
3. 需求預測困難
全球COVID-19流行病期間的需求預測給許多公司的供應鏈管理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新冠肺炎的爆發從根本上打破了對無數零售商和消費品/服務供應商的預測,讓他們無法知道在任何特定時間需要多少庫存或制造多少庫存。因此,挑戰來自于試圖改善對客戶需求的預測,同時在許多方面不得不依靠直覺,而不是數據驅動的研究。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鼓勵供應鏈管理者放棄偏見,為預測模型尋找新的數據集,并不斷改進其結果以獲得最大的準確性。
4. 港口擁堵
疫情造成的港口擁堵仍然是世界供應鏈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因為港口所有人、承運人和托運人仍在共同努力尋找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案。每當船舶抵達港口,但由于該港口已滿負荷,無法裝貨(或卸貨)時,就會發生擁堵。盡管裝卸過程通常按計劃進行,但與COVID-19流行病相關的勞動力短缺嚴重影響了產能,在一些繁忙的全球碼頭造成了重大瓶頸。
由于這種擁擠和積壓,許多公司無法按時將貨物運出,這意味著承運人也無法遵守其規定的交貨承諾。
5. 消費者體驗
在疫情期間,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也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比如降低交貨時間的門檻,挑戰在于擁有一個靈活的供應鏈,該供應鏈可以利用自動化的力量來優化履約,并輕松處理加速的需求。這種供應鏈靈活性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自多渠道訂單履行服務和庫存管理軟件。
“疫情將電子商務需求推至歷史新高。雖然訂單量的增加對商家來說是一個利好因素,但新的基礎設施需求和供應鏈中斷是我們的主要關注點,也是我們客戶隨后關注的焦點。一種有效的方案是加強管理與客戶的關系,管理產品預測,這是一種防御策略,用于防止負面體驗和維護品牌完整性。”
6. 數字化轉型
說到供應鏈運營,數字化轉型和物聯網可能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不過,有幾種技術有可能改善我們處理傳統供應鏈的方式,包括:人工智能、供應鏈可視化,無人機和機器人、電動汽車和按需交付。但是,盡管這些系統/服務旨在從長遠來看提高電子商務流程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但挑戰在于在公司現有的供應鏈如何實施。
實施這些技術需要時間和組織調整,尤其是在使用多個倉庫或全渠道銷售時。然而,如果供應鏈想要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不斷發展。
應對供應鏈挑戰的6個措施
正如你所知,這場COVID-19流行病帶來了一些獨特的供應鏈挑戰,電子商務零售商每天都在繼續應對這些挑戰。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重大問題,避免庫存再次耗盡。雖然沒有一種萬能良藥,但幾種技術的結合可能會提供比較完整和全面的結果。
l 保持企業的流動性
通過靈活的資金渠道保護您的企業。畢竟,手頭有現金往往可以滿足需求和脫銷庫存之間的差異。隨著未來幾個月庫存量的急劇下降,明智的做法是考慮一種靈活的信貸額度,它可以用來儲存高需求的需要保鮮的商品,并支付優先制造/運輸,甚至空運的費用。
l 在你的供應鏈戰略中進行多元化采購
擴大采購范圍,也許是地理范圍,以增加供應鏈中的選擇和數量。通過發展多個供應商關系,供應會更加靈活,并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在改變整個全球經濟的長期COVID-19流行病期間)。很多時候,多元化采購是一個品牌成功的關鍵,因為它可以在保持利潤、增加客戶和促進創新的同時穩定材料和供應。
l 與靠譜的貨運代理合作
與一家或多家貨運代理合作,管理和跟蹤貨物的運輸。雖然貨運代理公司負責將產品從一個目的地運輸到下一個目的地,但他們也可以為托運人安排整個過程,并協商最佳價格和/或最快路線。與貨運代理合作的零售商除了能夠實時處理不可預見的障礙(如貨物延誤或服務改道)外,還受益于他們對供應鏈的豐富知識和強大網絡。更重要的是,貨運代理能夠通過整合較小零售商的發貨量進行大規模談判。
l 尋找其他備用裝運港
通過尋找其他港口來對沖,以滿足您的履行需求,并按時完成,無論發生意外事件或客戶訂單突然激增。隨著很多品牌越來越依賴亞洲進口,洛杉磯和長灘的姐妹港口已成為跨太平洋貿易的基石。考慮到這些港口占北美海運量的25%以上,在出現擁堵或其他低效情況時,準備好一個備用方案永遠是明智的。
l 利用可視化工具
供應鏈可視化對于預見和抵御供應鏈風險非常重要,良好的可視化會給品牌方,貨主和發貨人甚至承運人以充足的時間和措施提供改進和彌補方案,同時給運營提供寶貴的數據以供分析和預測。
譬如目前市場比較流行的,由趨研信息提供的Argus供應鏈可視化方案,提供貨物跟蹤,船期表查詢,集裝箱卡車跟蹤和各大港口作業計劃查詢,就能非常有效幫助供應鏈同事提高可視性。
? 貨物跟蹤:根據海運提單號或者訂艙號,隨時了解貨物的狀態和位置,譬如是否海關放行,碼頭放行,是否提空箱,是否裝貨,是否卸貨等等。
? 船公司船期:輸入任何出發港和目的港,可以了解全球兩周以內所有可用船的信息,包括預計出發時間,預計到達時間(ETD,ETA),預計延誤天數,船的位置,中轉船和共艙船信息等。
? 集裝箱卡車位置和軌跡:可以了解重型集裝箱卡車24小時以內的位置和狀態,準確了解卡車何時到達進場提貨提箱。
? 港口碼頭作業計劃:準確跟蹤某一旦貨物的狀態和位置,了解船舶的準確到達和離開時間(ATA,ATD),精確了解單一窗口海關放行狀態,以及各大堆場箱子狀態等等
l 改善需求預測
毫無疑問,改善預測的最佳方法是使用自動化工具來計算這些指標。電子商務賣家總是在他們的庫存水平、倉儲成本和客戶需求之間尋求平衡,以防止缺貨或庫存短缺。有了自動庫存警報、預測工具和手頭現金,商家可以根據預測的產品需求和/或銷售信心十足地備貨。更重要的是,將預測作為優先事項可以簡化庫存盤點并減少額外的管理費用。
展望未來:COVID-19流行病后的供應鏈管理
在過去的一兩年里,各種規模的公司都不得不重新制定運營戰略,希望盡可能地改善自己的運營效率,保留自己的客戶群。在全球危機和供需困難的背景下,各品牌都在以某種方式增強抵御沖擊的能力,并通過供應鏈轉型修復中斷。
這場COVID-19流行病不僅加大了對供應鏈優化的需求,也加大了對更快決策的需求。這就是為什么Gartner表示:“到2024年,50%的供應鏈組織將投資于支持人工智能,全流程可視化和高級分析的能力。”
這意味著,對供應鏈領導者來說,在未來幾年中,采用人工智能,高級分析,自動化,和供應鏈可視化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您的企業可以也應該利用各種智能化,自動化和可視化技術,從客戶關系管理到為供應鏈帶來更多可見性,在所有方面都獲得良好的效果。
曾志宏Lucas,北科大畢業,新加坡國立大學MBA,曾服務于GE,Rolls-Royce,JCI,Whirlpool供應鏈部門,致力于貨代行業和國際供應鏈領域流程自動化,智能化和可視化,AI+軟件機器人RPA,以及數字供應鏈,智慧物流等的推廣和傳播 (Wechat: One Six Three Eight Eight Eight One Nine Six Three)。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