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綜合物流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客運持續低迷,航空貨運能否撐起民航業?

  疫情以來,航空客、貨運呈兩極分化,一邊客流稀少、收益慘淡,另一邊需求旺盛、運價走高。近期國內疫情嚴峻,民航業困難程度已超2020年,至暗時刻下,航空貨運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貨運已成盈利擔當

  以往,大量貨物通過客機腹艙運輸,疫情爆發后,全球客運受到嚴重沖擊,腹艙貨運能力隨之急劇下降,不得不依賴全貨機及非常規客機航班,運力變得異常緊張。與此同時,防疫救援物資、電商件等運輸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矛盾下,航空貨運業務量及運價一路走高,助推行業繁榮局面。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數據顯示,與疫情前相比,2021年全球航空貨運市場需求增長6.9%,同比2020年增幅達到18.7%,這也是1990年以來錄得的第二大增幅(僅次于2010年的20.6%)。從創收來看,到2021年底,全球航空貨運收入達1.1萬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維持在近1.07萬億人民幣的水平。

  具體到國內市場,2021年,眾多航空公司仍深陷虧損,國有三大航合虧410億元,吉祥、華夏等民營航司合虧近6億。而南航物流卻以56.93億的凈利潤“一枝獨秀”,上市近一年的東航物流也成績斐然,去年盈利36.27億,利潤增幅達到53%。

  三大航均有相對獨立的航空貨運或者物流公司,國航旗下國貨航前身為國航貨運分公司,成立于2003年;東航物流成立于2004年,包括中貨航、東航快遞、東航供應鏈等子公司;唯有南航貨運業務,多年來以下屬貨運部的形式存在于上市公司體系內,直到2018年才剝離出去,成立“南航物流”,作為南航全資貨運子公司。

  由于貨運業務“十年九虧”,2017年開始,三大航陸續啟動航空貨運物流混改,直到2020年底,南航物流增資擴股并引入新投資者,三大航貨運混改均塵埃落定。2021年6月,東航物流率先登陸資本市場,成為A股“航空物流第一股”。

  混改落地加上疫情催化,原本表現平平的航空貨運業務爆發式增長,反哺能力逐漸顯現。國航2021年年報顯示,國貨航向國航支付的腹艙業務承包經營收入為105億元,約占總營收的14%。東航物流及子公司向東航支付客機貨運獨家經營業務收入/客機腹艙承包經營服務收入為83.09億元,約占總營收的12.4%。

  航司加快搶占貨運市場

  上述航空貨運/物流公司雖相對獨立于三大航,但是運力方面,全貨機只占很小比例,更多還是依靠三大航客機腹艙運輸。疫情以來,客運需求萎縮,航空公司開始采取客改貨的方式提供腹艙運力,發展貨運的同時也能減少客機閑置、提高利用率,對沖客運帶來的巨額虧損。

  “客改貨”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拆除全部或部分客艙座椅、改變客艙構型,在腹艙和客艙均載貨運輸;另一種是客艙未作任何改裝,既可只用腹艙載貨,也可腹艙和客艙同時載貨。

  據了解,國內對客艙進行改裝的客改貨航班數量并不多,加上民航局最新實施的《客艙裝載貨物運輸(第二版)》規定,為了提高安全裕度,不允許通過改變客艙構型在客艙地板上裝載貨物,目前國內航司客改貨基本采取第二種模式。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東航投入客改貨航班15306班,南航組織客改貨航班7023班,南航經營計劃中提到,要抓住國際貨運市場機遇,提升貨機利用率,做好國際回程市場和腹艙經營,繼續提升客改貨航班規模。

  今年以來,國內疫情更加復雜嚴峻,航班管家數據顯示,3月中旬到3月底,全國每日客運航班量從6000余架次下滑到不足3000架次;4月份至今,每日客運航班量大多在2000-3000架次之間,不足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貨運航班表現依然相對堅挺,4月份,全國每日貨運航班量在350至550架次之間,雖然低于去年同期航班量,但二者數量相差并不大。

  民航專家林智杰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民航業要走出寒冬,市場機會在貨運、在國際,能抓多少是多少,“國際貨班,特別是能不能調動各部門資源多飛客改貨航班,尤為重要。”

  但是,要調動資源多飛客改貨航班,也存在諸多難點。林智杰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首先是貨源的組織,特別是境內外地面卡車有不確定性,有些航班是單程客單程貨,起落時間都定好了,貨源按時定向的組織很重要;其次是防疫要求,各地政府各國都有不同的防疫政策;最后是機組和飛機的調配,要兼顧客運和貨運安排,機組需要隔離閉環管理,能執行任務的機組也有限。

  本輪疫情中,由于上海疫情態勢較嚴峻,浦東、虹橋兩場貨運操作能力急劇下降,導致航班和貨物轉向華南等地,廣州白云機場、深圳機場貨物激增、積壓嚴重,4月中旬,兩機場先后宣布暫停接收部分貨物、限量接收進口貨物等。

  林智杰對此表示,上海貨運操作能力下降比較大,很多貨到了卸不下來,卸下來也運不出去,“上海是全球航空貨運前三大樞紐,影響巨大,除了上海外,現在各地的全域靜態管理越來越多,對貨運效率有一定影響”。

  針對航空物流保通保暢問題,4月28日,民航局召開專題發布會,民航局運輸司司長梁楠表示,為提升貨運保障能力、暢通航空物流,民航局加強協調、精準施策。

  一是持續提高貨運航班審批效率,充分利用閑置客運時刻資源、增加貨運航班時刻供給;二是加強對貨運機組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三是及時向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反映,協助解決部分機場地面集疏運不暢、提貨受阻等問題;四是堅持“一事一協調”,協助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和航空運輸企業建立運貿對接,確保關鍵原材料的進出口。

  據了解,目前,首都、廣州、深圳、鄭州等主要國際貨運口岸機場運行正常;上海浦東機場貨運保障能力快速恢復,近一周,上海浦東機場日均貨郵吞吐量 3972噸、貨郵提離港量2173噸、貨車進出3339車次,比4月初,分別提高了37%、170%、39%。

  逐步增加寬體全貨機運力

  疫情下航空貨運需求猛增,全球各航空公司都在加班加點地運貨,甚至出現“以貨養客”的情況。對于我國航空公司而言,寬體全貨機數量嚴重不足,成為現階段發展貨運業務的最大短板。

  《2020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3903架,其中客運飛機3717架、貨運飛機186架,貨機占比不足5%(2021年貨機數量有所增長,但2021年公報尚未發布)。

  目前,我國全貨機航空公司數量在10家左右,除了三大航旗下的三家,還有中國郵政航空、順豐航空、天津貨運航空、中原龍浩航空及中州航空等等。

  在機隊規模上,“快遞系”航空公司——順豐航空、中國郵政航空等領先一步,自有全貨機數量分別為69架和29架,遠超過國內傳統航空公司的全貨機數量。然而,國外快遞公司如FedEX、UPS、DHL等擁有的貨機數量都在數百架,與我國傳統航空公司拉開了更大的差距。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會刊《空運商務》4月6日發文稱,國際客運市場持續受限,客機腹艙貨運運力缺失,更加突顯了全貨機的重要性。目前國內傳統航空公司在加足馬力進行全貨機的改造、運力擴展,預計未來15年,國內純貨機將會新增700多架。

  但是文章也指出,航空貨運的火爆并非常態,隨著疫情常態化,需求和運力供給仍將回歸常態,國內航空公司必須把握貨運市場的長期趨勢,不能因疫情下貨運收益倍增,而將未來發展押寶在全貨機上。

  今年2月初,民航局發布首個航空物流專項規劃《“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 規劃中也明確表示,由于客機腹艙載貨具有成本低、通達廣的特點,航空物流發展不能簡單追求全貨機數量上的增加,需要統籌好“客貨關系”,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客機腹艙仍然是最現實的選擇之一。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航空,物流,行業,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