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價格戰泥潭的快遞行業,一度燒錢、虧損、價值縮水,如今,整個行業終于擺脫困局,開始過上好日子。
去年四季度,開始回暖
2022年的第一個季度,快遞行業迎來了“開門紅”。
近日,圓通、韻達、德邦、順豐等多家上市快遞企業,相繼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一季度的成績單。
先看看圓通。
2021年,圓通營收451.55億元,同比增長29.36%,歸母凈利潤為21.03億元,同比增長19.06%,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15.28%。
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達到11.49億元,而前三季度分別為2.29億元、2.18億元、3.35億元。
進入2022年,圓通一季度營收118.28億元,同比增長32%,歸母凈利潤為8.70億元,同比增長134.88%。
再看韻達。
韻達在2021年營收471.29億元,同比增長24.56%,快遞業務量184.02億票,同比增長30.10%,第四季度凈利潤達到6.96億,而前三季度分別為2.29億、2.18億、3.35億。
今年一季度,韻達營收115.5億元,同比38.66%,歸母凈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52.01%。
順豐呢?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一掃去年同期虧損9.89億元的數據陰霾,發布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盈利9.5億元至11億元,凈利潤8.5億至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一季度順豐凈利潤為虧損狀態,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11.3億元、6.6億元、8.1億元,到了第四季度,順豐凈利潤達到了15億,與第一季度形成鮮明對比。
中通和申通則在之前發布了2021年的業績。
3月17日,中通公布2021年業績,全年營收304億元,增長20.6%,凈利潤49.5億元,第四季度凈利潤17.45億,同比增長35.2%。
而申通4月14日發布的財報顯示,申通2021年營收252.55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9.09億元,不過,在第四季度,申通實現了盈利。
申通2022年第一季度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預計0.9億元~1.2億元,同比增長200.53%至234.05%。去年年度虧損9億元,創下了自上市以來最差的業績,現在已經明顯回暖。
德邦去年的歸母凈利潤有所下滑,但營收和毛利都有所增長。
從凈利潤可以看出,這幾大企業都是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凈利潤出現大幅增長,圓通、韻達、順豐、申通都是如此。
很明顯,去年第四季度,成為了快遞行業一個關鍵的節點,各大企業1業績開始反彈,并延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
國家郵政局官網近日也發布了好消息: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5%和6.9%。
1月以來,快遞和物流領域的融資事件,達到50多起。
眼下,快遞行業的形勢,正是一片大好。
告別價格戰,迎來拐點
其實,真正的行業拐點,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價格戰被叫停之后。
近幾年來,國內的快遞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各大快遞企業為爭搶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用低價來換取單量。
2020年,來自東南亞的極兔速遞殺入中國,以黑馬之姿,迅速掀起一輪新的價格戰。
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國內企業被迫降價,一些企業因此燒錢燒到利潤下降,乃至虧損,比如申通和順豐。
低價帶來的連鎖反應,作用到終端網點快遞站,以及快遞員的派單費用上。利潤一降再降,網點難承其重,很多地區出現爆倉、停運乃至倒閉的現象。
“以價換量”確實卓有成效,但整個快遞行業進入燒錢內耗的畸形競爭當中。這樣下去,一線人員薪資下降,服務質量也會大打折扣,進而損害消費者權益,影響行業發展。
去年7月,浙江省郵政管理局重拳出擊,出臺《關于規范快遞服務治理價格違規行為的通告》,并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聯合約談、執法,重點整治“惡意低價競爭”。
價格戰就此消停。同年9月,圓通率先提出了上調0.1元/票的派單費用,之后,其他“通達系”的同行也迅速跟進。
派費回升,單價上升,從網點到企業營收,都極大減輕了壓力。
這也是為什么,去年多家企業出現四季度拉動全年業績的現象。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767.7億件,同比增長了36.7%;但單件快遞收入為9.68元,同比下降11%,可見價格戰之激烈。
快遞行業仍在向上發展,各大企業單量都在增加,毛利卻在下降,網點、中小企業倒閉,價格戰大大抑制了行業的活力。
而告別價格戰之后,企業也跳出了燒錢的泥潭,決心擺脫內卷,走上良性競爭的正道。
從去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趨勢來看,快遞行業盈利已經逐步向上,這一勢頭將會繼續保持下去。
今年3月,因多地防疫需要,快遞行業受到一定影響,但到了4月,行業持續復蘇,隨著物流保供政策持續發力,快遞行業的又一新拐點也將很快出現。
拒絕內卷,迎來價值戰
價格戰加速了行業洗牌,業務加速向頭部集中。而在叫停價格戰之后,快遞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絲毫不減。
2022年,行業監管部門將會盯向更多城市,惡意價格競爭會進一步得到整治。
摒棄燒錢和低價策略,要如何取得新的競爭優勢,是當前快遞企業都在探索的方向。
現在,快遞行業整體的競爭方式,已經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
所謂“價值戰”,其實就是高質量,從價格戰到價值戰,是行業從高數量到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快遞行業之所以競爭激烈,是因為規模大,但質量不高,同質化嚴重,企業缺乏自身優勢。
整個行業要向前發展,企業必須要“反內卷”,不再局限于市場、單量和價格,而要進行自我“升級”,做出差異化優勢。
現在,產品分層和服務分層,成為各大企業探索的方向。分層,其實就是將快遞業務細化,針對不同的快遞需求,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服務,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
很明顯,服務體驗就是一個不錯的發力點。
比如,圓通上線了“圓準達”,中通推出了“尊享件”,韻達也提出了“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既要增量,也要增潤”的發展目標。
在監管政策的引導下,快遞行業已經浴火重生,東山再起,而擺脫價格戰和內卷之后。未來幾年,高質量發展將是整個行業的主基調。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