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已經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逐漸恢復了往夕的活力,回暖乃至全面復蘇的跡象比較明顯,快遞企業雖然業務量下降,但行業營收普遍上漲,原因主要是快遞的單票收入在增加,自618大促以來,消費潛力得以逐步釋放,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使得行業恢復加速,業務量快速回升,日最高單量在4億件以上,整體上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01
一年來快遞行業走出了一波V字型反彈之勢
近幾年來,國內快遞行業的競爭一直都是異常激烈,各大快遞企業均采取低價換單量的策略來爭奪市場份額,尤其是自2020年起,來自東南亞的極兔速遞殺入國內快遞市場,迅速掀起了一輪新的價格戰。
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國內企業被迫降價迎戰,順豐、申通等企業也因此出現了虧損,以價換量在短期內確實有效,但從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會使整個物流行業陷入燒錢內卷的競爭之中,影響服務質量,不利于行業及企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前3季度,國內快遞服務企業完成業務量767.7億件,同比增長36.7%,然而單件快遞收入為9.68元,同比大幅度下降11%,這足見價格戰之慘烈。
在去年下半年價格戰被叫停后,各大快遞企業先后上調了派單費用,這不僅極大地減輕了企業自身的壓力,拉動了企業全年業績的迅速回升,同時也幫助行業重新走上良性競爭的軌道。
去年國內快遞業共完成業務量1083億件,同比大幅增長29.9%,中通快遞以223億件的業務量占據20.5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6家上市快遞公司實現營收3810.91億元,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和達到了118.38億元。
今年這6家公司繼續展示出了較強的盈利能力,當前提升單票收入正成為各企業的首要任務,今年3月以來,總體上各大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同比均呈上升趨勢。
如圓通在3至6月的單票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11%、16.41%、23.24%和24.58%,韻達也分別增長了18.26%、24.02%、23.27%和27.23%。
從營收與凈利潤數據可以看出,包括三通一達、順豐等在內的幾大物流企業都是從去年第4季度開始,凈利潤出現大幅度增長,可以說去年第4季度是快遞行業整體業績的分水嶺。
今年上半年延續了回升的態勢,如圓通去年營收451.55億元,同比增長29.36%,今年營收250.66億元,同比增加28.58%,歸母凈利潤17.74億元,同比增長174.72%。
韻達去年營收471.29億元,同比增長24.56%,今年營收228.26億元,同比增加25.35%,歸母凈利潤5.46億元,同比增長22.4%,中通、申通等企業在營收與歸母凈利潤方面同樣有較大幅度地增長。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快遞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仍在持續提升,去年快遞行業前5名企業的市場份額約為78%,同比提升了約5個百分點。
02
低價競爭和薄利多銷不利于行業的健康成長
極兔橫空出世打破了快遞江湖的傳統格局,義烏甚至出現了8毛錢發全國的超低價格,行業內的價格戰使得快遞巨頭均是叫苦不迭,行業亦是增量不增收,去年國內快遞業務收入共計10323.3億元,同比增長17.5%,低于業務量29.9%的增速。
低價競爭和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拉低了行業整體的單票價格及贏利,其中順豐受到的影響最大,為了彌補電商平臺業務的空白,順豐推出了特惠專配商品,大力推動經濟件業務的增長,這就使得公司的毛利率逐步下滑,結果是增量不增利。
加之在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上,順豐斥重金打造了具有高效運行力的物流周轉鏈,這種高投入帶來了高成本,隨著業務量增長和物流環節增多,企業需要承擔的成本壓力也越大,以上因素在價格戰期間表現得尤其明顯,順豐保持多年的盈利頭銜也讓給了中通快遞,后者在業務量、盈利兩項關鍵指標上拔得頭籌。
在告別價格戰模式后,各大快遞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在價格和效率之間找到新機遇,重新取得新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從去年起,順豐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及定價策略,如減少低利潤業務的單量,逐步提升單票收入。
與此同時,順豐開始進軍國際業務,收購了嘉里物流等國外物流企業,經過努力調整,在鞏固國內物流業務的基礎上,公司順利打開了全球市場,今年第1季度公司凈利潤10.22億元,成功轉虧為盈且穩住了陣腳,一掃去年同期虧損9.89億元的不利影響。
目前公司的單票收入仍在上漲,企業今年的發展也是穩中向好,今年上半年順豐營收1301億元,同比增長47.2%,歸母凈利潤25.1億元,同比增長231%,經營性現金流凈額167.1億元,同比增長285.83%。
如今快遞企業均認識到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業內共識,過去國內快遞行業的信息化與自動化水平不高,導致物流運轉及管理效率低下,加上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單一,企業只能通過價格戰來擴大市場份額。
現在快遞業正在改變以價換量的傳統思維模式,轉向提升消費者體驗與服務質量的新階段,借助數字技術與物流產業不斷融合之勢,來實現降本增效與提升競爭力的目標。
如不少企業積極推動定制服務與個性化服務來滿足客戶需求,如企業圍繞農產品配送,采取了產地直發、冷鮮直達、專線運輸、立體中轉等服務模式,滿足了不同客戶的不同服務需求。
還有不少企業將目光聚焦在了拓寬快遞物流行業的服務邊界上,推動物流服務網絡向小城市和廣大鄉村延伸,如三通一達在山西省采用共配模式建立物流服務,4家公司的快遞可統一由固定的快遞員送貨上門,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收寄快遞的愿望,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地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
03
用高質量發展的新思維帶來發展的新勢能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快遞業務量預計為500億件,同比增長約3.6%,業務收入預計接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8%,日均業務量在3億件以上,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伴隨著電商行業的穩定發展,今年快遞業規模仍在繼續擴張之中,雙品網購節、618購物節等促銷活動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迅速回升,期間每天最高的單量超過了4億件。
「于見專欄」認為,在后價格戰時代,粗獷發展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快遞企業還需要努力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具體來講就是要圍繞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和數字化,做好成本分區、管理分層和服務分類。
精準化與個性化就是將快遞業務細化,針對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以此來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如圓通的圓準達、中通的尊享件等都是基于這方面的有益嘗試。
數字化就是用信息賦能逐步推動物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用科技賦能逐步提升終端網點的運營能力,用數字化升級全面促進降本增效,如很多企業提升了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分揀設施的投放比例,進一步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對于已經飽和的快遞市場而言,數字化服務是一個不錯的發力點,企業以數字化系統為抓手,通過數據的共享共用與信息的互聯互通,可以逐步提升整個物流體系的精準服務能力。
如中通綜合運用各種數據算法、實時分析與校準等技術來助力精細化運營,在提升分揀速度的基礎上,還減少了由于分揀錯誤帶來的返工成本,去年中通包裹的分揀次數同比下降了3.5%,這意味著企業可以減少分撥中心數量,節省下更多的分揀成本與人工成本。
韻達高速矩陣升級后的分揀效率提升了37%,其單層自動交叉帶從分揀到運輸的過程中,全程不停頓且只需掃碼一次,分揀效率高達每小時2萬件,差錯率在萬分之一以下,在同等工作量下可以極大地節省分揀及人工成本。
在物流配送方面,各大物流企業推出的無人運輸工具在地面與天空也是各顯神通,京東第五代智能快遞車,最大載重200公斤,續航100公里,可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
順豐的無人物流飛行器,截至去年已在多地安全運行近百萬架次,中通的末端配送智能無人車載重量達250公斤,該無人車還能與智能快遞柜聯動,完成快遞交接。
很明顯,這些數字化與智能化手段能幫助企業突破人力資源的瓶頸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進一步降本增效,并提升企業的全天候服務能力。
04
結語
于見專欄認為,目前對于各大快遞企業而言,關鍵是要找到成長的下一個增量,在告別價格戰泥沼以后,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的主旋律,在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的基礎上,企業還推出了無人車、無人機、智能快遞柜等數字化與智能化配送工具,這充分反映出企業對未來市場趨勢的深入思考和未雨綢繆。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