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供銷社“回歸”的話題,頻上熱搜。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這個上世紀50年代的產物,竟然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而且經濟地位要提升。
比如,近日一篇《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373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的報道,吹響了“供銷社”即將回歸老百姓生活關鍵位置的“號角”。沒想到,讓很多沒有接觸過這一產物的年輕人們興奮了,因為他們慶幸又多了“考編”的新機會。
與此同時,“供銷社概念股”高漲的勢頭陸續被推起,中農聯合、天鵝股份等多家關聯上市公司的股票已連續拉升多個漲停,中農聯合甚至連續第五日漲停。
事實上,供銷社從未退出過歷史舞臺,只是更多是在非零售端的呈現,且國家相關文件多次提到,要鼓勵“新型供銷社”的發展。只是,這次在二十大結束后的時間節點,政策支持力度更為凸顯。
在以前的“精準扶貧”再到現在進行中的“鄉村振興”,供銷社在背后的發揮的力量不可忽視,其在農業供應鏈、下沉市場的終端門店觸達,是一般電商、零售企業望塵莫及的,所以在商業競爭的維度上,供銷社的強勢回歸,難以避免以拼多多、大潤發為代表的市場化企業要進行“正面剛”。
01
“新型”供銷社重啟緣由
回顧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一個百廢待興、物資非常匱乏的年代。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品類和品質都無法保障,農民生產力需要大幅提升。供銷社就誕生于這一時期,目的是保障大多數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又稱之為“計劃經濟”的產物。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商超、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等經營模式層出不窮,讓原本由供銷社壟斷的一些農產品流通逐漸實現市場化運作。在多元主體競爭下,供銷社逐漸淡出了普通消費者的視野,但其并沒有完全退出市場。
供銷社在農業供應鏈的深耕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央就先后多次發布了深化和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文件,并在2002年實行“四項改造”,2006年實施“新網工程”,2018年部署專項改革試點。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多部門聯合文件中,都提到供銷社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出,供銷社對當下的社會穩定與發展,意義非同小可。
不過,此供銷社非彼供銷社。現在的供銷社不是我們曾經計劃經濟下的產物,而是經過優化與變革,適應當下市場經濟環境的新模式。
按官方解釋,供銷社是由政府引導,以農戶為主體的集體所有制合作經濟組織,其根本目的是助農。尤其在供應鏈和渠道端,供銷社以農民需求出發,向農民提供生產資料和日化用品的同時,從農民手中收購農副產品來供應城市和工礦區,以此來打通城鄉流通渠道,繼而助力“三農”發展。
這種“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即為供銷社的主要職責。而諸如農資供應、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日用品供給、農副產品流通等一切經濟活動,都要嚴格遵循政府部門指導,并要依照行政命令有條不紊地如期完成各項計劃性任務。
之所以大力發展供銷社,可能與全球的糧食危機問題相關,人們基礎生活物品的物價會有一定壓力。或者未來發生局部戰事,供銷社都可以在供給端保證各地區消費者基礎生活,不至于引起大范圍通貨膨脹與經濟壓力。
并且,疫情期間,消費者封控在家時,供銷社能防止不良商家發國難財,不讓人民免于疫情恐慌,為人民做拖底保障。
結合最近中央發出的另一個文件,強調住建部要完善小區配套,比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活動空間、物業管理和健全的社區管理機制等方面。可以看出,供銷社更像是其中的一環。
經過近數十年的發展,當前的供銷社漸漸成長為國家收購農資、供應農民生產生活資料的主渠道,也更側重于為鄉村振興事業服務。
在湖北搭建好供銷社體系后,會有更多地區模仿。不過,這對于拼多多、永輝等企業來說,是一種互補和挑戰了。
02
對拼多多、大潤發們影響幾何?
供銷社的出現,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農民負擔。
早期,在玉米、生姜、大蒜等農作物豐收之際,電商平臺會為了追求流量、利潤的最大化,而低價收購農產品。但谷賤傷農,電商平臺的介入會擾亂農產品的價格體系與運作規律。最終的虧損也往往是農民承擔。
而供銷社不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合理化,以及保護農民的利益。當農作物供大于求價格暴跌的時候,供銷社會以合理的價格收購滯銷的產品,確保他們不會有大量虧損,次年仍愿意種植。這能夠降低農民因信息差帶來的不確定性與成本,對農民與農作物銷售是一種保護。
供銷社在農業流通端的布局
如此一來,供銷社的角色與“社區團購”相似。
2015年左右,十薈團、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社區團購品牌出現。他們用二級倉、前置倉等模式,迅速占領區域市場。隨后,在2020年,阿里、拼多多、美團、京東等一眾巨頭加入到社區團購中。很多電商平臺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以試錯,完備的配送團隊以履約。
它們通過大批量集中采購、運輸,以及招攬團長、擴建社群的模式,將用戶從實體線下買菜的習慣培育到平臺。并且,由于不差錢,他們從一開始就通過巨額補貼打價格戰,用低于成本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淘汰掉資金實力與供應鏈能力不足的中小玩家。
隨著社區團購越推越廣,大量業內聲音認為社區團購搶了夫妻老婆店、地區商超的菜籃子生意。
現在僅存的平臺,只剩叮咚買菜、美團、拼多多等主要玩家。
其中以助農為主的拼多多,曾通過極具性價比的農產品實現突圍。但拼多多在農產品層面的供應鏈能力不如供銷社。供銷社一旦搭建好完備的銷售體系,發展電商助農,甚至能夠打通線上線下。那拼多多是否會受到沖擊,其在農業板塊的優勢是否會降低,還要打一個問號。
除了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平臺,傳統零售模式的大潤發、永輝,以及眾多夫妻老婆店、便利店,他們在零售終端會不會因為供銷社的重新發力,而影響自身的市場定位、競爭優勢,也還是未知的。
畢竟,公開數據顯示,全國供銷合作社2021年全年銷售額達6.2萬億,其中全系統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7591億元、日用品銷售額149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和17.1%。
其全資及控股企業的毛利率、銷售利潤率等指標分別只有5.7%和1.3%,對于任何社會零售商來說都是難以接受并持續維持的,但供銷社就可以做到。
供銷社在快消品零售終端的布局
并且,截至2020年底,全系統有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機關2789個,其中財政全額撥款的2517個,占90.2%。
另外,對于拼多多、美團等做社區團購的品牌來說,供銷社還有互補的一面。因為供銷社具有雙向功能,不僅銷售農民提供農藥、生活物資等商品,還能集中采購農產品。這意味著,做社區團購的企業多了一個進貨渠道,降低經營風險。
供銷社與企業、夫妻老婆店共存,是市場的需要。關于合理競爭與合作,也是市場經濟為主體下必然的存在。
03
供銷社的多重角色將更凸顯
發展至今,中國供銷集團總資產1500億元,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1家,員工3.5萬人。集團控股3家上市公司:中再資環(600217.SH)、中農立華 (603970.SH)、中農聯合(003042);參股2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農資、棉花、再生資源、日用消費品、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領域。
目前,對于大部分城市居民來說,體會不到供銷社的作用。但今后供銷社的作用,或許會比消費者想象的還要多。
首先,供銷社在保障人們生活水平的基礎之上,或許還能解決一些就業問題。
不少網友猜測以后供銷社會推出更多可靠編制的崗位。有一位在農村供銷社工作過的人員向鯨商表示,“當地政府會補貼給供銷社一部分錢,大部分供銷社還是自負盈虧的。
未來供銷社變多的話,可能國家的補貼會不夠,但是政策上應該會有傾斜。目前農戶們的工資主要還是看供銷社的營業狀況。”
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國企下崗潮,國家無法承擔所有人的收入問題。但供銷社的普及仍符合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以及部分人民就業的需求。
其次,隨著未來供銷社的發展,其定價系統和運營系統,是否會對夫妻老婆店、小菜店、蔬菜批發商,甚至大型商超有影響,進而影響到農村的收入。尤其是小門小店,他們貢獻了一定的稅收,但他們的抗風險能力較差。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體而言,供銷社符合共同富裕的方向,也能減輕社會矛盾,間接穩定社會秩序。尤其對于偏遠農村地區,普通物流較難觸達的地區來說,由于資本的投入會不賺錢。
所以,這片容易被忽視的土地,最終還是需要供銷社等形式來平衡。供銷社的存在類似于中國郵政,既能減輕當地物流壓力,也能為偏遠地區的農產品上行提供渠道便利。
最后,對于大學生等城市里的居民返鄉創業,供銷社也能提供一個橋梁作用,幫助創業者減少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
供銷社在減少資源浪費,降低中間環節以穩定最終物價等方面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而這份作用能發揮到多大,對物價的穩定能力如何,還要看供銷社體系的實際運作了。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