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在即,不少進博會展品已通過空運方式抵滬。日前,一輛總重超4噸、總長超5米的大型電動SUV參展車從國外運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貨站,浦東機場會同上下游企業開通航空貨運綠色通道。截至目前,浦東機場貨站已通過綠色通道保障進博會相關展品、物資逾12000公斤。在快遞業進入“千億件時代”之后,在國內企業“出海”成為趨勢、跨境電商持續火熱的背景下,航空資源已經成為下一個5年爭奪的關鍵資源。種種跡象表明,長三角國際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復蘇勢頭日益明顯。傳統電商、快遞物流公司、航空公司爭相布局,為什么長三角成為這個“兵家必爭之地”?貨運巨頭紛紛增加航空運力引發媒體關注。
航空貨運市場為何火爆
民航局新近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156萬噸,運輸規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0.6%。
行業主體新近的一系列動向也顯示出其對市場回暖的信心。前不久,江蘇京東貨運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航空”)獲得民航局頒發的CCAR-121部航空承運人運行合格證,意味著京東物流即將組建屬于自己的機隊。從此前“次日達”“當日達”的速度,到即將擁有機隊,京東物流將實現全國核心板塊多個城市流向“夕發朝至”,“一地發全國”的特快航空覆蓋率將提升至95%以上。
圓通航空今年引進了第6架飛機,這也是圓通航空的第11架飛機。順豐航空近日也引進了一架波音767-300貨機,這是其今年引進的第7架貨機。截至目前,順豐航空機隊已經擁有75架飛機。京東、圓通、順豐短期內接連引進多架飛機,其目的不言而喻。
傳統的貨運航空公司更是早已利用優勢資源布局貨運市場。國貨航深耕溫控醫藥運輸領域多年,在疫苗運輸業務上積累了豐富經驗。截至2021年底,通過長三角貨運渠道,國貨航將1500余件、共計近600噸新冠疫苗運往13個國家和地區。
在三大航貨運板塊,中國南方航空貨運有限公司獲得航空承運人運行合格證最晚。其著重為高端制造業、跨境電商以及生鮮、冷鏈等提供貨機運力保障。南貨航總經理張偉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貨源地,南貨航將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全球航空貨運服務。
東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東航物流總經理李九鵬表示,進口水果、生鮮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其對運輸時效性要求高,帶動了產地直達解決方案發展。東航物流依托“海外直采+航空運輸+分銷渠道”服務鏈條打造國際生鮮合同物流,通過布局生鮮行業,投資冷鏈物流、冷鏈倉儲等領域,構建集運輸、產品、加工、冷鏈、倉儲于一體的生鮮供應鏈生態圈。
長三角地區的貨運發展之所以格外亮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制造業向產業鏈中高端持續聚集,需要以高質量航空物流作為重要支撐。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有關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得到了大力支持和保障,參與相關產業國際分工越發深入,航空貨運具有強勁需求。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制造業發達地區,貨運迅速發展正是滿足了產業升級的需要。
長三角規劃利好航空貨運發展
上海機場邊檢站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浦東機場口岸出入境貨運航班量達1.78萬架次,較第二季度增長約34.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6.6%。9月貨郵吞吐量為27.67萬噸,同比增長9.54%。其中,境外航線貨郵吞吐量達到26.18萬噸,同比增長11.50%。
長三角地區貨運業務的靚麗成績單與其發展規劃遙相呼應。澎湃新聞報道,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華杰介紹,為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方面要積極建設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不斷增強上海面向國際、國內的輻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領構建長三角一體化交通體系,全面融入國家立體交通網,支撐打造國內強勁活躍增長極。
新近發布的新一輪《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顯示,空港方面,要持續建設世界一流的航空樞紐設施,加快推進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工程建設,全面建設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世界級航線網絡和洲際轉運中心。鞏固提高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增強面向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輻射能力,推動與周邊機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建設浦東機場“超級航空貨站”,支持浦東機場增加國際中轉貨運航班,提升與北沿江高鐵、滬乍杭高鐵的空鐵聯運能力。
《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明確的目標是,未來上海機場設施能力要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8億人次、年貨郵吞吐量650萬噸的發展要求。為此,上海要加快推進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工程建設,全面建設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世界級航線網絡和洲際轉運中心。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作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寧波區域航空服務能力,支持蘇南碩放機場建設區域性樞紐機場,建設嘉興航空聯運中心,推進實施舟山機場改擴建工程。今年夏天,東航、南航、深航等多家航企為未來在南通新機場建立基地而編制預可研報告。
攻克貨運“最后一公里”難關還需要哪些助力
在長三角地區各機場,國際航班正逐漸復航或增加。新開通的上海浦東—日本大阪貨運航線航班主要裝載貨物為國際快遞包裹,每周執飛5班,每班可搭載貨物25噸左右。
有了飛機,航線增加了,貨運業務就一定能發展得好嗎?業內人士指出,航空貨運并不是單一的“飛機到,貨就到”,其正確場景應該是——分揀中心一頭連著機場,另一頭連著運輸車輛,從飛機上卸下的快件全部是自動化“流”進分揀中心,再“流”進運輸車輛的,反之亦然。
為攻克“最后一公里”難關,加強長三角地區的交通網絡建設極為重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長三角主要城市2小時可達”。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加快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構建多網融合的軌道交通網絡。加快推進滬渝蓉、滬通、滬蘇湖等鐵路建設,形成“五向十二線”干線鐵路通道,更好融入國家鐵路網;全力推進上海東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新時代國際開放門戶樞紐新標桿。另一方面,加強長三角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標準和推進時序有效對接,構建“連接蘇浙、對接海港”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最終實現近滬地區1小時、上海大都市圈1.5小時、長三角主要城市2小時可達。
在構建國內交通網絡的同時,還要積極建設海外貨站。“國際航空貨運最終比拼的是有沒有覆蓋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運能是多少、能夠在多長時間內把高價值貨物運到國外。”民航業內人士林智杰認為。
近日,民航局印發《海外航空貨站建設運營指南》。這是我國航空物流領域首份指導企業“走出去”、運營航空物流基礎設施的政策文件。《指南》指出,我國航空物流仍存在一些短板與薄弱環節。建設海外航空貨站,是解決海外貨物地面操作問題、補齊通關與配送短板、延伸航空物流鏈條、促進行業降本增效的有益嘗試。
加強貨運信息統一管理同樣重要。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民航系主任李艷華教授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大部分航空貨運企業的貨運信息系統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接口。下一步,要加快建設航空貨運智慧化信息平臺,使航空貨運服務鏈條上不同主體的信息互為共享,上下游產業鏈互為開放,各參與方信息加強集成升級,提升我國航空貨運市場競爭力。
本文來源于中國民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