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大省廣東進出口承壓
上半年以來,外貿大省廣東、上海、浙江等地不斷受到疫情沖擊。
廣東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6.1萬億元,僅增長1.3%。據城市進化論統計,從全國占比看,廣東已從2019年疫情前的22.6%,跌破20%。
今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珠三角九市外貿進出口總量達58147.41,占全省比重達95%。
2021年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量前十城中,珠三角城市占了三個,分別是深圳、東莞和廣州。前三季度,深圳和東莞的外貿進出口總量均超萬億。
從增速看,中山以雙位數增速位列第一,也是珠三角唯一增速高于全國水平的城市,深圳、佛山、惠州、江門四座城市的增速也高于全省增速,但廣州、東莞、珠海、肇慶四座城市的外貿進出口卻出現同比下滑。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楊永聰表示,今年以來,廣東進出口承受了較大壓力。
前三季進出口增速相對較低的原因包括了疫情因素沖擊、國際市場需求不振、長三角地區競爭等。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香港疫情沖擊導致航運物流效率降低,影響了轉口貿易的開展,這對廣東外貿進出口產生了較為明顯的阻滯效應。
今年前三季度香港轉口出口同比增速為-3.3%(按美元計價),這也是導致廣東外貿增速低于全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今年以來反復的疫情對進出口及工業生產的影響較大,這會體現在城市的整體經濟數據上。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疫情,其中廣東等一些外貿重鎮較為嚴重。這是否會影響第四季度的外貿成績?
17日,商務部就此回應稱,我國外貿發展仍然具備有力支撐,外貿產業基礎良好,企業履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國際航班班次明顯增多,四季度外貿運行將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長三角活力外貿
據海關統計,第三季度,上海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6%,前三季累計增長5.6%。同時,上海外貿經營主體活力充足。前三季度,上海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5.2萬家,同比增加1.7%。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江蘇實現進出口總額4.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浙江進出口總額3.52萬億元,同比增長17.6%。
南京大學長江產經智庫區域經濟首席專家吳福象表示,“上海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和外貿訂單,實現了三季度經濟反彈。”
在他看來,江蘇前三季度外貿的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貿易方式轉型。
“從加工貿易走量模式轉向一般貿易,貿易自主性增強。同時,江蘇民營經濟參與國際貿易能力持續提高,已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主要力量”。
對于浙江的表現,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兵分析稱,一方面,浙江外貿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有較大增長。
另一方面,浙江貿易方式創新,依托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自貿區開展跨境電商,成為浙江外貿“新引擎”。
此外,得益于浙江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特征,產業鏈門類比較齊全,能夠對外商投資項目提供產業鏈上下游支持,從而吸引全球外資來浙投資興業。
其他省份外貿進出口數據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江西外貿總值5513.5億元,規模居全國第15,中部第4,同比增長40%。其中,出口4212.3億元,增長45.4%;進口1301.2億元,增長25%。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持續位居中部第1,分別居全國第4、第7和第5位。
今年前10個月,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23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2%。其中,出口3867億元,增長17.9%;進口2364.3億元,增長1.7%。
今年前10月,四川外貿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進出口貿易總值8264.3億元,規模位列全國第8,同比增長9.7%,增速列全國第19。其中,出口5036.6億元,增長13.0%,進口3227.7億元,增長4.9%。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