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綜合物流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承壓之下,長三角外貿格局生變

  日前,全國各地2023年進出口成績悉數出爐。2023年,面對外需疲弱、價格下行等多重挑戰,我國外貿仍然保持增長態勢,成績好于預期,多城市外貿處于調整、轉型階段。

  浙江出口額超江蘇,躍居全國第二

  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外貿進出口總值5.25萬億元,規模繼續位居全國第二;上海實現進出口總值4.2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浙江實現進出口總值4.9萬億元,對全國增長貢獻居首;安徽進出口總值突破8000億元,規模挺進全國前十,7.8%的高增速位居長三角第一。

  值得關注的,2023年,浙江首次在出口額上超過江蘇。杭州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浙江進出口4.9萬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出口3.57萬億元,同比增長3.9%,出口占全國份額首次達到15.0%,躍升至全國第二。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際市場需求逐漸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傳統制造業領域,由于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國際市場對這些領域的產品需求增加,這為浙江的出口增長提供了機會。”中盛普英產業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胡鋒對記者表示。

  反之,由于上半年增長疲軟,江蘇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5.25萬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3.37萬億元,下降了2.5%。

  多年來,江蘇外貿出口額一直領先于浙江。2022年,江蘇出口3.48萬億元,增長7.5%;浙江出口3.43萬億元,增長14%。兩省的出口額也有500億元左右的差距。

  胡鋒分析稱,由于浙江和江蘇在貿易政策上可能存在差異,比如在稅收優惠、出口補貼、貿易壁壘等方面,這些政策差異可能影響了兩地的出口額,“另外,匯率波動、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等也可能對兩地的出口額產生影響”。

  2023年,浙江展現了民營外貿大省的特質,民營企業起到了“壓艙石”作用。數據顯示,全省有實績進出口民營企業數首次突破十萬家,出口民營企業數居全國首位。在主要出口產品中,全省自主品牌產品出口5704.9億元,占出口總值比重達16.0%,已連續5年提升。


  近年來突飛猛進的跨境電商,也為浙江外貿轉型升級助力。

  從杭州外貿數據來看,跨境電商成為最強動能之一。2023年1-11月,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1248.05億元,同比增長20.55%;出口額1082.00億元,同比增長25.75%。

  截至2023年,杭州規模2000萬元以上跨境電商品牌企業達832家,跨境電商企業注冊商標數4371個,跨境電商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46家。

  “杭州跨境電商的發展,使得更多的浙江企業能夠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外貿業務,從而擴大銷售渠道,增加外貿進出口額。”胡鋒進一步分析,而跨境電商平臺也為企業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包括物流、支付、報關等,從而簡化了外貿流程,降低了外貿成本。同時,隨著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浙江的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也得到了升級。

  安徽外貿增速長三角第一

  2023年,安徽省外貿頂住壓力,進出口規模走出一條“上揚”曲線。

  數據顯示,去年安徽進出口增長7.8%,達到8052.2億元,高于全國7.6個百分點,增速在長三角及中部地區保持第一。

  在外貿總額排名中,2023年安徽進出口總值排名全國第10位,比2022年上升3位。

  外貿“增長冠軍”蕪湖,也以40.6%的增速推動進出口總額達到1274.8億元,其中出口額增速更達63.7%。超高的增速讓蕪湖從2022年的53位猛升7位,進入前50名。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安徽外貿“成績單”中,汽車出口成為了“首位產業”。

  2023年安徽全省出口汽車72.92萬輛,增長89.8%,居全國第二;貨值714.6億元,增長118.3%。此外,出口新能源汽車2.59萬輛,增長70.8%。

  其中,蕪湖汽車出口占全省80%以上。蕪湖汽車出口的核心,是當地整車制造龍頭企業奇瑞。根據中汽協數據,去年前11個月,奇瑞集團累計出口銷量83.7萬輛,同比增長1.1倍。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新興市場的崛起,國際市場對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加。安徽汽車企業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不斷推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此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與國外客戶的合作,使得安徽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場份額。”胡鋒分析指出,我國幾乎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同時安徽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汽車出口的政策措施,如加強品牌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出口、優化出口金融服務等,為汽車出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新三樣”成外貿新引擎

  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被稱為外貿出口“新三樣”。2023年,全國“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在長三角區域,高附加值的外貿“新三樣”出口表現尤為亮眼,正成為拉動區域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高附加值的外貿‘新三樣’出口是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出口新業態。長三角地區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推動了高附加值外貿的發展。”胡鋒分析稱。

  具體來看,南京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新三樣”產品累計出口1949億元,穩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12.3%。

  上海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出口“新三樣”產品1677.9億元,增長42.2%,占同期出口總值的9.7%。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值首超千億元大關,達1208.9億元,增長43.9%。鋰離子蓄電池382.4億元,增長50.5%;太陽能電池86.6億元,增長0.9%。

  浙江“新三樣”產品出口1401.8億元,增長11.0%,拉動全省出口增長0.4個百分點。安徽“新三樣”產品出口390.6億元,同比增長11.6%。

  按照此計算,2023年長三角地區的“新三樣”產品出口總額達5400億元,已占全國一半以上。

  胡鋒對此認為,外貿“新三樣”出口高增長的背后,反映出當前長三角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不斷深化。

  例如,在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攜手合作,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已逐步形成。上海提供芯片、軟件等組成汽車“大腦”,江蘇供應作為“心臟”的動力電池,浙江提供一體化壓鑄機,安徽完成整車組裝……一輛新能源車從硬件到軟件、從設計到生產,都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完成。

  另外,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版圖中,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量已占到全國四成以上份額。換句話說,每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產于長三角城市。

  在業內人士看來,長三角地區是中國外貿的重要區域,從“老三樣”到“新三樣”,中國制造已走在“由大到強”的路上。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貿易,行業,發展,外貿,長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