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四年后,盒馬鮮生在上海“重啟”前置倉后,似乎讓前置倉又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盒馬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在門店密集的城市中,解決鮮生店暫時覆蓋不到的區域問題,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前置倉熱度不減
實際上,不只盒馬,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在觀察、反思“前置倉”模式后,一部分企業加入了“前置倉”行列。
以名創優品為例,今年其推出了新業態“24小時超級店”,定位就是前置倉,而非門店。只服務3-10公里內消費者在線上下單、一小時送達的即時需求,目前已開出超200家。
目前,品類以日用百貨為主,客單價在30-40元,已接入美團和餓了么平臺。
到今年二季度,專注于即時零售業務的小象超市,已經開設超過680個前置倉,其中約550個位于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
此前,前置倉業態的資深玩家叮咚買菜在2023年,實現了4540萬元Non-GAAP利潤(經調整利潤,剔除員工股權激勵、無形資產攤銷及因收購產生的遞延成本),首次扭虧為盈。
這也讓前置倉成為眾多商家最為關注的業態之一。
更為核心的原因可能是,山姆會員店等在前置倉模式上的成功,讓很多零售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認為,前置倉依然有機會。
既有線下實體會員店,又有前置倉的即時零售行業頭部玩家山姆會員店,在中國已經建立了約400個前置倉(另有數據稱為500),2023年貢獻交易額超400億元。
從沃爾瑪第二財季營收數據上看, 今年二季度山姆會員店的銷售額同比雙位數增長,帶動沃爾瑪中國凈銷售額同比增長17.7%、至46億美元。
在2024年上半年,山姆會員店線上銷售同比增幅達到29%,占總銷售比重50%左右。換句話說,山姆會員店一半來自線上消費,小時達電商訂單量同比增長28%,至 5900萬份。
山姆會員店的成功,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重新思考“前置倉”模式。
這里有一個前提:山姆會員店是在線下實體會員店蓬勃發展的基礎上,才逐步開展線上業務的。
也就是說,山姆會員店有著雄厚的線上基礎,在做線上之前,山姆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品牌美譽度和積累了大量的會員。
山姆的殺手锏是商品力。雖然SKU只有4000左右,但由于山姆會員店通過精心挑選,對商品的“優中選優”,已經幫助會員選好了商品,可以讓會員在山姆買到心儀的商品。
通過嚴苛把控品質,山姆會員店積累深厚的實戰經驗,并塑造了極具差異化、會員專屬的商品體系與服務標準,讓山姆具備了良好的口碑,也取得了消費者信任,才會有大批消費者成為會員,并持續續費。
山姆也由此建立了極強的選品開發能力和海內外供應鏈的能力。同時,山姆會員店也有大量的自有品牌商品,保證了其較為可觀的利潤。
▍前置倉早已不是最初時的模樣
也就是說,山姆的改變是從認真做產品開始的。
2018年,山姆開始開設前置倉,推出“極速達”服務——精選1000個高復購、即時消費的SKU,采用“門店+云倉”模式,在很多城市實現了全覆蓋。
當下,山姆會員店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建立比較穩固的基礎。
在線下,山姆會員店的拓展也正如火如荼。根據山姆的規劃,未來每年都將有6-7家新店開業。目前,山姆會員店有48家門店,根據已披露的資料顯示,預計到2026年山姆的門店數將超過60家。
在線上,山姆會員店的前置倉表現更是獨領風騷,其線上客單超過了200元,遠遠超過了對手。盒馬鮮生的線上客單約為90元,叮咚買菜為72元。
線下線上發展相得益彰,因而取得靚麗的業績,才讓山姆成為眾多商家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但山姆會員店在整個前置倉業態中稍顯“另類”。因為前置倉模式是一種物流配送方式,通過在城市中設立多個中小型倉庫來實現快速配送。這種模式有助于提高配送效率和縮短配送時間。
根據品智PLSC的文章分析,山姆的門店和前置倉是平級關系,從物流角度看,他們都屬于二級物流配送。山姆門店和前置倉關系的本質,其實是同一家零售商門店業務與電商業務的獨立又平級的關系。這也是當下零售業轉型最經典的命題。
但更為關鍵的是,二者實現了很好的協同,滿足了消費者線上線下的需求。
山姆門店大約4000個SKU,但是前置倉又精選到2000個左右,以高頻的生鮮、鮮食、食品、快銷品為主打。
值得注意的是,從貨盤的角度看,山姆前置倉與傳統的前置倉叮咚買菜等的選品邏輯并無核心差別。
但傳統前置倉多為自營,有自己的app,包括樸樸超市、叮咚買菜、小象超市等,它們雖然線下有倉,都是以服務和滿足線上需求為主。
當然,如今的前置倉早已不是最初時的模樣。
一是,從品類上看,他們都是從生鮮品類起家,然后逐步向更多品類擴展。而隨著品類的擴充,倉也在一定程度上變大。
這種改變的原因并不復雜,因為越來越多的入局者發現,單純依靠生鮮,不但無法實現盈利,甚至連打平都難,基本都會虧損。因此向毛利高的品類擴展。
二是,在擴品的基礎上,不斷開發“自有品牌”商品,包括預制菜等,并向供應鏈上游延伸。
無論是樸樸超市、叮咚買菜、小象超市等無一例外,都走向了擴品類和發展自有品牌的道路。
以樸樸超市為例,2024年樸樸超市發力自有品牌,其APP已經上線的“樸樸獨家”頻道內有多個自有品牌商品,涵蓋家清個護、米面糧油、休閑食品等,SKU數量超過350個。
此前,2020年,叮咚買菜開始布局自有品牌,2022年,美團買菜(現小象超市)也推出了象大廚、象優選等自有品牌商品。
此外,與叮咚買菜、小象超市不同,“大倉模式”是樸樸超市較為明顯的標簽,即倉儲面積在800平方米左右,前兩者單倉面積都在300-500平方米不等。
后來,小象超市也開始向樸樸超市學習,前置倉從此前的400-500平方米拓展至 800-1000 平方米,SKU從此前的3000-4000個拓展至6000-8000 個。
擴充的SKU能夠覆蓋更多人群的更多需求,也能引入日用百貨等更多高毛利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實現了靠生鮮、快消等引流,靠百貨等高毛利商品賺錢。
從品類占比看,樸樸超市生鮮占比約30%,50% 為標品,小象超市、叮咚買菜的生鮮銷售額占比達50%。
叮咚買菜為提高毛利,很早就打出了自有品牌和預制菜的牌。創始人梁昌霖直言,“我們的未來可能會是一家食品公司。”
在叮咚買菜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以預制菜為主的自有品牌產品在Q4首次超過總GMV的20%,增長了3.1%。其中,非生鮮自有品牌產品占非生鮮GMV總量的34.3%,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升了7.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自有品牌和非生鮮品類,讓叮咚買菜實現盈利。
彼時,叮咚買菜已經建立了12家自有工廠,推出了20多個自有品牌,產品范圍涵蓋預制菜、肉類、米面及豆制品等多個品類。通過與上游食品工廠和供應商深度合作,叮咚買菜的自有品牌得以增強平臺的競爭力,并提升了利潤率。
此外,2024年,叮咚買菜也在嘗試更多的品類延伸,從賣菜的標簽開始向更廣的場景布局,比如茶幾休閑、露營、夜宵甚至新奇特、應急等更加年輕化、更加具有生活氣息的多種場景,在品類上進行補充和覆蓋。
這給其帶來了不小的成效,2024年一季度,包括水果、乳品酒飲、休閑百貨和烘焙等休閑場景品類的銷售額超1億元;鮮牛肉、有機蔬菜、黑豬和冰鮮水產這四類商品的銷售額超過4億元,同比增長約40%。
▍前置倉真的賺錢嗎
此外,即時零售平臺上的前置倉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一席。這些即時零售平臺包括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
美團2023年在即時零售上的交易額總計在2000億元的量級,閃購業務目前擁有約9000個閃電倉。
餓了么近日則推出了倉店新商家支持計劃——“青藍計劃”,全面支持新起步的中小微商家快速起跑。包括:高額傭金返還、多重流量權益、商圈商品建議、專屬營銷補貼、新倉選址建議、專屬物料支持、更多渠道露出、單店經營指導等。
以現金激勵政策為例,“青藍計劃”針對新商家特別推出“階梯沖單激勵”,單店最高可以得到3萬元現金激勵;對于營銷活動,平臺也將提供最高達70%的平臺補貼,助力新商家快速起步。
當然,從即時零售平臺上的中小前置倉玩家來看,他們經營的品類很少涉及生鮮,即便有也是很少的集中,多以快消、日百、母嬰、寵物、零食等為主。
以餓了么平臺上的一家前置倉商家為例,該商家的SKU在9000個左右,商品覆蓋了酒水飲料、休閑食品、3C數碼、服裝鞋襪、日用百貨、洗護用品、果蔬生鮮、手機通信用品、酒店旅行用品、美妝護膚、美甲美發、柴米油鹽、寵物生活、母嬰用品、五金、文體娛樂等等。因此足夠的SKU廣度和價格優勢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該商家認為,商品是第一位的,選品還要準,符合周圍的需求;其次,價格要有優勢。“只要你商品選得足夠精準,價格足夠有優勢,其實你基本什么都不用干,流量自然就來。”
這家門店很少有生鮮品,都以標品為主。“主要以快消引流,靠百貨和高價值商品賺錢。”
與傳統電商和線下門店相比,前置倉的即時屬性更有吸引力,所見即所得,可以在30分鐘-60分鐘內送貨上門。
更為關鍵的是,即時配送的成熟,也為即時零售的發展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前置倉解決的是線上消費者需求與線下商品不完全匹配的問題,線下門店不能滿足的消費者需求可以通過倉店的高效履約滿足。
甚至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前置倉=便利店(+百貨店)+純線上售賣+小時達/半小時達。
當然,隨著品類的擴充、自有品牌商品的加強,履約效率的提高,讓即時零售平臺上的前置倉玩家有了更多可能。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即時零售平臺上的前置倉/便利倉能否賺錢,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倉之間的競爭強度。
以一個50萬人口、消費能力也不錯的縣城為例,當地沒有人做前置倉/便利倉,“我們可以來做,也可以賺到錢。但問題是能賺多久,并不能保證。因為一旦有第二家競爭對手進來,就會開啟價格戰,3家、5家、10家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后,肯定就不賺錢了。”該分析人士稱。(來源: )
本文來源于靈獸出自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