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盤點,可能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樣。
倉庫人員會覺得是沒事瞎折騰,每天的工作那么忙,那么累,盤點起來工作負荷量加大,結果不理想還需要重盤,“壓力山大”。
管理人員覺得盤點很重要,尤其是庫存方面,決定了本人的績效考核和倉庫的整體運營水平,沒事就希望盤一盤。
對盤點有截然不同看法很正常,畢竟每個人處在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觀點。
但關鍵是:如果要盤點,至少要進行有效的盤點,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假盤點”。
以下對話場景可能會出現在你的公司中,讀者可以分別對號入座。
老板:“X經理,最近倉庫盤點了嗎?”
X經理:“當然!”
老板:“咱們倉庫多久盤一次啊?最近我聽下面人反應庫存數常對不上”
X經理:“不會啊,咱們每個月都盤一次,上周剛盤完的,數量對的上的。咱們一次盤點用2-3天時間,您聽誰說的庫存有問題啊?咱們誤差率每個月不超過1%,有時候低于0.5%?!?/span>
老板:“恩,那就好,你去忙吧。”
各位,倉庫真的沒問題嗎?實際上問題大了。
對盤點的錯誤理解
1 每個月設定固定的盤點
眾所周知,“任何決策都可能導致庫存!”每個月固定時間進行盤點會導致一開始出現的問題可能會在一個月的時間才會發現,當天的大問題,到了每個月就變成了不值得一提的小問題了,于是沉淀下來了,但當初的問題可能還是沒有被發現,企業也就失去了庫存問題的發現途徑。
在這里建議企業非必要不要進行固定時間的盤點,如果倉庫內庫存出現了問題,建議在短時間內可以密集的進行一下盤點,以找出近期出現問題的原因,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
舉個例子:海爾可以每2天就進行一次盤點,而豐田公司甚至可以隨時進行盤點,這些企業就是將盤點定位為尋找庫存問題根源的手段,而非數據的核對。
2 盤點目標的局限性
更多的企業在這里是為了核對貨品的數量,而不是發現問題。當然,盤點從功能上說,很大程度上反饋了數據的準確性,提供合理的財務報表。
但盤點可以不止于數據核對,還可以為了發現差異、發現差錯、尋找物料流動的規律并以此為依據提供決策依據。
3 沒有改進動力
上述聊天中,管理人員明顯將1%的誤差當成的固定值,其實差異率不是關鍵,關鍵在于管理人員將差異率固定,缺乏動態思維。
比方說這次如果是5%的差異率,那么下次能不能設定為4%,下次2%呢?擁有不斷進步的差異率才有提升的動力,而不是永遠靜態的管理,不斷改善的差異率代表著企業的不斷進步。
在供應鏈動態運行的今天,倉儲部門一定要用動態精益化思維管理,這樣方能跟上行業發展趨勢。
以上內容是關于盤點理念方面的一些思考,下面我們來看看在盤點操作層面上有多少可以提升的空間。
實現有效的盤點工作
1 倉庫物品資料的整理和搜集
倉庫人員和采購人員相互配合,整理出物品的物品的相關信息。細程度要高,一般來說都有名稱、規格型號、數量、顏色、價格等。
2 人員分配
制定合理的盤點計劃,安排好工作人員。很多企業沒有將盤點任務做合理明確的安排,導致有的區域盤點完成,有的區域還沒開始盤點,或者有的區域沒有安排人盤點。
盤點人員可分組進行,每組確定一個負責人,由各盤點負責人安排該組盤點分工,確保盤點工作有序進行。
3 盤點控制
由盤點表到實物:根據存貨盤點表中列舉的存貨,對選定的物料進行數量清點并記錄在存貨盤點表上,如有差異,需記錄并后續跟進分析。
盤點完畢,盤點人和監盤人在盤點表上簽字,盤點表復印后一式三份,由負責部門、審計部、財務部分別保管。
全部盤點完畢后,由盤點工作組編制存貨盤點報告,將存貨的實際盤存數量和賬面余額比對,列明差異數。
盤點時如發現盤點差異,需記錄差異數量,待盤點完成后統一分析原因。
有效合理的盤點會不斷的提升倉庫運作,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員切不可將倉庫盤點等閑視之。
本文來源于 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