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盟委員會正加緊立法草案的制定,以期6月底之前正式提交,其中包括針對航運業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表示,目前一切仍在按計劃進行。盡管該提案在業內飽受詬病,但對其提案細節外部仍無從知曉。
不同方評價不一。日本在公開的意見書中聲稱,該提案是有誤導性的,可能會拖累脫碳的進程。日本還警告稱,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很可能提高歐盟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從而影響世界經濟。相比之下,瑞典對此提案表示歡迎,并表示要適用于所有歐洲港口的國際航線。丹麥評價稱,該計劃必須是中立且強制的。
石油巨頭也是油輪船東的殼牌(Shell)、希臘船東聯盟(UGS)以及意大利船東聯合會Assarmatori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即脫碳計劃應該有全球的計劃,或交由IMO來進行制定。正如畢馬威咨詢小組的警告,如果有其他國家也制定類似的碳稅法規,被征稅者可能面臨雙重征稅。
事實上,隨著氣候問題在世界議程中的凸顯,歐盟目前也面臨較大壓力。貿易商托克集團(Trafigura)近期與環保組織Transport & Environment和三家船東公司聯合致信歐盟,敦促推進氨、氫燃料的應用。但Trafigura的高管同時也表示,應該呼吁IMO制定一項有意義的碳稅方案,避免歐洲和美國單獨的地區性的行動。
Trafigura每天都租有200-300條船,認為航運業在滿足投資者快速增長的脫碳需求和應對氣候危機的廣泛社會壓力方面仍然做得不夠。
市場需要壓力。華盛國際律師事務所(Watson Farley & Williams)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545個行業利益相關者中,傳統的銀行和船東都不太熱衷為削減碳排放做出投資。DNB銀行全球航運主管Christos Tsakonas在周三的一場網絡研討會上形容,講大話的時候都沒有成本,一但提到錢的問題就會變成“the big elephant in the room”(英國俚語,表示一個明明存在的問題,卻被人刻意的回避及無視的情形)
在脫碳進程中,成本依然是將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納斯達克上市船東Grindrod Shipping的ECO Martyn Wade抱怨,過去幾年,船東為了安裝脫硫裝置和購買環保型船舶已經花費了數百美元,他們不介意再為脫碳出一份力,但是租船人必須也要參與承擔。即便轉為使用清潔燃料,主機制造商MAN Energy Solutions表示,綠色氨的10年遠期合同價格大約在450-500歐元,與傳統燃料可以在同一水平,但考慮到綠色氨的能量密度較低,單位輸出功率的價格依舊在傳統燃料的2倍以上。
目前來看,由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等15家國際大型銀行共同簽署的波塞冬原則是當前倡議聲音較大的,旨在將銀行的投資與IMO的碳減排計劃掛鉤。這也引起了部分船東的擔憂,如果脫碳進程還無得到好轉,整個行業將會面臨無法獲得融資的境況。
低碳環保進程是問題,需要行業相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不管最終的制度如何,箭已在弦上。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