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用這句來套在供應鏈管理上也不為過。
筆者在接觸庫存管理等知識的起初階段,認為所謂的庫存管理必須在一個公司中,正經地操弄著鍵盤,看著那一堆堆顯示的數據,線段起起落落的圖像,然后在辦公室里和不同部門爭論,那才是叫庫存管理。
直到有一日,筆者去了便利店。
便利店的飲料冷柜,隔著玻璃能夠看到不同的飲料滿滿地放在架上,筆者打開選了其中一瓶原葉紅茶(歡迎原葉公司打賞廣告費,笑),隨即后面的一瓶馬上滑落下來,當關上玻璃門后,一眼看過去,還是滿滿的一架飲料。
當然,一眼而過,滿柜整齊的飲料架比起雜亂無章,甚至還因此不肯定是否缺貨的陳列,當然更能勾起購買欲,這個是屬于陳列學之類的。
筆者在關起玻璃門后,看到后一瓶飲料,在筆者抽走了前面一瓶而又因為貨架是稍微向前傾斜的情況下而自動滑落,忽然發現到原來庫存管理其實就在這些身邊的日常事情中。
不管什么樣的庫存管理的書籍,總是有各種公式,各種定義,各種圖形來描述定時補貨,定量補貨等等,而這些非常典型地就在日常這種便利店清晰地表現出來。
實際上,每一行貨架大概能容納10瓶/罐的飲料,除了客人能在前面打開玻璃門選取自己喜歡的商品外,店員也可以在后面打開柜門把貨物裝載進去。
一個小小的冷藏柜就是供需過程的關鍵點。
那么,單人管理的便利店可以在不繁忙的時間段內,而多人管理的便利店則可以固定時間段內,通過檢查這個冷藏柜查看柜內飲料瓶空缺的數量而決定是否往里補貨。這些可以構成不同的補貨模式,比如定時不定量,MAX模式,只要到達一個補貨時段,那么店員就往柜里堆滿飲料,不管只是空缺了一瓶的位置,還是空缺了八瓶。
又比如,只要發現空缺了五瓶以以上位置的,才安排補貨進去,那么這就是定量不定時補貨形式。因為考慮到來便利店的多是個體為主,大多數都是選擇一到兩瓶飲料,很少出現一個人同時買上四到五瓶的情況,所以決定五瓶空缺為補貨線,這就是根據歷史數據來判斷并設立的補貨水準線,也就設立了所謂的安全庫存。
同理,某種飲料最近實行了促銷和大量的廣告投入,因此最近這段時間很多人會因此被吸引而去買這個飲料,因此店員只要有時間看到空缺就去補貨,這又是一種考慮了新的驅動要素,在此基礎上作出了預測需求而建立的一種補貨模式。這就是定性和定量預測結合的實際例子。
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庫存管理變得可視化了,供應鏈透明化了,而不是盯著POS機數據或者電腦數據而計算并補貨了。
在一間日常隨處可見的便利店,實際上能夠發掘到不同類型的供應鏈知識和實踐。
因此,筆者說,供應鏈管理,不是光從書籍,光從專家文章等就可以學到,多發掘日常身邊的示例,數據思考,這樣你的水平就會更容易得到提升。
本文來源于林夢龍,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