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習慣也逐漸發生改變,從消費需求來看,國內的消費者對速凍食品、乳制品、冷飲的需求正在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然而我國第三方冷鏈物流運輸難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存在著不少發展難題急需解決。
如今一些企業由于自身硬件和軟件設施的欠缺,以及管理方式和技術等因素無法完成全部的冷鏈物流活動,從而往往在經營過程中把冷鏈環節外包給第三方冷鏈物流平臺。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既不屬于第一方,也不屬于第二方,而是通過與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來提供其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它不擁有商品,不參與商品的買賣,而是為客戶提供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務。
一、標準化難
1.企業之間沒有制定嚴格的貨物運輸標準。雖然,一部分冷鏈企業自發組織編寫了一些標準,但是由于缺失監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很難真正執行下去。比如很多貨主企業為節省成本常常選擇不符合標準冷鏈運輸標準的自有車輛進行運輸,貨物被集中運輸到達第三方冷庫時,溫 度已經上升到十多度,還有當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最終送達超市收貨部時,貨物還有可能滯留在收貨部,大多都是露天環境,根本沒有溫度管理。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第三方冷鏈物流只能管理一段,這一段之前與之后,第三方物流是管理不到的。
2.國家對于食品運輸、庫存管理、物流溫度等沒有清晰、嚴格的立法。如果國家能制定冷鏈運輸標準并嚴格監管,生鮮產品實現‘從田園到餐桌’并非只是憑空想象的事情”。
而對于冷鏈物流,面臨最大的標準化問題莫過于冷鏈斷裂,就像木桶效應一樣,冷鏈的質量其實取決于最薄弱的環節,如果鏈條斷了,也就失去了冷鏈的意義。
二、設備更新難
第三方冷鏈物流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標準化缺失的問題,設備成本過高也是阻礙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冷鏈行業需要強大的資本的支持,從冷庫到車輛,甚至是小小的一扇門都需要高成本的投入,沒有足夠的資本是不可能做冷鏈的。由于冷藏車的費用過高,為節省成本,用塑料瓶裝冰塊夾在貨物中起到簡單“冷藏”效果進行運輸成為行業內部的習慣做法。設備是否要更新是一個市場問題,使用者更新任何一種設備,都會綜合考慮價格、使用情況以及后期的一些維護費用。而對于多數物流企業,回報率短期內并不能彌合設備更新換代的差價。
三、冷庫的不合理運用
作為冷鏈物流的一個重要節點,冷庫設計具備著冷凍和物流的雙重屬性,但是多數情況下,冷庫只是起到一個低溫儲藏倉庫的作用,而其物流屬性往往被掩蓋起來。現在許多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都把冷庫看作是長期固態存儲形式,很多企業在不成規模時選擇在中心位置建立一座大冷庫,從這一個冷庫集中配送。其實,更靈活的方式是從生產開始,增強流程效率,縮減庫房面積,在不同地方建立分倉。這樣,一方面庫房的利用率提高了,占地面積相應減少,另一方面運輸半徑也會變小,便于將貨物轉移到距離終端更近的地方暫時存儲。
我國第三冷鏈物流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也帶來了許多機遇。第三方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需要整個行業的自覺,往深層次說,更需要標準化的立法與貫徹執行。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