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次減持快狗打車
快狗打車,正在失去阿里這座靠山。
近日,港交所披露了一份文件,阿里巴巴以平均每股約0.5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66.94萬股快狗打車股份,持股比例從8.04%降至7.93%。
在2023年12月12日至今的一個月時間里,阿里已四次減持其在快狗打車中的股份,減持的平均價格均低于1港元/股,合計減持約759.48萬股,累計套現約463.04萬港元。
這種密集的減持行為,可以明顯看出阿里對快狗打車的發展前景持謹慎懷疑的態度。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一個月的時間太短,不足以說明問題。但其實我們把時間線拉長,結果仍然是一樣的。
2022年6月24日,快狗打車上市。在上市時,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菜鳥和投資基金Alibaba Hong Kong Entrepreneurs Fund,L.P三家公司間接持股快狗打車,上述三家公司分別持股12.26%、2.69%、0.02%,投資總額約10億港元,持股比例為14.97%。
同年9月,港交所首次披露阿里巴巴減持信息,上市三個月內累計減持603.24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3.99%。按照區間均價計算,減持金額將近5000萬港元。
三個月后,阿里再度減持了90.26萬股,集中套現約457.02萬港元,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
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自快狗打車上市以來,阿里巴巴已經進行了7輪減持。這使得阿里巴巴對快狗打車的持股比例從上市時的14.97%大幅降至7.93%,幾乎減少了一半。
阿里頻繁減持快狗打車,除了因為自身正在進行改革和戰略收縮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快狗打車的業務表現未達到預期的盈利水平。
數據顯示,2018-2022年,快狗打車分別虧損了10.709億元、1.838億元、6.582億元、8.73億元和12.09億元,五年累計虧損近40億元。這表明快狗打車在盈利方面仍面臨較大的挑戰,這也是阿里減持的原因之一。
2023年8月18日,快狗打車發布了盈利警告,預示著其未來的經營狀況可能面臨巨大的挑戰。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2023年上半年,快狗打車實現營收3.7億元,同比增長6.6%;期內虧損6.4億元,同比下降38.7%;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2億元。
在市值方面,快狗打車的表現更是慘不忍睹。此前,其IPO發行價為21.5港元,而如今股價僅為0.5港元上下,總市值不足3.5億港元。相較于發行時的市值,快狗打車市值已經蒸發了超過90%,僅剩原來的零頭。
對于阿里來說,快狗打車多年來并未展現出令人滿意的表現,這是阿里不再看好它,選擇減持其股份的根本原因。
阿里不是大慈善家,它的決策和行動都是基于商業考慮和盈利預期。正如馬云所說,商人不賺錢是不道德的,只有賺到錢才是有道德的商人。
對于長期虧損的快狗打車,阿里已經沒有理由繼續持有過多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快狗打車公告宣布,創始人陳小華因個人事務辭去了董事長兼執行董事的職務,并退出提名委員會。與此同時,公司秘書余詠詩和獨立非執行董事倪正東也相繼辭職。
在創始人出走、阿里減持等多重打擊之下,快狗打車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應對當前的困境,如何調整戰略方向,顯然已成為快狗打車未來一年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快狗打車,焦慮不斷
仔細回顧同城貨運這幾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同城貨運第一股”快狗打車雖然在上市之初跑在了前面,但現在顯然已經失去了領先地位。
市場份額方面,相較于貨拉拉,快狗打車明顯處于劣勢。根據公開招股書數據,貨拉拉的市場份額高達52.8%,穩居行業首位,而快狗打車則位列第三,市場份額僅有3.2%。
業績方面,貨拉拉的表現也更為出色。從2020年至2022年,其全球GTV大幅增長,從37.32億美元躍升至73.0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39.9%。同時,收入也從5.29億美元增至10.36億美元,同樣保持了39.9%的復合年增長率。根據2022年已完成訂單量,貨拉拉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貨運交易平臺。
相較于貨拉拉的亮眼表現,快狗打車則面臨市值蒸發超百億、阿里減持、司機大量流失等多重困境,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此外,去年3月,同城貨運巨頭貨拉拉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申請上市,有望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中的地位。在這之前,貨拉拉還大膽地涉足了即時配送領域,推出了跑腿服務,進一步擴大了其業務范圍。
除了貨拉拉之外,快狗打車也面臨著其他競爭對手的威脅。
6月13日,滴滴貨運旗下的滴滴快送與達達快送、閃送和UU跑腿達成合作,為用戶提供“經濟幫送”和“專人直送”的即時配送服務,進一步豐富了同城貨運行業的服務模式。
與此同時,被譽為“中國數字貨運第一股”的滿幫集團也不甘示弱,加強了對同城貨運業務的投入,將其品牌升級為“省省”并推出了相應的APP,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這三家企業正在通過積極布局同城貨運業務,持續推出新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努力爭奪著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
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和競爭的加劇,快狗打車未來面臨的壓力持續增大,甚至可能會迎來至暗時刻。
同城貨運,內卷升級
從過去到現在,同城貨運行業由于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資源支持,一直被視作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只有具備足夠的實力和資源的企業才能存活下去。
但即便如此,各路玩家依舊沒有停下布局的步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同城貨運企業為什么要這樣做?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同城貨運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潛力極為廣闊。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同城貨運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約16993億元,但線上滲透率僅為5.92%,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商業機會。
更何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同城貨運的需求不斷增長,市場規模也會持續擴大。
接下來,同城貨運行業或許還會演繹出更多新的故事和市場機遇,為各路玩家提供更大的盈利可能性。
言歸正傳,如今同城貨運行業已暫時形成了由快狗打車、貨拉拉、滿幫集團和滴滴貨運四大巨頭主導的競爭格局。
在這個競爭格局中,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同時也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和壓力,未來的市場格局必將會更加復雜和多樣化。
彼時,在貨運市場中,需求分散、標準化難度大、貨運匹配復雜、信息不透明等問題頻頻出現,同城貨運平臺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以快狗打車為代表的各大平臺避無可避,只能一邊加強自身的實力和服務質量,一邊優化匹配算法和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措施,才能保持市場份額和用戶忠誠度,獲得更大的贏面。
總之,同城貨運這一細分領域自崛起以來,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涌動。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玩家們邁出的每一步都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