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全球化、智能化也成為全球物流的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如何進一步降本增效,推動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成為物流領域正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此背景下,今天(10月18日),由京東物流主辦,以智鏈無界.全球共生為主題的“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會”在京召開,全球物流行業巨頭、投融資機構以及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專家匯聚于此,共同探討全球物流業模式和技術創新發展。
推動物流變革發展的,一定是技術。
會議一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便將會場所有目光匯聚到“地下物流”這一未來(實際上目前京東物流正在實踐應用)物流場景。
陳湘生院士表示,城市物流是供應鏈基礎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智能物流的重要實現場景。未來城市發展將既包括利用智能城市建設實現資源有效利用,也包括城市空間的立體開發,從物流的角度而言,就是構建智能融合的城市空間物流配送新體系。伴隨著城市發展理念的不斷提升,運用地下空間建設立體智能的物流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緩解交通問題、環保問題,節約城市空間的有效手段。
目前,北京、深圳等城市正在進行地下智慧物流的探索和實踐。
陳湘生院士表示,地下智慧物流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建筑也不存在問題,但在政策、法規等方面還存在瓶頸。“如果沒有政府主導,地下物流根本無從實現。”除此之外,地下物流還需要進行統一規劃,包括安全在內等一系列問題均需要規范、標準和指引。
最后他強調:基于智慧城市的物聯網、大數據和大數據挖掘、未來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同步或分布實施,自動物流系統必將給人類帶來一種全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隨著現代物流體系逐漸成為智能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戰略資源,峰會上,京東物流聯合南開大學、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等九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雄安),并舉行揭牌儀式。
據介紹,研究院將在雄安新區管委會的指導下運行,聚焦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智能物流樞紐規劃、城市物流系統頂層設計、物流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建設、空間物流探索及體系搭建、城市智能物流前瞻研究等,服務雄安新區智能物流和智能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