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美團、拼多多、蘇寧、傳化、阿里巴巴等電商物流公司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近幾年,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過程中,“電商+物流”的組合模式逐漸向偏遠、經濟落后的地區下沉,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助力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如助力農產品上行、提供就業、電商產業扶貧等。如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每個貢獻者都值得我們點贊。
也就在同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儀式在北京舉行。就在幾日前,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正式發布,明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無疑,這與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掛牌成立前后呼應。
一時間,“鄉村振興”成為熱詞。那么,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快遞物流業的機遇在哪?
下沉,加速下沉
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明確表示要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這就意味著,物流網絡要不斷往下沉,物流基礎設施要往更偏遠地區布局,如此才能支撐起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助力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
其實,在物流網絡這一領域,快遞企業們都在積極布局:中國郵政自不必多說,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郵政的網點;京東物流2020年全面升級“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順豐推出特惠件以及啟動豐網迅速將網絡下沉;百世深入鄉鎮、農村地區著力打造符合村鎮發展模式的鄰里驛站;韻達持續提升農村快遞網點覆蓋率;圓通通過“快遞超市”扎根農村;中通從“點線面”三方面推進落實快遞進村;德邦逐步實現大件鄉鎮可到可派;申通通過指導加盟網點與業務合作伙伴積極探索農村快遞網絡的建設與布局;蘇寧物流依托蘇寧在縣鎮市場推出的“零售云”和蘇寧幫客家逐步實現共享倉儲與配送,提升縣鎮市場農村用戶的購物體驗;作為菜鳥物流在農村布局的擔當“溪鳥物流”不斷加碼農村智慧物流,打造“統一分撥處理、統一運輸配送、統一末端站點、統一服務標準、統一信息系統”的共配模式;入局中國不到一年的極兔近期通過“下鄉刷墻”開啟了一波宣傳……
隨著農村服務網絡加速覆蓋,農產品上行步伐明顯加快,預計2021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將達1.9萬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將超過6000億元,農村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速將比城市高10個百分點以上,農村地區攬收和投遞快遞業務量之和將超過450億件,成為當下快遞新的增長點。因此,不管是市場競爭,還是助力鄉村振興,下沉市場的布局以及爭奪也將成為接下來快遞企業競相角逐一大“主戰場”。
在電商平臺領域,幾大電商巨頭也在不斷加碼。如拼多多作為依靠農產品起家、扎根三農的新電商,其依托“農地云拼”等技術創新體系,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等,這一次拼多多也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阿里重啟聚劃算,打造淘寶特價版,并采用大量線上大促和線下活動相結合的策略,迅速在下沉市場打開局面,拓展新增用戶,同時通過助農活動,帶動產業發展。京東推出“京喜”平臺,并融合線上線下,以創新的社交、社群電商,為數億以上的下沉新興市場消費者帶來優價好物。蘇寧易購除了在線下加速縣鎮市場門店開設速度外,還持續通過拼購、推客、蘇小團等工具切入社交電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開始涉足社交電商,并通過直播帶貨助力農產品上行……
通過創新的“拼購”“直播”“線上線下融合”等模式,電商平臺可將時間、空間上極度分散的農產品交易,變革、匯聚成為短期內的同質化需求,從而突破農產品成熟周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讓互聯網的信息流通和規模優勢,真正惠及中國農產品上行,大幅拓展了農產品消費的市場縱深。而且,農村市場爆發的消費力已經證明了這一市場必將成為電商平臺開拓新業務,帶動新產業的競爭高地。
在同城貨運領域,幾大巨頭也開始往下沉市場不斷延伸服務。在這個萬億的市場中,下沉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在這些同城貨運平臺尚未進入的下沉市場中,大量的“空車”與“貨源”難以連接,對于貨運行業來說隱藏著無限的機遇與挑戰。如今,貨拉拉、快狗打車等也開始競相布局。貨拉拉的近期的融資已明確用于下沉市場的業務拓展;快狗打車開創性地推出了“合伙人計劃”,通過建立合伙人的方式覆蓋低密度市場。
在即時配送領域,各大企業不僅積極開城布局,還幫助解決鄉村就業問題。如根據《美團助力脫貧攻堅總結報告》,全國832個脫貧縣中,已有超過98%的縣接入美團,線上活躍商戶達48萬。八年來,累計有約60萬建檔立卡貧困騎手在美團實現就業增收。僅2020年一年,在脫貧縣本地就業、獲得收入的騎手就超過10萬人,比前一年增長四成多。餓了么不僅帶動著阿里其他生態系統中的組成部分向低線級城市拓展,還帶動與阿里平臺合作的頭部品牌共同下沉。在2020年的1020超市狂歡節中,京東到家聯動超10萬家線下門店和眾多品牌,首次覆蓋超1200個縣區市,下沉市場購買力的爆發成為京東到家平臺一大增長極,三四線城市銷售額是2019年的4.4倍。
……
總之,隨著各種網絡的不斷交織,農村消費市場被激發不管是農產品上行,還是工業品下行,在電商、快遞物流等企業的助力下,縣、鄉、村快遞服務體系逐步被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得到夯實。當下,這些成果也將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冷鏈,加快冷鏈物流網絡布局
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表示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及要加快農村冷鏈物流建設了。早在2020年4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以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貧困地區為重點,到2020年底在村鎮支持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推動完善一批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營的田頭市場,實現鮮活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能力明顯提升,產后損失率顯著下降;商品化處理能力普遍提升,產品附加值大幅增長;倉儲保鮮冷鏈信息化與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產銷對接更加順暢;主體服務帶動能力明顯增強;“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能力大幅提升。
農村冷鏈物流不暢通,高品質實現“從田間到餐桌”便成為一句空話。因為長期以來,生鮮農產品產后損失較大,受到生鮮農產品集中上市后保鮮儲運能力制約,農產品“賣難”和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矛盾突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時有發生。農產品滯銷年年都有,尤其是在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運輸不暢、冷鏈設施設備不完善,導致大量的水果、鮮花、蔬菜等爛在地里,農戶收入銳減。眾所周知,農產品上行主要有三大痛點:一是缺少品牌,品牌化塑造是諸多農產品的短板,導致產品競爭力和溢價不足,進而影響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二是耗損大、效率低,傳統農產品供應鏈過于冗長,中間批發環節眾多,周轉周期長,由于冷鏈物流設施不完善耗損大農民真正到手的收益并不多;三是無法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農民掌控農產品數量、質量、是否適銷對路。
對此,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摸索。如縣鎮通過與生鮮電商平臺進行合作,提高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率、加速構建經營銷售體系。如每日優鮮將資源優先配置到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上,將各種農產品,各種生鮮商品合作伙伴聚在一起,打造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叮咚買菜正在逐漸深入地走向生產端,從源頭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本來生活網已打造出包括褚橙、俞三男狀元蟹、四川蒲江丑柑等400多個生鮮品牌;2020年,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額超過2700億元,繼續保持三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
但這些探索的前提都需要冷鏈物流的保駕護航。因此各方已經開始著力打造農產品冷鏈物流園,開通冷鏈專線等。如湖北將加快建設供銷農產品冷鏈物流園,2021年新建180萬個“中型冰箱”;汝陽打造農產品冷鏈物流園,為當地土特產保駕護航;中通投資兩億元啟動云南冷鏈項目,新增一系列冷鏈運輸車,加快建設冷鏈倉,提供星聯末端等多樣增值服務;鐵路冷鏈快運助力西藏冷鮮食品走向全國……
因此接下來,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冷鏈物流網絡的搭建、設施設備的完善、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的建設等都將成為物流業關注的下一個風口。但不容忽視的也是,這同樣也是一塊難啃“硬骨頭”。
眾所周知,數千萬物流人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農村,他們憑借自己的雙手努力奮斗,脫貧致富。如今,又靠著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財富,開始新一輪征程。總之,在鄉村振興這盤大棋中,各行各業都有機會,而物流人或更快人一步。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