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疫情防控雖取得了顯著成果,但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在局部區域疫情仍時有發生。在因受疫情影響而進行封閉管理的區域中,應急物流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高效的社區應急物流便成為保障人們正常生活的關鍵環節。
城市社區應急物流服務癥結
近段時間,我國本土疫情呈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其中,發生在北京順義區和大興區的疫情備受各方關注。為了更好地切斷疫情傳播,不少區域都采取了必要的管控措施,居民正常生活也因此受到影響。特別是在特殊情況下的封閉管控階段,居民的生活物資保障需要由社區統籌負責,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但由于受到社區自身管理機制、功能定位、行業配套等方面影響,目前很多地區的應急物流服務并不能達到預期要求,因此需要不斷地完善社區物流服務設施,拓展服務內容,構建更加富有韌性的城市社區物流服務系統,更好地服務社區應急管理需要。
以北京市為例。其目前正處于政府、市場以及居民自治等多主體協同共治的發展階段,同時不同區域的治理形式也有很大不同,在應急物流服務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在以下方面的問題表現的較為突出。
一是社區缺乏必要的全流程運作資源。物流活動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同時涉及的環節眾多,服務工作量也較大,單一的社區具備的資源并不能夠滿足服務需求,需要提供必要的產業運作資源支持。以北京市順義區某社區為例,該區域共有居民2300余人,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文件,每天需要各類食品超過5000公斤,保障壓力較大。因此目前北京市社區應急物流服務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需要構建擁有全流程要素的運作資源體系,包括作業人員、車輛、設施、信息、資金、貨物等多個方面的要素支持,以上都是應急物流服務工作開展有必要的承載基礎,否則政府工作也缺乏必要的抓手。
因此,目前條件下社區應急物流服務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應急條件資源的有效配置途徑還比較單一,特別是專業化資源的統籌管理,社區缺乏相關的職能,專業人才數量也不足,該類問題在整個城市大范圍都面臨封閉管控的條件下顯得更為突出。
二是相關物流活動的公共服務屬性需要進一步規范。在封閉管理過程中,政府以及相應的機構都承擔著較大的管理責任,是各類應急活動的規則制定者,也是民生領域的最可靠保障者。在特殊的時期,其公共服務屬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但是由于這次疫情影響深遠,持續時間較長,因此政府機構在管理成本上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某些方面需要得到居民的支持和協助,并希望在合理的范圍內由其負擔必要的保障費用,并通過參加資源服務活動等降低社區整個的運營成本,豐富服務內容,進一步加強防護工作的居民參與力度,形成廣泛的群防群治基礎,進而推動防控工作走向深入。
基于上述背景,北京市內很多社區的應急物流服務已經出現了典型的多元化探索模式,在部分環節還積極吸引社會上的相關企業參與,形成更加廣泛的應急物流服務體系。以快遞服務為例,在無接觸設施設備方面,社區、企業和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設備也出現了政府統一購置、企業免費提供等多種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總體評價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化的指導。
三是對物流服務的質量缺乏統一的標準。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物流服務質量也是國內領先,因此社區居民有較高的生活標準。在社區封閉管理過程中由于社區居民準備不足,思想認識也存在不統一的情況,因此對于應急類物流服務質量有著較大的差異化認識,給社區應急服務管理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目前突出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快遞配送的時效、服務的種類、服務人員的工作方式等,特別是在封閉管控的開始階段,社區居民普遍帶有較強的焦慮情緒,物流需求的階段性變化明顯,往往會出現局部時期的階躍式增長,而此時的產業服務資源配置很多還不完善,人員專業化程度也不足,也正是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的階段。此外,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匹配難題此時較為突出,對物流服務質量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也更加應該引起重視。
提升城市社區應急物流服務
上述問題的產生有較為復雜的深層次原因。長期以來,北京市的社區發展對物流服務等產業類的保障活動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基本都是市場行為,因此在短時間內完成復雜的物流服務組織具有較高的難度,需要從社區的職能定位、運營機制等角度進行多方面的改進,從而更好地適應應急服務需要。
一是社區管理職能應擴展到全面的應急管理。在北京發生疫情之后,社區的應急管理功能便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職能。因此應將該類工作的要求納入到日常工作范圍之內,并在人員配置、預算安排、場地規劃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形成完整的社區管理支撐體系,在應急情況發生時能夠以最快的時間響應服務需要。
全面的應急管理還包含著對社區物流全流程服務的管理,既要立足于社區本身資源的調度和優化,也同樣涉及到外部資源的聯系和協同,將社區的“點”服務同外部的“網”資源進行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保障能力。政府同時要積極謀劃社區物流應急響應預案,進行社區功能的重新布局優化,對無接觸配送設備布置空間等進行提前設置,并積極宣傳、組織日常的應急演練,形成良好的應急物流氛圍,真正使得應急保障的理念深入社區居民人心,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從而提升社區的穩定性。
二是加快形成面向社區應急服務的城市物流服務體系。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物流體系發展已經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階段,并制定了詳細的物流專項規劃,積極推動“大型綜合物流園區(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網點”的“3+1”城市物流節點網絡體系建設。其中,末端物流設施包括末端配送場站和末端營業網點,是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的四級節點和配送服務的末端運作實施設施。
末端物流設施建設是中心城區物流服務系統的重要基礎性資源,和目前的社區物流服務緊密相關,應將應急物流服務納入到末端網點的統籌功能上來,建設城市物流綜合服務體,融合快遞配送、應急物資發放等應急服務功能,并重構社區的應急物流服務新流程,將城市物流綜合服務體建設成為社區活動樞紐,形成以社區物流服務為基礎的生活保障平臺,使得社區管理機構有必要的管理抓手,便于進行業務的統籌管理。同時,還要注重加強末端網點與上層網絡節點的聯系,特別是重要物資的核心節點,必要時建立起和這類節點之間的扁平化溝通渠道,形成可以快速反應的運行機制,提升應急的保障能力。
三是加速形成多主體的有效協同參與機制。社區的居民構成有一定的復雜性,保障壓力較大,因此單純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不足以滿足要求,需要在應急體系建設過程中更加重視社會各種力量的共同參與,形成以“政府+市場+居民”多維驅動應急物流體系構建模式,盡量降低其共同物流服務成本,提升系統保障的可靠性。
在建設過程中政府是主導,主要負責相關關鍵物資的儲備,特別是只有在應急中才使用的帳篷、家庭包等物資;生產企業和商貿則是在承擔社會責任的條件下結合自身業務存儲流通性較好的物資。同時,積極提倡引導相關單位和家庭常態化儲備適量日常應急物資,從而降低應急保障服務的難度和強度,特別是有效地緩解初始階段的物流服務保障,減少社民居民的恐慌心理。在服務過程中應注重社區居民的分類服務,提前做好信息的統計收集,并做好用戶需求特征的整理工作,提供以公益性公共服務為主的保障性服務,并積極引導有一定活動能力的人員有組織的加入社區服務中來,體現其服務意識。
四是強化技術、標準和人才的關鍵要素保障。新的城市發展階段要有新的管理技術,特別是現代智慧物流技術應用已經成為提升物流服務系統能力的最優選擇,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已經在無接觸配送、病毒檢測與消殺等方面具備了較多的技術儲備,并進行了廣泛的示范應用,應進一步強化該類技術的應用范圍,為物流服務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應積極研究其他類設施轉化為物流設施的技術和方法,快速的進行設施功能轉化,形成功能的模塊化配置。
為了統一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規范性,應加緊制定相關的技術和管理標準。目前已出臺了《社區零售平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等文件,起到了一定的指導和示范作用。
社區的服務還要依靠人員的參與和投入,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擴展服務人員范疇,要做好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并積極發掘區內的物流專業人士資源,同時對可能參與的志愿者等進行必要的培訓,提前熟悉作業預案、流程、器具使用方法等,形成穩定的專業隊伍。
提升城市社區應急物流服務能力的強度、彈性和韌性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在前期總結社區運行問題的同時,要積極提升社區應急物流服務的保障能力,形成新的運作機制,并構建新型的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強化多主體的參與力度,并增強技術、標準和人才的關鍵要素保障能力,構建服務城市發展要求的社區應急保障體系。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