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半導體、合成生物、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從字面上看,這些產業很難與美團關聯到一起。 但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美團就頻頻向這些領域投資。據鉛筆道統計,從去年7月到今年10月,美團戰投與美團龍珠單科技行業的投資就逾18筆。 區別于市場上其他的互聯網巨頭,美團投資在賽道的選擇上非常明確,即聚焦科技。并且明顯加大力度和加快頻率地投向了科技。從投資相對占比來判斷,目前美團接近80%的項目都是科技類項目。
01
“重點關注一切前沿科技”
如何理解“重點關注一切前沿科技”,需要先理解美團最新的戰略。 2018年10月,剛上市兩個月的美團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從不斷開拓新邊界的“平臺+新業務”,轉為戰略聚焦“Food+Platform”。彼時王興稱,美團要以“吃”為核心,苦練基本功,建設生活服務業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平臺。
在這個戰略助力下,美團明確了核心優勢和競爭力,成為了6.3億用戶和770萬商戶選擇的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平臺。3年后,美團再度選擇調整戰略方向。在老業務已經基本成熟的時候,美團在近期將戰略從“Food + Platform”升級為“零售+科技”。這也是美團首次把“科技”提到戰略高度,以此承載下一個“十年”。 零售是要做的事情,科技是實現的手段。怎么樣才能不停地讓大家的生活變得Better,其實有各種不同的手段。科技無疑是實現這件事情更新、更好的方式。
而在諸多發展科技的手段之中,除了自研外,美團也在通過投資擴展科技版圖。 在2020年上半年及之前,美團所投資的項目基本圍繞食品飲料、電子商務、企業服務、共享出行等和當前業務緊密相關的本地生活領域展開。可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美團向科技領域轉變的趨勢甚為明顯,并且更側重早期項目。 據鉛筆道統計,從去年7月到今年10月,美團戰投與美團龍珠單科技行業的投資就逾18筆,涉及行業包括機器人、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合成生物、半導體等。
美團于2020年年報中,也提到關于投資組合方面,“或參與發展尖端技術的投資。”這一投資戰略在之后的時間里得到了高頻印證。 表面看來,美團目前關注的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機器人,半導體,生物科技等細分賽道,在短期內與美團的核心業務似乎并無太多協同。但實際上美團是一家應移動互聯網之勢誕生的公司,已經建設起了很強的軟件能力。同時,美團還是一家線下履約很重的公司,涉及到提升線下的服務效率,硬件就尤其重要。美團近年來在加大與外賣配送強相關的無人配送和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研發和投資,背后的原因正是如此。
當然,無論提供什么服務或者產品的互聯網公司,都需要芯片來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芯片也是一切無人機、無人車、智能汽車底層技術,從這個角度,美團投資半導體的邏輯就有跡可循。
再回到那些真正與美團自身業務緊密相關的“吃”的領域,比如在改變未來人類飲食結構相關的合成生物技術、生物材料,以及環保材料等方面,從長期視角來看,可以說與美團也有十分緊密的關系,所以不難理解為何美團在今年首次投資一家合成生物科技公司。 所以,如何定義“美團重點關注一切前沿科技”?答案很簡單,美團站在了一個足夠長的時間維度,開始積極參與一切有可能在未來改變人類社會和歷史的科技機會和趨勢。
02
機器人
在今年一季度的財報溝通會上,王興曾有過這樣一段發言: “2020年下半年,我們投資了一些初創公司,所有公司的名字都有個共同點,都含有‘Robotics’。” 王興提到Robotics(機器人)是目前美團投資的關鍵垂直領域之一,也是美團的所有投資中目前與其業務協同性最強的。
他認為,機器人作為一種智能化的硬件很重要,在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各種先進技術的驅動下,生活服務領域還有巨大的潛力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們已經有很大的業務規模,對用戶的需求也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正在利用前沿科技的手段,讓服務運行得更高效、更好,為我們的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 確實,硬件決定了軟件的邊界。隨著業務范圍的進一步擴大,美團需要更多硬件,所以就需要更早地開始關注硬件。 機器人無疑是硬件的延伸。據鉛筆道統計,根據披露,美團近16個月在機器人這個垂直領域主要的投資包括:普渡科技(商用服務機器人)、高仙機器人(智能清潔機器人)、非夕科技(通用智能機器人)、盈合機器人(平臺型機器人)、梅卡曼德(工業機器人)等。尤其是其中的普渡科技,美團更是在16個月中連投四輪。 起初,當美團投資配送機器人企業的時候,在業界人士看來,這是美團在補充自己在餐飲外賣層面的運力,提升配送時的安全性和效率。 看來美團并沒有停下提升效率的腳步。它投資了工業機器人、清潔機器人這些和美團業務看似關聯不大,但卻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企業。實際上,近兩年美團一直有意在自身業務體系中,加入更多機器人相關的前沿技術,尤其是在樓宇、園區、公開道路等場景下,用以提升配送效率與用戶體驗。 相比以往,如今機器人的移動能力和交互能力在不同應用場景中越來越能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當機器人具備智能的能力時,它就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產品,而能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提供整體服務,這也符合了美團的投資初衷。
03
自動駕駛
在美團的投資版圖上,有不少人奇怪,為什么美團會投資一家重卡自動駕駛公司——贏徹科技。 這與美團的“零售+科技”新戰略有關。“其實零售整個行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物流。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也是遠高于美國的,提升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占整個GDP的比重這件事,很有價值。所以美團非常愿意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行業一起去達成這一點。”美團戰投內部人士對鉛筆道解釋道。 除此之外,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出行賽道也是美團關注的重點。美團的核心業務建立在出行工具之上,可以說,美團就是在電動車上做起來的外賣。而與出行業務強相關的就包括出行工具以及與外賣配送相關的無人配送。 無論是出行工具本身,還是出行工具的系統,都在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未來賽道的競爭關鍵在于自動駕駛這些技術層面的設計,高可靠性的自動駕駛設備,能夠更好更快地滿足用戶的出行需求。 美團在自動駕駛領域最出名的一筆投資是理想汽車。數次投資下來,美團總共在理想汽車身上投資了11.6億美元。“未來在一臺車上能夠實現的生活方式會不亞于一臺智能手機所帶來的便利。”王興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稱,智能汽車的潛力仍處于被低估的階段,而美團本質上是一家移動公司,這也意味著車輛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理想汽車正在研發的自動駕駛、人車交互等技術,未來很有可能會與美團的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04
半導體
今年8月,美團投資的觸角延伸到半導體領域,美團戰投投資了無人配送車上的“眼睛”——激光雷達半導體公司禾塞科技,以及近期的DPU芯片設計公司星云智聯,并與美團龍珠一起投資了AI芯片設計公司愛芯科技以及晶圓半導體代工公司榮芯半導體。 互聯網大廠涉足芯片領域的不在少數,但多出于自身業務對于芯片本身的需求以及希望通過自研尋找業務的第二增長曲線。而美團則重點通過投資參與,在半導體上下游的頻頻出手,看重的是更加長遠的戰略價值而非短期需求。 不過,一個互聯網公司或者一家科技公司,從軟件或者一個app開始到硬件Device,基本功能可能通常來講是芯片。芯片是個底層能力,所以半導體也成為美團必須重點下注的產業方向。 在業內人士分析看來,美團在半導體領域投資,有一個技術加場景的定位邏輯。 比如面向無人配送和無人倉儲場景而產生的智能配送車,目前主要的痛點正是來自芯片。
一是傳感器對溫差范圍和穩定性要求高,目前穩定性較差且價格昂貴;二是大部分搭載的是一個或多個高功耗顯卡,功耗較大。隨著硬件成本降低,大量數據在網絡邊緣側產生,這種場景下對高性能低功耗的邊緣計算芯片要求較高。
芯片的技術加無人配送車的場景就錨定了一個賽道的投資標的。類推下來,智能汽車需要的汽車芯片也可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領域。 所以,各行各業的需求決定了半導體也是個確定性相當高的機會。同時,由于國產自主技術和自主研發需求變得日趨迫切,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優質科技公司開始嶄露頭角。 對于美團的半導體投資邏輯,有從業人士總結道,美團是互聯網廠商更是系統廠商,系統廠商在投資上布局上下游已是一種趨勢,一是能夠緊密與供應商關系、協同研發,二是能夠保證供貨的穩定。
05
合成生物
今年7月29日,合成生物技術公司恩和生物宣布完成超1億美元的B輪融資,美團跟投。此次投資是美團對生物科技領域的首次布局,是繼續拓寬其投資領域的信號。 恩和生物是一家相當年輕的公司,創立于2019年,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學理念的生物技術公司,為化工、食品、農業和制藥等多種產業提供關鍵技術解決方案。 有些問題軟硬件無法解決,需要在生物界去尋找解決方案。比如合成生物學,有可能造出經濟成本上比較可負擔,又可降解的材料。這些都跟美團的業務息息相關。或者還有更直接的,比如合成生物學可以直接做人造肉,包括人造奶等直接改變人類飲食習慣的東西。因此有行業人士分析,下一個時代極有可能將是人類用細胞工廠來接力化工廠的時代。 合成生物科技產業實際上是無處不在的。就像無糖飲料的關鍵原料赤蘚糖醇,其實也是生物基生產制造的,它相對來說像是一個隱形的產業,分布在生活的各處,不一定被大家意識到,但是它很重要。 “生物科技在未來一定會跟美團的業務直接關聯,而且在未來可能會進入爆發的階段。”有專業人士分析。
06
重新定義科技美團
世界真正波瀾壯闊的變化大多都發生在19世紀和20世紀,人類發明了蒸汽機、火車、飛機、汽車、電燈、電話、電視、冰箱、原子彈、元素周期表、疫苗、青霉素……這些偉大發明真正改變了人類的整體面貌,定義了今天的現代生活。 美團戰投內部還流傳過一個例子,講的是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畢業生》。主角大學畢業后很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一個長者告訴他,“Just one word ,plastics”。那時候塑料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新科技,隨后塑料以及大型化工行業蓬勃發展,給人類生活甚至社會帶來了革命性的便利。
反觀當今時代的生活,各行業里也正在發生波瀾壯闊的變化。
一是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數字經濟比原來更加快速的蓬勃地發展,移動互聯網正在迎來下一場升級;還有整個碳中和以及能源結構的變化,也為未來可能10年甚至30、50年帶來一個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變局恰恰證明了能源結構的變化,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超過了其他11家 Top11的除特斯拉以外的全球車企的市值總和······因為有這么多大的可能對時代產生深遠影響的變化,科技對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美團在做的,除了親自參與之外,就是盡可能地多的找到下一個時代的“塑料”。助力這些技術早日發生,不僅需要長期的探索與研發,也需要有社會責任感的投資人進行長期投入。
“不管你是做移動互聯網出身,傳感器出身,還是做系統出身,我們覺得最終大家是會從不同的山腳下出發,但是最終是要在山頂相聚,而共同的山頂就是通過技術改變生活。”一家科技創業公司創始人在解釋科技如何改變未來的時候如是說。
參與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卻有著同樣的目標。無論是科技企業還是像美團一樣的投資人,本質上做的事情都是同一件事,即用科技提升效率,解決問題,最終讓人生活得更好、更舒適。
這也類似王興對于“科技美團”的解釋:“我一直認為美團是一家科技公司,因為我們的使命里就蘊含了科技”。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