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貨,即發出訂單的操作過程,在B2C行業的庫房中,出貨幾乎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工作。
大型庫房,一天需要發出訂單數萬件,出貨操作的數量最大;其次,出貨是每個客戶都會接觸到的,是企業給消費者最直觀的消費體驗和印象。
因此打造良好的標準化出庫流程是我們做好出庫工作的核心所在,一定要將這一思想貫徹到日常的工作里,發現流程問題,追溯原因,不斷進行調整。
本文將與大家分享一套標準化的出庫流程,供大家參考。
貨品掃描
出貨的貨品掃描時,一般先掃描發貨單編號,然后再逐個掃描需該訂單中包括的商品。這一掃描過程,是為了逐個驗證客戶訂單與實際發貨產品之間是還完全匹配。但是,使訂單與商品對應起來,應該是前面一步檢貨的任務,為什么在出貨時候還要再做一次呢?我認為有兩點作用:
復核
檢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檢、漏檢、多檢等現象,這會嚴重地影響客戶體驗,對于企業實物庫存的管理也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減少發貨過程中的錯誤,在出貨時加上掃描這一道環節。
庫存扣減的節點
大家都知道,庫房發貨后,系統庫存會被扣減掉,那何時扣減庫存呢?大部分公司,扣減庫存的系統操作是在出貨掃描這一步時完成的。這樣的操作也是為了系統也實際相符合。
另外,一般情況下,訂單出貨時的操作是先掃描發貨單編號,然后再逐個掃描訂單中的商品。但對于某些特殊訂單,可以采用特殊的處理流程。
只包括單個商品的訂單
對于單個訂單,可以專門生成一張批量檢貨單,完成檢貨后,還可以批量掃描出貨。人員操作時,只需要先掃描批量檢貨批次號,然后逐個掃描產品,每個產品分別作為一個訂單出貨即可。系統在掃描產品時,自動匹配到這一產品對應的訂單,以下的出貨流程與普通訂單一致。
這樣的操作,看起來僅僅是節省了一步掃描出貨單號,但仔細看過以后可以發現,由于產品到訂單的對應是由系統自動完成的,所以還節省了前面檢貨時候的分檢流程,批量檢貨后可以直接出貨,效率大大地提高!
某一商品被大量訂購的訂單
某一個訂單中,商品被大量訂購(多見于企業開年會時購買獎品等),有的時候一件商品可能被訂購數百件,如果一個一個地掃描,速度很慢,因此在出貨時,可以不掃描,而直接手輸數字。這在軟件上做到很容易,但是用到的機會很少,而且人工出錯概率較大,因此很少有公司專門添加這一功能。
包裝材料
包裝材料又可以分為三類,包裝箱/袋,填充材料和粘合材料。
包裝箱/包裝袋在各家公司都有使用,在包裝箱、袋上一般都會有自家的LOGO。包裝箱一般用于大件、多件、長途、易碎品的運輸,而包裝袋則作為包裝箱的補充。
不管是包裝箱還是包裝袋,它們的功能都是一致的,即保護其中物品的安全。
包裝箱在設計時,一般需要根據企業所經營產品的種類,設計其尺寸,還要考慮到多件訂單一齊發貨的情況,因此包裝箱一般會分為多個不同的尺寸規格;但包裝箱的規格也不是越多越好,規格過多,除了管理困難外,在使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也不容易紙箱供應商處拿到較好的價格。
另外,包裝箱上面一般會印上公司的名稱,LOGO,SLOGAN,網站地址,客服電話等等信息,運輸的過程中也能作為廣告,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在管理較為細致的公司,包裝箱上還會印規格編號的條形碼,以利于管理和追蹤。
填充材料的作用就是減震,防止包裝內的商品破損。現在B2C行業中,常用的填充材料有泡沫塑料、充氣塑料袋、氣泡片三大類。
充氣塑料袋在近幾年使用越來越多,它是將塑料袋先行生產好,卷成一團,需要使用的時候,現場向其中充入氣體再密封,這樣的材料管理起來非常方便,可以一次性地大量采購,并且客戶收到后,只需要戳破攤平,方便處理或者丟棄。
但是充氣塑料袋的問題在于體積較大,不是特別的靈活,有的時候減震防護性能略遜。氣泡片使用也較早,但它一般是直接包裹較小的或者易損的商品上,在此不作過多的介紹。
另外,再提一點,現在也有公司推出了現場充氣的氣泡片,但是沒有得到大規模的使用。
粘合材料中,最為常見的是不干膠帶,幾乎什么都可以粘,適用范圍非常的廣。市場上的不干膠帶供應商非常多,在選擇供應商時,除了考慮價格外,更要注重產品的質量,厚度不夠,用料差的不干膠帶幾乎是稍用力就斷,十分影響效率。
包裝操作
包裝操作亦可分為兩步,裝箱和封箱。
裝箱是一項很考驗員工經驗的工作,小一點的訂單還好說,大的訂單中產品種類多樣,大小不同,選擇什么規格的包裝箱才適合,選小了裝不進去,選大了又浪費,這就要靠員工的經驗了。
當然,在先進的公司,已經實現了產品信息中包括幾何尺寸信息,在包裝時,只要根據訂單中所有產品的幾何尺寸信息作計算,即可匹配到最合適的箱子。另外,在裝箱時,還要注意將填充材料合理地填充在產品的間隙中,以起到保護的作用。
封箱沒啥好說的,無非是把箱子封上口,需要注意的無非是包裝嚴密。另外,某此特殊商品的包裝還需要加上專門的標識,比例電池的包裝上就要加上易燃易爆物標志。
稱重
稱重的環節是把箱子放到秤上面,得到箱子的重量信息。所得到的重量信息有兩項用途,一是和配送公司結算運費時使用(大部分的配送公司是使用重量作為結算依據),二是對包裹作復核,如果包裹的重量與訂單中產品的總重量信息相差過大時,需要拆開重新檢查一遍,防止出現發貨錯誤。
貼運單
貼運單是將配送商的運單貼到包裹上,這其實是配送商應該做的工作,其中需要注意的,無非是需要匹配準確,把面單貼到正確的包裹上面。
交接
第一步掃描是掃描運單號,并根據對應的配送方式和目的地,分配到相應的配送公司處;配送公司在接貨時,也逐個掃描運單號,確認訂單已經收到,這樣就完成了所有的操作。
交接過程中的混亂、無序,基本都是可以通過系統、工具來克服的,只是需要一些固定設備投資和程序研發。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