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造船景氣疊加地區局勢影響,中國船舶(600150)(SH600150,股價27.16元,市值1214.26億元)股價一路攀升,市場有關造船業新周期開啟的討論也愈發熱烈。
公司副總經理兼董秘陶健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手持訂單船型結構、訂單周期都比較飽滿,排期已到2026年。從船型分布來看,集裝箱船為公司主要的新船訂單,其次是油船和散貨船,LNG與PCTC為新增船型。
接下來,什么是中國船舶的利潤增長點?未來新造船的船型趨勢又有哪些變化?中國船舶副總經理兼董秘陶健在會上向記者做了詳細解答。
中國船舶在此前的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相較于鋼鐵業、航運業等上下游行業,造船行業周期較長,對市場價格的反應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行業形勢方面,2021年,全球航運市場和造船市場超預期回升,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實現全面增長。
“目前,公司手持訂單船型結構、訂單周期都比較飽滿,排期已到2026年。”陶健向記者表示,從上述船型分布來看,從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受下游集運市場率先迎來景氣度提升影響,集裝箱船為公司主要的新船訂單,其次是油船和散貨船,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與PCTC(汽車滾裝運輸船)為新增船型。
“我們認為,隨著市場的變化,散貨船與油船將對未來盈利增長起到重要貢獻。”陶健表示,原因在于二十年造船大周期開啟,尤其是環保化與大型化造船勢在必行,導致新舊船更新的需求量有所提升。
不過,兩者相比,陶健認為,由于能源結構的變化,油船市場的增長量將低于散貨船市場。盡管油船在三大船型中船齡結構最老,但長期來看,隨著全球對液化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LNG船型的需求量開始猛增。
中國船舶此前公告顯示,3月31日,公司拿下2艘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建造訂單。陶健認為,隨著研發的投入,高附加值、高技術船型產品將成為中國船舶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壁壘。
德邦證券分析師在7月發布的研報中指出,在全球民船市場,中國以價格優勢拿下了需求量較高的散貨船訂單,但高附加值的大型LNG船、超大型油船(VLCC)等基本被韓國造船廠壟斷,這是因為LNG船的核心設備在于液貨輪,內部結構復雜,進入門檻高。直到2021年,中國船舶順利交付LNG船并拿下更多訂單,已獲得全球LNG船訂單12%的份額,這一局勢才得以改變。
而在公司盈利能力方面,記者注意到,2019年~2021年,公司毛利率維持在9%~11%,較2017年~2018年毛利率有所下降。上述研報則稱,隨著船價上升、鋼價回落,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修復。
對此,陶健表示,預期毛利率提升的關鍵在于船價的上漲,另外還取決于其他三個重要因素。第一,手持訂單比較飽滿,公司一般不會跌價來簽單;第二,訂單客戶多為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市場變化對手持訂單變動的影響較小;第三,目前原材料價格出現下滑,將對公司業績及經營起到正向作用。
“一般而言,排單兩年半是正常水平,排單超四年說明市場景氣度非常高,所以公司不會輕易按照市場變化改變訂單經營策略。”陶健進一步表示,這是公司對未來市場增長的信心所在。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