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面臨深刻變局的大背景下,全球各行業物流供應鏈體系步入重塑調整階段,中國供應鏈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基于此,迫切需要加強全球物流合作,攜手加快全球物流體系創新,為加快疫情恢復、促進全球化持續發展提供安全、穩定、高效的物流共建體系支撐。
新的窗口發展期已到來
近年來,全球供應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全球供應鏈物流體系的調整提供了有利機遇,也帶來了一些新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因素。
一是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重心正在從發達國家加速向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塑正在成為全球各國競爭的新焦點。
二是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特別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后,得到了很多國際組織和國家的高度響應,在交通、運輸、物流和樞紐建設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資金,使得全球物流通道和樞紐的布局迎來了新的窗口發展期。
三是新一輪技術革命持續演進,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調整形成新布局。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一個關鍵動力。
除此之外,近年來,在疫情、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表現出高度不確定性,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也變得極為脆弱,特別是支撐80%全球貿易的海運物流體系出現了斷鏈、擁堵、集裝箱“一箱難求”、價格暴漲等一系列問題,也為全球物流體系加快重構重塑迎來新契機。
為此,中國在為全球不確定性注入穩定性方面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如中歐班列的逆勢增長發揮了比海運快、比空運量大、連續穩定規模化運行的獨特優勢,形成了“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網絡化空間布局,為國際物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在變局中尋求“最優解”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的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全球物流體系加快重塑調整的步伐加快,新的發展動力和趨勢正在形成。
一是全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互聯互通的新體系也正在構建。當前,各國都高度重視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立體化、網絡化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調整和創新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在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創新升級過程中,中國也在加快自身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創新和調整。近年來,我國對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以及一些重大的物流基礎設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不斷升級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特別是圍繞著都市聯運和重大樞紐建設,進一步加快推進了供應鏈體系調整,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物流服務新選項。
二是全球正在加快整個物流集群和樞紐布局調整,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競爭新格局。為了更好地促進以國際航運樞紐為核心、區域港口群的一體化發展,近年來,我國也在加快推進全球物流樞紐及物流集群的布局調整,形成合理分工、高效協同、合作共贏的港口群高質量發展格局。在全球航運方面,繼續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世界級的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新體系,進一步提升國際航運樞紐港口的全球競爭力。
三是數字化的加快發展為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調整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手段和新的途徑。目前,全球的數字化發展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成為物流技術創新主要趨勢。
我國不僅形成了很多以物流企業和互聯網平臺企業為主體的物流平臺,加快推動口岸管理、物流運行、航運交易、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促進物流數據跨境流動和打造國際物流信息交換樞紐,還以大數據應用為驅動,創造出了很多全新的物流發展模式,探索創新數字經濟時代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發展的新路徑,為全球物流體系創新提供中國經驗。
四是綠色化轉型成為全球創新發展和競爭的新焦點。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持久推進,各國在加快物流供應鏈體系綠色轉型方面采取了多樣化措施。在二十大精神的引領下,在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助力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實現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實現碳中和道路上面臨諸多挑戰,為此,我國將加快推進交通運輸和物流領域的碳排放、碳達峰和碳中和,制定符合中國資源稟賦及國情的碳中和實施路線,如采取燃料替代、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集群化行動等,發揮物流與供應鏈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促進中國物流供應鏈體系的綠色化轉型。
五是加強全球物流領域開放合作,提升全球治理現代化水平。從目前全球情況來看,海運、航空、快遞、鐵路各國發展水平不一,開放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服務貿易限制依然較多。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潮流,有些發達國家的開放程度不升反降。所以,未來在物流供應鏈體系調整過程當中,我們更加需要采取多邊或者雙邊合作方式,進一步促進全球貿易與運輸領域的便利化。同時,我們還要積極推進與國際行業協會、國際組織之間的相互合作,加快完善全球交通、物流領域的國際標準、規則,為全球物流供應鏈加快創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治理基礎。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