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旦三天,全國快遞業務量達10.6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5.2%。進入2023年以來,日均業務量持續在3.5億件以上,甚至一度超過4億件。
當然,這與行業仍處于年貨節的旺季有關,但無法掩蓋龐大的市場需求。春節過后,行業進入傳統淡季,來自流量端的傳統電商與直播電商市場格局正在變革,疊加即時零售的崛起,快遞還能回歸到兩位數的增長嗎?
01
三大電商分化中變革
靜悄悄的雙11背后,是三年大疫給國內蓬勃而起的消費升級的那記重拳,也帶來了傳統電商的分化。如今距離首次618、雙11大促已經過去了14年之久,消費者需要的從來都不是紛繁復雜的玩法、而是真心實意的折扣。
回到2022年雙11,淘寶天貓、京東公布的戰報已不再聚焦數據,比如淘寶天貓側重于中腰部主播的銷售增長率、京東則一如既往的強調3C數碼產品的銷售,并且都十分默契的不再公布GMV。
億豹網發現,快遞企業方面,也沒有了往年爭先發布訂單量、攬收量的高調表現,而是象征性的發布首單極速送達的內容,著重彰顯送貨上門的力度與服務質量。
就連一向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的拼多多,也正在試圖走出原有的定位、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在發力下沉市場的同時,對于品牌商家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最直觀的體現,便是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在2022年雙11覆蓋的商品范疇進一步擴大,品牌已超過1000個。
消費疲軟的當下,拼多多的財報幾乎可以概括為逆勢大漲,其中以2022年第三季度為例,其營收達355億元、同比上漲65%,經營利潤104.36億元,同比上漲388%。
對于天貓和京東來說,如果說不再公布GMV具體數據,除了杜絕外界可能出現的對業績下滑或增長放緩的擔憂,更反映出電商行業從高速增長期向新的發展階段的轉變。
隨著消費者更加理性,各大電商平臺的促銷再次回歸到原始的狀態,比如2022年的天貓年貨節,就再次喊出了“全場5折,全國包郵”這樣簡單的口號。
未來,頭部電商更加注重降本增效,從縮減人力成本和運營開支處入手,告別內卷化的增長。對快遞企業來說,頭部電商平臺的流量盡管告別高速增長,但有望迎來穩定增長期。
02
直播電商重塑快遞格局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電商“三巨頭”所面臨的壓力不小。不僅要面對來自抖音、快手的壓力,更要面對美團、達達們的競爭,各家紛紛把關注點放到了整體業務可持續發展之上。
億豹網了解到,從目前的快遞業務量來看,阿里平臺、抖音快手、拼多多幾乎占據了大部分的流量來源。相比傳統電商平臺,短視頻電商在價格、用戶來源方面更具優勢。
據悉,抖音電商預計在2022年將達到1.5萬億元的成交額;快手也將目標定到了90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一直默默探索的視頻號也迎來了爆發,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稱,2022年視頻號GMV接近1000億的規模。
目前,視頻號已經在月活上超越抖音,如果未來在用戶時長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能跟抖音一較高下,將極大改變直播電商的行業格局,這無疑將給快遞行業帶來更多的流量。
在直播電商崛起的同時,消費者“瞬時”消費大量出現,也就是“線上下單,線下分鐘級送達”,依托覆蓋面廣的騎手網絡,以“本地門店+即時配送”為特色,成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商業模式。
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即時配送訂單量將破400億單,用戶規模將破7.5億,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
有人說即時零售只是外賣的變種,有人說它是電商平臺在窮盡了社區團購、下沉電商等商業模式后,玩出的一個引流新花樣。但無可否認的是,它正在從最初以服務餐飲外賣行業為主,逐漸拓展出更多品類與業務類型。
從快遞次日達到當日達,再到如今即時物流5分鐘送達,這一切的改變僅僅發生在數年之間。那么即時零售會不會革掉傳統電商與快遞的命呢?
億豹網認為,目前這樣的擔憂大可不必,不同于傳統電商覆蓋全國,即時零售往往只局限于同城范疇;另一方面,異地快遞業務,占據快遞市場的85%,仍然是快遞業務的大頭。
因此,即時零售的崛起,短期內并不會沖擊現有的快遞市場,甚至可以為電商平臺引流,帶來更多的快遞業務。
03
觀察:天花板遠未到來
隨著經濟大環境下行,消費升級已經不再被提及,相對于已經邁入增速放緩期的阿里和京東來說,拼多多似乎有著更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直播電商發力,尤其是視頻號殺出重圍,無論對中小賣家,還是品牌商家,都面臨著倉儲、發貨的需求,他們將給快遞網點提供更多的機會。
以進廠、進村、出海為代表的“兩進一出”工程雖然被提及多年,各大快遞紛紛發力,但這些流量何時真正轉化為增量,還有待于市場的考驗。
以電商為支撐的快遞行業,后價格戰時代,尋求增量市場將成為2023龍頭競爭的當務之急。綜上來看,快遞行業的天花板遠遠沒有到來,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