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來講,PDA供應鏈體系是把拉式供應鏈、敏捷供應鏈、數字供應鏈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作為現代供應鏈管理的三個特征,體現了供應鏈管理的集成思想。
下面一起通過本文,透過希音的案例來從實踐中具體感知PDA供應鏈。
01
希音崛起的秘密武器:PDA供應鏈
在國內,人們可能對“希音”不太熟悉,但是在海外,這家公司的熱度非常高。
國外的權威應用數據分析軟件App Annie和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希音(SheIn)是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一的iOS購物應用程序,并在15個國家和地區的安單(Android)設備下載量中排名第一,甚至一度取代了美國本土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應用程序,成為美國iOS和Google Play平臺下載量最高的購物應用程序。
截至2021年11月,希音在Instagram、TikTok和臉書(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的粉絲已經將近3億人,公司2020年全年收入90多億美元,幾乎比上年翻了一番,連續8年營收實現了100%增長,年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人,攬下了1.2億注冊用戶。
希音公司的前身創辦于2008年,創辦地為中國南京,創始人是做搜索引擎優化起家的許仰天。創業之初,許仰天看準了跨境電商起步的契機,開始跨境售賣婚紗(婚紗是當時僅次于數碼產品的跨境電商品類)。借此,許仰天拿下了SheInside.com的域名,并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站。
2012年,許仰天正式放棄婚紗業務,用SheInside.com的域名全力轉做跨境女裝,緊跟快時尚潮流,希音的故事也就此啟航。
2015年,SheInside更名為希音,產品也開始向全品類拓展,致力于打造跨境B2C快時尚服飾品牌。目前,希音通過自建獨立站、獨立應用程序以及亞馬遜等線上渠道,在美國、歐洲、印度、中東、東南亞等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產品,日發貨量最高超過300萬件。
一定程度上,希音要比國際快時尚領導品牌做得更好——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包括國際快時尚領導品牌Zara在內的全球多家快時尚線下門店遭受致命打擊的情況下,希音反倒因為專攻線上渠道實現了逆勢增長。2020年,希音的營收增長為253.4%,而Zara的營收在同期下跌了27.9%。
“便宜、款式多”是許多消費者對希音的印象。其旗下產品分為四類:普碼女裝、大碼女裝、童裝和男裝。官網給出的價格選擇區間分別是2~77美元、4~75美元、2~35美元、5~71美元,其中多數產品的價格在20美元以下。
有美國佐治亞州的大學生在臉書上曬出了自己在希音的購物清單,訂單顯示購買了16件商品,總計108美元,最便宜的小飾品只需1.38美元,還有6美元的女士T恤、12美元的連衣裙……
此外,希音的官網上還會顯示近一周的上新量。2020年5月24日、25日、26日希音女裝全品類上新量分別達到3 839款、3 936款、4 067款。據悉,2019年希音全年上新量就達到15萬款,平均每月上新1萬余款,這意味著其只需一到兩個月就可以趕上Zara全年的上新量。
除了低廉的價格和豐富的款式,希音的商業推廣模式亦對其火爆的銷量有著重要的貢獻。早在2011年,希音就開始利用網紅在社交網站上做推廣,為站點引流。然而,希音能做到快速響應還是源于其背后供應鏈的支持。
02
支撐銷售額的PDA供應鏈
2014年的SheIn已經在圈內小有名氣,其主要商業模式如下:公司從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拿貨,將批發商的服裝圖片進行修改并上傳到網站,消費者下訂單之后,公司會有專門的負責人去服裝批發市場拿貨、發貨。
隨著公司在海外的發展越來越快,截至2014年年底,其銷售額已經達到每個月3000萬元,供應鏈的問題開始凸顯。
根據當時公司的一位高管回憶,有人直接和創始人許仰天闡述了公司所面臨的困境:“公司面對的劣勢是,商品種類過多,我們并沒有辦法全部備貨,而是只能根據客戶的訂單去市場購買,從而導致收貨時間過長、用戶體驗差。新用戶雖然增加速度很快,但是回頭率并不高。與此同時,我們的營銷成本卻在不斷上升,這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經過一番糾結思考后,許仰天決定打通上下游,打造一條完整的供應鏈。
03
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拉動整條供應鏈
準確了解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是快時尚品牌贏得市場的第一步。
傳統時尚產業按季節開發服裝,一件衣服從設計到生產再到上架需要3個月。作為快時尚的鼻祖,Zara并不是去猜,而是響應時尚。
Zara的設計師和買手大多會根據大牌發布會上的新品找到新的流行元素,再加以組合變成自己的設計。其全球7000多家門店也在每天收集客戶訴求,將信息傳輸至公司總部的數據中心,以供設計團隊參考。
希音的做法和Zara類似,但有所區別。
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希音,更大的優勢在于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這種優勢使其距離消費者更近,與消費者有更充分的互動。多個社交媒體上,希音通過社交媒體互動、網紅直播帶貨、短視頻等多種方式與消費者互動,擁有數以億計的粉絲。
同時,希音借助數字化手段來抓取數據,分析消費者需求。原希音移動總經理在一次活動上展示了公司的追蹤系統:其將各類大小服裝零售網站的產品都抓取下來,總結當前流行產品的顏色、價格變化、圖案元素。設計師和買手會根據各個渠道收集的線索,再組合元素設計新衣服。
希音也是谷歌(Google)的客戶。其借助搜索趨勢發現器(Google Trends Finder)發現不同國家產品的熱詞搜索量及上升趨勢,如什么顏色、面料、款式會流行。
例如,希音準確預測了2018年夏季美國流行蕾絲、印度流行全棉材質等。此外,希音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團隊,形成了一套算法邏輯,其能夠通過用戶的點贊、分享、互動行為,甚至購買行為、購買決策過程以及購物車停留的時間,來預測一個庫存量單位(SKU)在未來的需求量。
04
“小單快反”的敏捷供應鏈
希音于2015年在廣州設立了分公司。廣州擁有中國最著名的紡織服裝與時尚產業集群,以及較完備的跨境物流等基礎設施。
希音自建了一支設計團隊,一開始建板房用于服裝打版。到2016年,希音已經有了一個800人的團隊,來快速設計衣服、制出樣板,最后送去工廠生產。
除自建團隊外,希音也通過吸引外部設計師資源來提高自身的設計能力,以便更靈活地調節設計數量。例如,其在2021年推出了設計師孵化器“SHEIN X”,旨在為獨立時裝設計師和插畫家提供與希音合作的機會,并將其品牌擴大到更多的受眾。
SHEIN X的設計師只需要負責創作,而將制造、營銷和銷售交給希音完成。設計師可以分享利潤,并保留自己的創作所有權。自2021年4月開始,希音每月都會推出新的設計師聯名服裝。
此外,為了提高從設計到打樣的速度,希音在內外部人力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3D虛擬設計、數字化版型及面料庫等數字化工具的應用來加速從設計到打樣的流程。這些能力是希音每日均有數百上千件新品上市的一個重要基礎。
希音快速上新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是在生產環節。自2014年起,希音開始大力扶持自己的代工廠和基層供應商體系,以建立對快時尚品牌至關重要的“小單快反”能力。
希音的“小單快反”,可以使衣服的一個款式只要有100件訂單就能生產。這意味著同樣用3 000件衣服來測試市場反應,競爭者可能最多測試6個款式,而希音可以測試多達30個款式,所以其出現“爆款”的概率會更高。
而且100件的小批量也意味著希音嘗試不同面料、色彩搭配的失敗成本會更低。因此,希音的衣服給人感覺更有活力、更年輕,有著鮮艷的顏色、五花八門的面料和圖案,看不到太多黑白灰的基本款。
05
與供應商協同合作共贏
希音公司“小單快反”能力的建立并非一帆風順。
2014年,幾乎沒有工廠愿意接希音一款產品100件這么小的訂單。當時的一家供應商表示:“機器開機一次都不止這個成本,做就是虧。”在這種情況下,希音某前任中層管理者認為“希音起初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愿意等待和扶持工廠”。
例如,希音會自己承擔樣衣打版的工作,這一成本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而工廠自己做的話,一個100件的訂單可能都賺不了這么多。希音也會適當多下訂單,將庫存的壓力留給自己——“假設我覺得你做80件會虧本,我下100件的訂單,情愿自己承擔庫存。”
在結款方面,希音也從不拖欠供應商款項,盡力提高與供應商結賬的速度,通常30~45天之內就能結款。“如果付款日剛好是周末,希音會提前到周五結賬,而不會推遲到周一。”有供應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除此之外,希音有時甚至會借錢給工廠買廠房和升級設備,來幫助志同道合的供應商共同發展。某家工廠的負責人說:“我們現在都擠破頭去做希音的生意。”2015年,希音把廣州的供應鏈中心搬到了番禺,原來跟希音合作的工廠幾乎都跟著搬走了。
通過這種互相扶持的方式,希音至今已經發展出超過300家的成衣供應商和100家的面輔料供應商,圍繞在它旁邊的數百家工廠形成了一個產業集群,但沒有一家工廠是希音自己的。
作為回報,希音會對供應商的服務和品類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希音對供應商的考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急采發貨及時率、備貨發貨及時率、次品率、上新成功率。某家與希音合作過的工廠表示,如今的合作門檻已經很高了,“返單交期為8天(傳統工廠幾乎都要半個月以上);一件衣服線頭要少于3根,并且不超過3厘米長;尺寸誤差在2厘米以內”。
06
數字化供應鏈是底層支撐
數字化是支撐希音“小單快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希音開發出了一套模仿者難以復制的供應鏈信息系統,其針對不同的供應鏈環節,都設有專屬的信息系統。
以生產部門為例,希音所有的代工廠和供應商都能使用生產管理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實現對每個訂單的各個環節的實時和可視化跟蹤,從而優化排單,提高生產效率。
然而,這套供應鏈信息系統并不是一日建成的。據其前任中層管理者介紹,起初,希音整個后端供應鏈采用的是一個信息系統。隨著對接的供應商種類越來越多,希音開始引入更有針對性的、多元的信息系統,并在內部進行優勝劣汰,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供應鏈信息系統。
目前,希音要求所有的合作工廠都必須使用希音的供應鏈信息系統,上百家從未數字化的工廠被連接到同一個系統之中,一方面實現了流程的可視化,另一方面能基于數據的積累和分析來做優化。
現在希音的整套供應鏈體系、物流體系、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體系以及整套銷售預測體系,都是依靠一整套數據邏輯算法來完成優化和統籌的。
這些能力的加持下,希音供應商的交貨速度遠快于行業標準。早些時候,希音要求合作代加工廠從接單到把貨送至佛山衛星倉的時間最多是15天。到2020年,這個周期已經縮短至11天,七八天是常見速度。
據希音的一位頂級供應商透露,自己從收到訂單、面料到將成衣送至其倉庫只需要5天:面料制作1天,裁剪、車縫和收尾3天,二次工藝(繡花和印花)1天。如果遇到爆款追加訂單,希音的供應商還可以做得更快。反觀整個快時尚行業,包括傳統世界領先品牌在內的供應商的平均交貨周期通常為15~20天。
07
倉儲與物流資源的支持
希音的供應鏈中心在倉儲物流部門投入了最大的人力,僅倉儲部在全球就有超過4000名員工,這幾乎占據了整個供應鏈中心80%的人力。
希音現在可以向全球超過220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送貨,在美國、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和中東分別都有相應的支持網站。而希音就是通過對應這些全球站點的倉庫向各地區消費者配送商品。
根據一項關于希音倉庫全球布局情況的研究,希音目前在全球有三種倉庫類型,分別是國內中心倉、海外中轉倉和海外運營倉。
其國內中心倉設在廣東佛山,周圍有幾個衛星倉。全球95%的商品發自國內中心倉。截至2019年,佛山中心倉庫存大約3 000萬件,大約是40萬~50萬個SKU。
而希音在全球有多個海外中轉倉,分布在沙特阿拉伯、迪拜、意大利、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中轉倉只負責接收消費者的退貨,不進行發貨。海外中轉倉的庫存大概是1 000萬件,大約是15萬個SKU。
另外,希音在香港、德里、美國東北部和美國西部等地區還設有運營倉,專門負責其輻射區域的配送。海外運營倉大致承包了5%的全球貨件。
過去幾年,雖然希音大力投資海外建倉以提升跨境物流速度,但與世界領先品牌相比,希音在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谷歌和德勤聯合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Zara在美國的送貨時長通常是3~5天,但希音目前在美國市場的配送時間至少需要一周。希音在美國市場主要有標準配送(Standard Shipping)和快遞配送(Express Shipping)兩種商品配送方式。
希音應用程序顯示,顧客下單后,選擇標準配送需要16~17天才能到貨,而選擇快遞配送也要8~9天。這固然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影響,國際貨運通關時間加長了2~4天,但總體上希音商品的送貨時間不算短。
目前,希音的后端供應鏈生態已經基本建構完成,其業務主要流程如下:首先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通過買手、線下店、爬蟲技術等獲取需求信息,傳遞到商品企劃和設計部門進行初始設計。
然后,前端通過多渠道的營銷、廣告投放吸引消費者,后端與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協同合作,通過“小單快反”完成訂單。最后,由倉儲配送來完成送達消費者這一步驟。整個流程離不開其數字化的供應鏈能力。
08
希音的風險和挑戰
雖然低價和快速上新的模式讓希音享受了銷售爆發式的增長,但是該模式的缺點也在逐漸顯現。
首先是對低價策略下產品質量的擔憂。
有設計師出身的工廠老板認為,希音正在讓工廠重返低端制造的陷阱,因為其面輔料選擇的都是低端檔次,雖然從圖片上看款式設計非常吸引人,但是貨物到手后的質感并不一定能令消費者滿意。
其次是過度追求速度會使行業的產能盲目擴大。
與希音合作的工廠幾乎都在超負荷運轉,甚至進入完全無休的工作模式。然而,隨著希音的飛速發展,陷入這一模式的工廠數量正在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工廠在加工方面享受到的利潤并不比過去為中小服裝品牌加工的利潤高,而它們承受的壓力會比以往高出很多,這一模式很難持續發展。
最后,設計方面,希音也面臨挑戰。
其買手、設計師是從全球收集創意,進行再設計,西方媒體對希音的設計是否涉嫌抄襲、復制持懷疑態度,認為其設計款是將大牌設計師的創意元素拆散重組。
此外,宏觀背景下的海外政策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2020年希音應用程序曾被印度政府下架,美國的有關監管部門也在不斷收緊對中國企業出海的審查。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希音要認真面對的。希音的發展壯大任重道遠。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