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什么時候最忙?什么時候最累?答案毫無疑問就是每年的雙十一。
全國老百姓的購物欲望都在每年的“光棍節”無限釋放,各大電商平臺也鉚足勁在此期間瘋狂大促,全網交易額從2017年的2900億元左右,到今年11000億元左右,不斷在刷新紀錄。如此驚人的數字背后,有著無數個快遞人在背后默默辛苦付出,加班加點為全民狂歡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億萬消費者能夠在最快時間拿到心愛的“戰利品”。
在所有快遞從業者中,沖在最前面的就是各家品牌的快遞小哥了,雙十一也是快遞員一年當中最苦最累最忙的時候。那么經歷了一年之中最大強度洗禮的快遞員們,是選擇繼續堅守還是換個工作呢?你們網點的快遞員還穩定嗎?
電商促銷周期拉長,快遞員壓力相對有所減少
現在讓你回想幾年前的雙十一是怎么過的,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都會想到11月11日零點前準時結算購物車的場景,生怕手慢一點就錯過了千挑萬選的低價好物,而全網成交額也都在零點零分那一剎那開始暴增達到頂峰。購物量的猛漲,對快遞行業的考驗也非常之高,快遞品牌和基層網點必須要有雙十一貨量倍數增長之后超強周轉能力,才能安然度過大促銷。
曾經快遞員在經歷了雙十一的煎熬之后,因為太苦太累,會有很多人選擇離職。一旦某個網點離職快遞員過多,帶來的后果不可想象,這也是很多時間內網點面臨的棘手問題,如何留住快遞員也成為了重要課題。
時過境遷,從2009年淘寶雙十一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15個年頭,雙十一的玩法和模式也在逐漸開始發生改變。今年雙十一第一波預熱、定金、尾款、現貨、售賣,第二波搶購、發售,多個環節多次消費,將買家購物周期不斷拉長,將雙十一當天的快遞量,分散到了兩周的時間。也因為購物節變化,各大快遞品牌也有了更多的備戰時間,給了快遞員喘息的機會。
疫情之前的2019年全年日均件量1.7億件,雙十一當天5.4億件,是平日的3.18倍,而2023年11月11日當天,共攬收快遞包裹6.39億件,降到了平日業務量的1.87倍,高峰件量更加趨于平穩。快遞網點和轉運中心爆倉概率也隨之大大降低,一線快遞員承受的壓力也更小。
“5個饅頭一頓飯吃還是三頓飯吃,肯定是三頓吃身體更舒服”,很多快遞員都對我們說過類似的話。快遞員曾經經歷的雙十一,真的就是雙十一當天的單日狂歡,現在變成11天一個周期,快遞員身上的壓力分散到近半個月的時間上,工作輕松更多。件量高峰期間快遞員的工作負荷減輕,離職率必然更低,網點也隨之減壓。
快遞行業逐漸適應雙十一節奏,為快遞員創造了更好的工作空間
雙十一狂歡節已經走到第15個年頭,快遞行業作為網絡購物的“腿”,和雙十一的聯系最為緊密。購物節銷售額增長的同時,快遞行業也在不斷壯大、成熟。10月23日上午7時39分,產生了我國2023年第1000億快件,比2022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39天時間。今年以來,我國郵政快遞業持續快速發展,自3月起,單月快遞量超百億件,月均業務收入超900億元,創歷史新高。雙十一期間(11月1日至11月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52.64億件,同比增長23.22%。這些驚人的數字,是快遞行業最好的發展印證。
俗話說百煉成鋼,經過多年磨煉的快遞行業,與雙十一在共同成長。其中走過的彎路增長的經驗,讓各快遞品牌,尤其是基層網點都有了更好的應對方法。第一是自動化設備的廣泛應用,讓網點節省了成本,也極大提高了效率,網點運轉更加流暢,降低了爆倉的風險。第二是雙十一準備更充足更有針對性,有經驗的快遞網點負責人都要在人力、車輛、場地等重點環節積極準備,見得多了,自然知道哪些是重點。做到未雨綢繆,打仗做到心中有數,取勝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今網點面對雙十一的從容,直接影響到一線快遞員的工作狀態,網點中轉更順,分揀更快,快遞員工作更簡單,客戶投訴更少。快遞員壓力越來越小,更能適應旺季的工作量,自然不愿意輕易離職。
快遞員穩定,行業才能高質量發展
快遞員是網點的命脈之一,快遞員穩定,網點才有正常運轉的可能。就在近日,國家郵政局召開寄遞企業、快遞協會座談會,就郵政快遞業發展現狀、未來趨勢進行深入研討交流,期間明確提出了快遞行業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要注重打造核心競爭力,從全局、系統的角度確保網絡平穩運行和基層網點穩定,切實保障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
由此可見,快遞員群體是維持網絡平穩和基層網點穩定,確保走在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面對雙十一貨量猛增的現狀,基層網點憑借自身的經驗積累和適應電商狂歡節周期拉長的外部環境變化,保持了自身的穩定,我們消費者雙十一消費之后的快遞運輸,越來越通暢,也基于此,目前基層網點快遞員相對來說更加穩定,這也是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