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年味”在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直播中步入高潮,在“春節不打烊”的序曲中,直播帶貨也迎來了“諸神之戰”的熱鬧局面。
而有意思的是,除了具有天然流量池的互聯網大廠鑼鼓喧天地搶起了地盤,順豐、郵政、中通等頭部快遞企業,也紛紛將觸角伸向了直播帶貨,那么,這些賣力搞起“副業”的快遞大佬們真的能在這一賽道順利分一杯羹嗎?
想弄清這個問題,先看快遞企業有什么
梳理發現,一方面,源于消費者對本地生活服務及電商平臺的依賴保持旺盛需求,而快遞企業擁有強大的網點支撐和履約能力,順勢成為了服務這些平臺的頭號種子選手。如,申通日前在互動平臺上回復稱,其在抖音等直播電商平臺的業務量取得顯著增長;順豐、京東物流成為東方甄選的物流服務商;極兔速遞成為今年春節期間拼多多、抖音和快手三大電商平臺特邀快遞合作伙伴等。另一方面,當下新電商、新零售模式不斷更新,“物流訂單響應更快,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成為第一順位,也逐步凸顯出了快遞企業的在時效方面的天然優勢。
去年年初,菜鳥推出1212半日達模式,即上午12點前下單,當晚9點前送到;晚12點下單,次日中午12點前送到。
同年4月7日,京東物流上線“云倉達”業務,向經銷商開放京東物流配送體系資源。傳統批發業務結合同城電商,將電商配送時效進一步縮短到“半日達”。
同年5月24日,申通宣布加入菜鳥智選倉配,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重點經濟圈提供從支付到簽收的次日達服務。
同時,順豐特快宣布再升級:一方面,大幅提升次日達履約率,有效提高“快”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快速拓展次晨達城市覆蓋范圍,異地服務流向增加41%,有效提高“快”的規模性。
今年2月2日,中通全面升級產品矩陣,其中,原“標快”升級為“中通好快”,原“特快”升級為“中通飛快”……
可以看出,如今,本地生活、電商平臺深度綁定快遞已成為常態化,而伴隨“多頻次、極速性”被逐步提級,快遞企業則成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伴隨這種消費習慣依賴,對于快遞企業而言,以物流切入做商流的時機似乎已成熟。
跨界做直播,他們想得到什么
早在2020年5月,中通董事長賴梅松便開啟了“總裁帶貨”模式,也是中通的“倉播”首秀,可謂是走在前列。去年9月,央視還對中通云倉進行了報道,報道中,據中通云倉市場品牌部負責人介紹:“快遞員在一樓等待,貨品分揀完成后5分鐘內即可快速出庫,最快2小時,消費者就可以收到包裹。”
與此同時,德邦、京東物流、郵政、韻達等快遞公司也先后做起了直播帶貨生意。其中更為可圈可點的是中國郵政和順豐。
2021年,中國郵政正式入駐抖音,如今中國郵政已經有了100多運營成熟的賬號和直播間。在去年12月,僅僅入駐一年左右的時間,郵政旗下的直播間月累計銷售額已有3~4億元。
順豐自去年7月開始試水直播帶貨業務后,更是“一路開大”。近期,順豐同城又在抖音開設了“順豐同城生活”賬號,成立MCN機構豐速啟航,并在直播間售賣餐飲等團購券。目前,“順豐同城生活”抖音賬號已有7.5萬粉絲。
而對順豐而言,近段時間,積極開展的直播電商和即時零售正是其業務多元化發展路子之一,而這次順豐創始人王衛的“電商夢”也離圓夢似乎更近了一步。
近段時間,快遞企業更是搶抓春節這波流量,積極開展直播業務。
如:去年12月底,圓通、申通等快遞企業綁定抖音在全行業發起“快遞助農”直播周活動,通過直播等形式為消費者尋找地道好物。1月25日,中通在中通快遞視頻號開啟“好物年貨節”專場,接連三天年貨直播,為新年奉上年味速遞等。
而這些快遞企業如此賣力做直播又是為了什么呢?
一方面,在經歷多輪價格戰,快遞行業進入疲憊內卷之后,為了尋找新的增量空間,各快遞企業開始嘗試新的業務,而直播帶貨則成了他們新的目標。
另一方面,如今本地生活賽道和電商平臺對時效訴求越來越高,而無論是隔日達、次日達還是半日達、分鐘級達,都將增加快遞企業的成本,同時很可能導致快遞公司的利潤下降,從而影響其股價。因此,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空間,“與其為平臺打工,不如自己單干”的想法逐漸走向臺前。
正如順豐在2023年半年報中所提到,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生鮮零售渠道線上線下融通、遠場近場電商全渠道拓展成為行業趨勢。
而現實中,他們又將面臨什么
從結果來看,隨著本地生活、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從各互聯網大廠的布局看來,無論是自建物流,還是找“外援”,在快遞單量部分,留給快遞企業的空間似乎已經不多了。
京東對物流的布局更早,“快”和配送環節的“好”是其持續了很多年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今年以來,京東似有重做直播之意,一方面傳來京東欲“牽手”董宇輝,相關方案已在評估;另一方面,京東也正在招兵買馬招聘直播主播,并提出了不設GMV和毛利考核。
另一邊,阿里一手帶大的菜鳥即將奔赴上市之路,而作為其本地生活的左膀右臂——餓了么卻過上了“風雨飄搖”的日子。近段時間以來,“抖音欲收購餓了么”引發關注,盡管已被雙方辟謠,但也令整個市場嗅到了一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
而抖音的一路進擊,更令美團感到了威脅。2月2日,美團啟動了6年來最大組織架構調整,此次最重要變化是,將到家與到店兩大事業群,以及美團平臺與基礎研發兩大中臺部門整合,共同向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匯報。與此同時,美團還將在直播方面持續發力。而另一個重點則是,無人機和境外業務將匯報給王興。可以看出,在美團本地和零售業務遭遇挑戰之際,這一次王興再度走到臺前,親自承擔起美團尋找新增長極的重任。
此前還有報道稱,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已與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中國郵政等快遞公司簽署協議,打通簽收系統。外界也在猜測,拼多多是否通過快遞驛站切入快遞賽道……
綜上,在流量見頂的背景下,這些互聯網平臺們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而他們為了鞏固自身的市場份額和基本盤,也已經開始加足馬力。
可見,對于“搞副業”的各快遞企業而言壓力更是不小。首先,直播帶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需要有一定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其次,直播帶貨的競爭非常激烈,而各大主流平臺已在搶占市場份額,快遞企業更需要在這個市場中快速尋找自己的定位。最后,快遞企業還需要平衡好主營業務和副業的關系。
那么,各快遞企業未來又將有多少精力和資本,在局勢日益焦灼的局面中生存下來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預見的是,這條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一馬平川,等待快遞企業們的或將是更加殘酷的競爭。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