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推動航空貨運增長的重要因素
近幾個月,航空貨運需求持續增長,運費費率自2月末起穩步上升。在經歷了2023年8月的市場低谷后,當前市場的強勁反彈態勢出乎行業觀察者的預料。整體來看,市場情況比較樂觀,但這種市場復蘇并不均衡,部分地區的增長仍顯疲軟。
其中,海運市場的不穩定和中國電商巨頭的崛起是推動航空貨運增長的重要因素,SHEIN、TEMU、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占據了中國出口的主要運力。隨著這些B2C企業對空運需求的激增,臺灣物流供應商Dimerco Express發出警告,今年從中國大陸和香港飛往美國和歐洲的航班運力已被預訂一空,這無疑加大了貨運代理確保穩定貨運空間的難度。
根據費率基準測試平臺Xeneta的數據顯示,3月空運量同比增長11%,這一增長率在2024年1-2月繼續保持穩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近期的數據也顯示,2月航空貨運需求增長11.9%,進一步印證了Xeneta的結果。
2024年伊始,貨運航班的航班量就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BMO Capital Markets(蒙特利爾銀行資本市場)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貨運航班的飛行活動量增長了6.2%,是兩年來首次出現正增長。此外,與2023年同期相比,今年3月全球航空貨運業的飛行活動量更是增長了6.8%。
隨著空運貨物量持續攀升,并超過現有運力的增長,3月份全球平均空運即期費率較上月上漲7%。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年前由于疫情消退,運費費率曾大幅下跌超過40%。目前全球平均即期費率已經連續七周保持上漲態勢,與一個月前相比上漲了9%,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上漲了6%。當前的費率同比差距已經基本持平,全球航運價格(約為2.55美元/公斤)相較于疫情爆發前已經高出40%。而僅僅在一個月前,費率還比去年同期低了整整15個百分點。
目前,航空貨運最為活躍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從中東和東南亞通往歐洲的貿易航線,以及從中國通往歐洲和美國的航線。這些繁忙的貿易走廊為全球航空貨運平均業績的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得益于此,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在經歷了2023年高達31%的業務收縮后,今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同比僅微降1.8%,幾乎重返增長軌道。
02
紅海危機下的航空貨運變化
為規避紅海航運延誤,一些依賴穩定供應鏈的企業開始選擇空運產品。
由于胡塞叛軍的導彈和無人機對商船的攻擊,集裝箱航運公司不得不避開紅海航線,從而導致運輸時間增加了10天甚至更長。據海運情報數據顯示,2月,亞洲至北歐的航運可靠性跌至34%的歷史低點。物流巨頭Flexport的研究指出,中國至北歐的海上航程(從工廠到離開目的港)延長至70天。Niall van de Wouw也提到,為確保不錯失西方春季時裝市場,孟加拉國、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服裝企業可能正在考慮轉變運輸方式。
海運的運輸需求正在呈現下滑趨勢,隨著中國春節后的生產和分銷逐漸步入正軌,貨主們對于快速運輸的迫切需求有所降低。同時,集裝箱航運公司也在積極調整航線網絡,避免經過易受攻擊的蘇伊士運河,以適應繞行非洲的新航線。數據提供商Freightos的研究主管Judah Levine表示,隨著集裝箱航運公司增加備用運力以確保更長的無間斷運輸時間,當前的海運時間表已經趨于穩定。
根據Xeneta的最新數據,截至4月中旬,海運需求的增長率已放緩至8%。其中一個主要的不確定因素就是地緣政治沖突的潛在風險正在上升。此前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了空襲,伊朗軍隊在波斯灣口扣押了一艘以色列擁有的集裝箱船,這可能會切斷迪拜和其他港口的航線,并導致航班改道。
第一季度,空運需求增長超過了運力增長,給運費費率帶來上行壓力,并使裝載率提升了兩個百分點至61%。但近期的發展趨勢表明這些狀況正在發生變化,與去年同期相比,4月的運力供給增加了約11%。此外,隨著夏季旅游旺季的到來,未來幾周,客運航空公司在夏季旅行季節的飛機激增,預計將顯著增加航空貨運的總貨運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航班滿載乘客和行李,那么客機腹艙的貨物空間可能會受限。
盡管寬體飛機大量涌入市場,但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仍然緊張。這主要是由于疫情以來,亞洲航空公司尚未完全重建網絡,以及美國當局在恢復對中國航空公司的許可方面行動緩慢,美國運輸部4月份將每周航班數量從35個增加到50個,但這只是中國航空公司在疫情前航班活動的三分之一。
一些航空公司為了把握亞洲市場的強勁增長機遇,正積極引入更多貨機。例如,CMA CGM航空貨運公司計劃在下半年開通連接中國香港、芝加哥和韓國首爾的新型波音777貨機航線,并有望在年底前投入第二架777貨機,以加強中國與北美之間的貨運連接。
根據市場情報公司的數據,隨著航運延誤和設備短缺問題逐漸得到緩解,像印度次大陸這樣曾受到嚴重影響的地區,其航空貨運需求本月也開始出現回落。
據研究機構WorldACD數據,雖然從迪拜到歐洲的航空貨運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但低于3月初的3倍同期增長。這一增長趨勢反映了海空聯運的逐漸興起,該模式涉及從亞洲和西南亞通過海運到達迪拜,再借助迪拜港口與機場的緊密銜接,高效轉運至飛機。此外,越南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貨主也開始通過陸路將貨物運至曼谷,再轉運至飛往歐美地區的航班,以此規避海運延誤。曼谷的航空貨運需求比3月初下降了1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而斯里蘭卡的航空貨運出口量在7周前比2023年高出20%以上后,本月略有收縮。
從中東和南亞到歐洲的平均即期運價3月份較2月份上漲46%,同比上漲71%,至每公斤2.80美元以上。本月價格持續飆升,達到一年前水平的兩倍多。
03
電商貨物助推空運需求超過運力增長
從中國直達消費者的運輸方式對航空貨運需求和運價產生了巨大影響。以往,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國際商品時,都是通過海運先抵達美國倉庫,再從庫存中發貨給消費者。然而,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據Dimerco Express Group的營銷主管Catherine Chien透露,目前在中國華南地區和香港地區的航空貨運中,電商貨物約占50%,從上海浦東機場出口的空運貨物中,有30%是電商貨物的貢獻。
今年以來,航空貨運需求超過了運力增長。
物流提供商Flexport全球空運發展高級總監Thomas Kempf表示:“全球空運能力的增長速度與電子商務需求的增長速度不同,因此電子商務和所有其他依賴空運的供應鏈之間將會上演一場激烈的運力爭奪戰。目前,在亞太地區,電商貨物已經占據了約35%的空運量。”
Dimerco Express Group和其他物流專家表示,由于跨境電商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占據了大量的出口空運運力,貨運代理對艙位預訂協議(在特定航班上預留預定艙位的合同)的需求比往常更強勁。貨運代理期望得到艙位空間保障,以支持其與電商平臺之間的業務合作,或確保能滿足其他客戶的運輸需求,尤其是在假日購物季前的運輸高峰期。
Chien指出,航空公司今年在飛往中國的航班上預留了更多的空間以應對預購需求。這意味著,在旺季期間,市場上的可用運力將會減少,除非增加航班數量,否則運價將不可避免地上漲。
例如,總部位于美國的阿特拉斯航空公司于4月開始運營一架777貨機,每周往返中美六次,專門為云途快遞運送小包裹。此前,雙方于去年12月推出了一條從中國廈門到邁阿密的專線。
根據TAC指數,截至4月中旬,從中國香港至歐洲和北美的航線運價同比分別上漲了約11%和8%,而從中國上海至北美的出港航線運價與去年持平。目前,從中國香港運送產品到美國的成本約為每公斤5.5美元,比疫情前高出三分之一。
Xeneta表示,盡管航空貨運市場吃緊,但托運人仍傾向于購買短期運力而不是長期合同,因為他們預計紅海的混亂將會緩解,夏季將有更多的客機腹艙運力涌入市場。Freightos首席營收官兼網絡貨運平臺負責人Manel Galindo解釋稱,去年底,由于海運的不確定性,現貨價格上漲,以及為客戶擔保集裝箱艙位的興趣增加,貨主對多月期航空合同的興趣有所增加。但隨著紅海周圍的貨運流趨于平穩,這一趨勢又回到了即時交易。
04
航空貨運尚未完全復蘇
航空貨運提供商對市場前景普遍持樂觀態度。盡管當前的高增長可能難以長期維持,但全年貨運量的穩健增長是可期的。
全貨運運營商阿特拉斯航空的首席執行官 Michael Steen預計,隨著市場走出低谷,全年市場將比2023年增長約3.5%至4.5%。
全球經濟信號仍然喜憂參半,但有利于航空貨運的條件正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 .)報告稱,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8%,這是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今年可能會繼續增長。
此外,隨著商品的需求增加了工廠生產,工業機械和設備訂單也隨之增加,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較2月份上升2.5個點,進入增長區域。制造業是航空貨運增長的領先指標,這一趨勢在中國和英國也在復蘇。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的港口跟蹤報告,美國今年的海運進口預計將比去年增長11%。
美國東海岸海運碼頭和碼頭工人之間的談判值得關注。如果碼頭工人在10月合同到期后罷工,可能會導致零售商和制造商將貨物轉交給航空公司以避免延誤。許多企業已經在實施應急計劃,通過提前運輸貨物或將貨物轉移到西海岸港口。但是,如果談判陷入僵局,在正式罷工前幾周,關鍵貨物的運輸可能會轉向空運。
除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的運輸仍然疲軟,尤其是歐洲地區。在歐洲,通脹率連續第三個月下降至2.4%,但制造業繼續萎縮。
投資銀行Stifel的高級研究分析師Mark Zeck最后總結道:“航空貨運尚未完全復蘇,因為目前運費和運量的優勢主要是由特定地區(亞洲-出境)和產品(電子商務)推動的。”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