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4年,快消從業者心里想的就是兩個字:賣貨!
不止一位品牌高管跟我講:只要有渠道,能達到一定的銷量,工廠能提供定制產品,規格、包裝,甚至價格,都可以很靈活。
短期的消費復蘇沒有迎來,長期來看,需求進入縮量階段似乎看不到逆轉的跡象。
現在的情況是,零售商在卷,經銷商在卷,廠家之間在卷,甚至廠家內部不同部門之間也在卷。
2024年第一季度過去了,很多廠家感嘆,真的是已經沒有任何增量渠道了,但是增長的目標還在!
都在為把貨賣出去焦慮。
“這兩年銷售一直在增長,但是利潤率和利潤額卻都在下滑。”當問及生意狀況時,一位經銷商這樣跟我講。
銷售增長,主要是搶同行的生意,這算是做得非常不錯的經銷商。
然而,增收不增利,主要是運營成本不斷提高,廠家給的利潤空間在壓縮。
廠家為了銷量,一邊壓貨給經銷商,一邊會尋求跟各種零售渠道直接供貨,線上或者線下,這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的混亂,經銷商面臨著竄貨的問題,也面臨著各種線上平臺低價競爭的問題。
卷死自己,淘汰同行,都在關注同行之間的競爭。
但背后有一個趨勢,大家未必意識到,就是零售商正在瘋狂搶經銷商的生意——這才是行業變化的真相。
02
2023年以零食店為代表的折扣店對市場形成了沖擊,很多經銷商的生意嚴重下滑,甚至腰斬!因為供貨的商超、小店生意被折扣店搶走了。
但經銷商要知道,折扣店搶走你客戶的生意倒是其次,真正的問題是,它會變身經銷商直接跟你搶生意。
首先,硬折扣連鎖店,它本質上還是一個B2B平臺,不僅給自己的連鎖店供貨,也可以給系統外的終端供貨,實際上這是一些硬折扣連鎖正在干,或者準備干的事情。
其次,有實力的傳統商超,在經過折扣店的重重一擊后,已經覺醒了,他們在加速去經銷商化,而且做了一個動作,就是向外地的商超輸出自己的運營、管理,以及商品!
也就是說,零售商在向上延伸,在商品層面以B2B的角色,搶本地經銷商的生意。
傳統經銷商會死掉,B2B平臺商是一條出路,但要知道,B2B平臺商的競爭對手是誰?絕不是傳統經銷商,甚至不是你的本地同行,很可能是零售商。
他們有零售層面關于商品管理、門店運營的經驗,加上商品供應鏈,如果他們去做經銷商的事情,不管是傳統經銷商,還是轉型B2B的平臺商,都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很多人認為,這都是折扣店引起的,他們是破壞者,是用低價打破市場秩序的人,是快消上下游應該共同聲討的對象。
其實不是。
市場如同一片湖,增量階段,水面不斷擴大,不斷有大船、小船、舢板進來,都可以比較有序的航行。
過去雖然有競爭,但總的來講,廠家、經銷商、零售商,大家各司其職,各做各的生意,秩序還可以維持。
但當市場進入存量甚至縮量階段,水位下降,市場的水面容不下這么多船只了,大家一定會彼此碰撞,原有的秩序就難以為繼。
彼此碰撞主要是兩方面,同行相互撞,和上下游之間撞。
硬折扣是現象,是供給過剩,需求變化導致的結果,本質是商品流通的秩序難以為繼。
03
所謂秩序難以為繼,簡單來講,就是過去經銷商負責商品的流通,零售商負責賣貨,大家各司其職。但現在,零售商要把經銷商的活給干了。
零售商干經銷商的活,并不是折扣店開的頭,是電商開的頭。
“低價”、“上游直采”、一直以來都是伴隨互聯網商業的標簽,這背后就是以去經銷商化為支撐的。
電商平臺們,以零售商的角色示人,但同時也承擔了經銷商的角色。
快消品由于低價、即時需求等特點,電商雖然搶走了一部分實體的生意,但大盤子還在線下,無數次聲稱要“被革掉命”的傳統經銷商群體,依然活得好好的。
但折扣店一來,行業真正感到了陣痛。
伴隨它而來的標簽,與電商幾乎一模一樣,“低價”、“上游直采”,還有“去經銷商化”。
有人批評說低價不好,低價不對,低價會導致大家都沒得賺。
說得當然沒錯!
但誰不想多賺錢?問題是價格高了賣不掉,賣的人多,買的人少,結果就是低價。
低價帶來的問題是什么?利潤不夠分,所以我們會看到兩個現象。
第一,商品流通環節被壓縮,長鏈變短鏈,這表現在各種零售形式出現后的去經銷商化。
第二,用規模去對沖高企的交付成本,這表現在經銷商的大商化,零售的連鎖化。
這兩個趨勢一直存在,只是硬折扣形成一定的市場力量后,我們看得更加清楚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硬折扣是讓我們意識到行業正在發生變革的信號!所謂的變革,用另外的話來講,就是舊秩序的瓦解,新秩序的形成。
04
當下有三股力量在線下推動新秩序的建立,推動商貿流通體系的變革。
第一股,硬折扣連鎖零售。
以零食硬折扣為代表,這是前鋒,頭部系統自成封閉的獨立體系。
多品類的折扣店,總體來講,在門店規模上短期難以有大的突破,但是他們自己看得也比較清楚,只要形成一定的供應鏈能力,就可以向系統外零售終端供貨,做經銷商的生意。
第二股,全國性連鎖商超。
1月17日,沃爾瑪宣布去年對國內29家門店進行了升級改造,不僅SKU數減半,而且其中8成商品是與源頭工廠共同開發的,2024年這樣的改造將繼續。
沃爾瑪是對現有模式的改造,我認為這是標志性事件。
2024年我們會看到更多全國性的商超有類似的動作。事實上,他們在硬件、體量、以及供應鏈的積累上,還是有優勢的。一旦轉過彎來,他們就是新秩序的重要推動力量。
第三股,區域性連鎖商超。
把區域零售商的力量整合起來,跟上游去直采,目的就是減少中間環節,去降低成本,同時將自己的供應鏈開放給其他零售終端,做經銷商的生意。
這幾股力量,會推動中國線下商貿流通體系的變革,中國零售的泛折扣化。
無論哪種力量在做的事情,都沒有經銷商的事情,經銷商怎么辦?
05
我認為,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經銷商應該加入進來,成為推動新秩序建立的第四股力量!
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零售是區域性的生意,零售連鎖滲透率再高,不可能把所有生意都做了,一定還有本地的零售商需要經銷商供貨。
其次,無論是本地的零售商自我改造,還是新進入折扣零售的創業者,或者轉型者,他們一定需要經銷商提供供應鏈支撐。
也就是說,經銷商在未來的新秩序中是有自己生態位的。
但是,這個生態位,需要有成本和規模優勢的經銷商來占據,也就是B2B平臺商來做。
B2B平臺商加入進來,就會形成四股推動中國商貿流通新秩序的力量。
這里要明白一點,一旦轉型到B2B平臺商,一定會與零售商正面沖突,比如區域連鎖便利店的供應鏈平臺,也是做本地B2B平臺的一支力量。
也就是前文講的,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傳統經銷商,甚至不是你的本地B2B同行,而是零售商。
零售商搶經銷商的生意,經銷商為什么不可以搶零售商的生意?事實上,很多零售商的創始人就是經銷商出身。
這個話題不展開,后面再撰文討論。
不準備躺平,還在尋求未來發展的經銷商,可以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