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管部門的介入下,長期飽受“價格戰”困擾的快遞業正逐步脫離非理性發展軌道,單一板塊的“價格戰”對于整體業務的影響將被逐漸削弱。在此背景下,快遞企業亟需探索新模式,以便盡快擺脫低價競爭的困境。
國內快遞“價格戰”趨緩,市場格局步入平臺期。萬億快遞市場進入下半場,中國快遞企業紛紛尋找新的增量之路。
01
向“價值戰”過渡
我國快遞業務量已從“年均百億”躍升至“月均百億”,增速更是遠超物流市場整體表現。然而,為追求市場份額,不少快遞企業不惜采用壓低單票價格、削減快遞員薪酬等方式進行低價競爭。這種做法不僅擾亂市場秩序,更難以支撐高品質的服務供給。
在持續的“價格戰”中,快遞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服務水平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在末端配送環節,快遞派送不電聯、不上門、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深受消費者詬病;網點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智能化水平低等問題仍待改善;整個行業呈現出微利化、無利化態勢,導致部分網點出現罷工、倒閉的情況,嚴重影響快遞服務質量?!皟r格戰耗費資金巨大,在不斷地博弈中,大部分快遞企業成為低價競爭的受害者。”業內人士指出,“價格戰”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傷害遠比想象中嚴重,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低價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為明顯,一旦企業呈現疲態或者掉隊,很容易被市場和資本拋棄。值得慶幸的是,快遞企業已經意識到“低價競爭”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在國家郵政局近期召開的專題會議上,9家快遞企業紛紛表態,決心要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生態環境,走上價值競爭的良性發展軌道。放棄低價策略后,如何取得新的競爭優勢,是未來快遞企業需要積極探索的方向。此前,快遞行業難以打破“低價內卷”的怪圈,其核心原因在于服務嚴重同質化。要想破除這種困境,企業必須摒棄“以價換量”的策略,進行轉型升級。目前來看,頭部快遞企業已紛紛開始調整競爭策略,發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原本的規模效應、網絡布局等基礎上,不斷豐富產品結構。比如,“通達系”推出中高端時效類產品,并對基礎設施、轉運中心進行建設、升級;順豐、京東物流等投身于智能科技等領域,同時向冷鏈、跨境、同城、供應鏈等多業務領域布局。對于快遞企業而言,打破固有模式,延伸拓展物流或其他多元化業務,有助于企業挖掘更多的盈利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
02
集體出海尋找增量在國內拓展產業鏈的同時,快遞龍頭紛紛把目光投向海外。如果說2023年,出海是快遞巨頭的新游戲;到2024年,這已不再是新鮮事。今年前8個月,我國郵政行業中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4.2%。
在9月初的2024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宣布將啟動第二批全球eHub建設。無獨有偶,百世集團旗下的百世云倉也在5月宣布了全面出海戰略,將聚焦于東南亞市場新機遇。通道方面,6月,中國郵政首條自主執飛的洲際航線正式開通;圓通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郵政正式合作開通了中國哈薩克斯坦跨境快遞物流業務。截至2024年6月底,順豐在鄂州樞紐累計開啟了13條國際貨運航線,是亞洲最大航空貨運樞紐,而其觸達全國的同時也正加速鏈接全球。想要追趕國際快遞巨頭,快遞出海實現全球化是必由之路?!皥A通在國際化的戰略方向上,是非常堅決的。”圓通國際行政總裁周建此前表示。而順豐控股在今年9月遞表港交所謀求“A+H”二次上市,一個明確動機便是排在其上市募資用途首位的“加強順豐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與“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中國企業何以在近兩年密集走上出海之路?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全球商品貿易流動和供應鏈重塑過程中物流快遞的必要性。菜鳥集團副總裁、國際供應鏈及北美大區總經理趙劍認為,隨著TikTokshop、SHEIN、Temu和速賣通為代表的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加速出海,中國快遞公司也在北美電商市場上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北美地區(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之一,中國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進口來源國。趙劍認為,美國本土慣常采用的高成本的自建物流模式和分散攬派網絡難以滿足電商規模化持續化供貨需求。北美電商快遞行業正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一是出現極致性價比和高時效的快遞產品,逐漸建立電商快遞新標準;二是構建物流口岸集中發貨的落地配網絡;三是涌現一批中資背景、具有規?;蛿抵腔瘍瀯莸碾娚炭爝f新玩家。除了北美,傳統的東南亞和新興的中東地區也是中國快遞出海的重要落足點。京東物流2020年即涉足中東,2021年在中東最大的自由區——迪拜杰貝阿里港落地了首個自貿倉。極兔、菜鳥、韻達、順豐、中通、圓通也紛紛落子中東。
03
喜憂參半贏家未定
快遞企業出海被視為長遠布局,求得增量。而出海能否成為在擺脫國內市場束縛的招式,尚未可知。一方面,中企出海普遍面臨文化差異、管理差異乃至貨幣差異。另一方面,在海外,中企既要直面UPS、DHL、FedEx腹地,也常出現在海外與老熟人再次交手的現象。
例如,在中東地區,沙特阿拉伯是快遞企業前來淘金的熱門地帶。隨著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挺進中東,快遞生意也成了“香餑餑”。盡管在中東,快遞單票價格遠高于中國市場。相比國內“通達系”的平均單票2元左右的收入,沙特單件快遞的平均價格接近5美元,折合約人民幣36元。但與國內市場廝殺時相似的“價格戰”“時效戰”從未休止。先是菜鳥“全球5日達”產品落地沙特,本地電商平臺也開始提速快遞時效,從原本四五天提升為兩天收到。而極兔等快遞企業則更多在本地尾程派送時效上發力,從最開始的近80小時送達到目標是48小時內沙特全覆蓋。
對于將出海視為業務增量的快遞企業而言,集體出?;蛟S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在2024年上半年的財報中,有兩家快遞企業單獨列明了其海外業務的收入情況。順豐控股的海外業務營收139億元,同比增長9.54%;而圓通速遞的海外業務收入達4.42億元且同比增長達30.90%。盡管收入見長,但它們均面臨利潤難以保障的窘境。承載圓通速遞海外業務的上市子公司圓通國際快遞上半年虧損4210萬港元。今年上半年,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收入為311.96億元,同比增長8.1%,但凈虧損5.74億元,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3.08億元有所擴大。無論如何,快遞行業已逐步形成相對公平的外部競爭環境,單純拼價格的時代很快就會結束,接下來的競爭將是人力成本競爭、信息技術競爭、運營效率競爭與品質服務等多維度的競爭??爝f企業應主動驅使自身向舒適區外拓展,通過產品組合拳及差異化服務贏得客戶,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文來源于中國汽車報 21世紀經濟報道整理自快遞觀察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