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半年搏殺,六家快遞企業近日發布了2024年半年報。在沒有價格硝煙顯露的水面之下,快遞企業間“以價換量”的暗地較量沒有停歇。隨著小單快件的增長,快遞市場看似大幅增長。
上半年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01.6億件,同比增長兩成,全國快遞單件收入卻下降明顯。特別是在加盟快遞企業中,同質化競爭讓快遞企業不得不調低單票價格,誰的價格越低,誰就能獲得更多單量。上半年,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的單票收入分別下降1.7%、3.95%、11.06%、15.33%。極兔的單票收入同比持平,順豐單票收入增長1.1%。
市占率和單票收入,在一個蹺蹺板的兩端。單票價格沒怎么下調的中通,市場份額連續下降3.4個百分點。單票價格下滑最多的韻達,快遞量增速最快。極兔中國市場份額也增長1.1%,在單票價格穩定,單票成本下滑的基礎上,極兔中國市場實現首次扭虧為盈。在觀察6家快遞企業的半年報后,《豹變》發現,不論是搶市場、還是搶利潤的快遞企業,都更強調賺錢能力。不管是靠堅守單價,還是降本增效,比起圈市場做大蛋糕,大家都更務實了。快遞企業的凈利潤,也都實現了6%—100%的增長。但快遞業的收入差距依然明顯。順豐依然是唯一一家營收千億的行業領跑者,前半年與中通的歸母凈利潤都超過40億元。截至9月3日,順豐、中通、圓通、極兔、韻達、申通快遞公司的市值約為人民幣1750億元、1227億元、525億元、518億元、203億元、139億元。
01
不卷價格戰,卷什么?
市場規模,曾是快遞企業爭奪的生死線。規模越大,邊際成本越低,利潤越多。這一簡單模型曾讓四通一達在早期以低價換取市占率,長期把持中國快遞市場80%的份額。但隨著監管對快遞市場的規范、市占率增幅變小,在經歷跑馬圈地的前半場后,一部分快遞企業開始“拋棄”價格戰,看重利潤增長。8月財報業績會上,中通快遞創始人賴梅松就再度提及,由于無效快遞、虧本快遞增加,中通在第二季度控制虧本件業務量。這與賴梅松在今年一季度財報會議上的強調一致,“中通堅守不做虧本快件的底線,為維護必要基礎業務量規模,中通主動放棄部分虧本快件。”這也導致中通的市占率自2023年第四季度后,在今年上半年下滑3.4個百分點至不足20%。
過去三年,中通都曾維持了五分之一的市占率。雖然市占率下跌,中通的單票收入維持穩定,在上半年營收206億元,同比增幅10.5%。凈利潤表現上,中通實現歸母凈利潤40.38億元,同比下跌4.1%。但下跌關聯菜鳥的兩筆投資,屬于賬面減值,并非實際虧損。經調整凈利潤則達到了50.3億元,增長13%。經營性現金流達到35億元。中通依然是盈利能力遙遙領先的加盟快遞企業。在加盟快遞企業中,只有中通和極兔的單票收入基本持平。在三年半虧掉250億元狂奔后,極兔也慢下了腳步。上半年,極兔在中國市場承運了88.4億件包裹,這讓極兔在中國的市占率達到了11%,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在包裹件量增長的前提下,極兔的單票快遞收入穩定在0.34美元,單票成本下降6%至0.32美元,實現經調整息稅前利潤近6000萬美元,首次扭虧為盈。在業績會上,極兔CFO鄭世強強調利潤,他說,“市占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快遞是規模化的生意,但是極兔追求的是有利潤的、健康的規模,而不是虧損的規模。”就在一年前,極兔還是一家在中國市場折算平均每周虧掉1.8億元人民幣的快遞新兵。
02
利潤從哪來?
從單票成本上看,圓通的降幅只有3.95%,申通和韻達的降幅比例達到10%以上。但從業績上看,三家快遞公司的凈利潤都增幅不錯。其中,申通的凈利潤增長最迅猛,同比增長100%;圓通的營收增速最快,同比增長20.61%,歸母凈利潤增長13.48%;單票價格下跌最快的韻達,凈利潤同樣同比大增19.8%。深究財報,快遞企業都在加大對分撥中心自動化設備投入,和優化干線運輸網絡,以減輕快遞的運營成本,提升中轉效率。其中,截至6月30日,極兔建成237個轉運中心、9900輛干線運輸車輛、254套自動化設備,讓分揀成本和運輸成本各降低0.01美元(0.07元)。單票成本為0.32美元(2.28元)。相比之下,2023年韻達、申通和圓通的單票運營成本分別為2.1元、2.15元和2.18元。上半年,通過優化自動化中轉設備和運輸網絡,三家快遞企業的運營成本進一步下降。其中,韻達的核心運營成本已經環比五個季度下降。2024年上半年韻達單票運輸成本降27%,單票中轉成本降近20%。圓通的單票運輸成本和中轉成本均下降約8%,成本總計下降至2.11元。申通,則通過253套交叉帶自動化分揀設備,提效三成。在物流端,增加了全網直達路由數量和近三成的自有車隊比例。在末端派件,新增250套自動化設備。但在最新的業績會上,申通也表示,目前加盟制快遞企業的日均單量超過5000萬單,中轉站的降本空間會逐步收窄。物流端,則需要依賴提升網點自動化和無人車派送等方式,降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快遞公司都提到人力成本的上升。順豐在財報中提及,其人力成本占收入比,同比上升了0.45個百分點。順豐的策略是,將加大投入自動化無人設備,上半年,順豐已經投入100套設備,升級區域作業無人化。中通的一部分降本來自,雇員和外包人員共計減少了超2500人。
03
送件增量在哪里?
在快遞年報中,快遞企業在解釋快遞單量增長時,都多次提及逆向件和散單件。極兔在中國市場的扭虧為盈,一部分因素就主要來自價格更高的逆向件和散單件量翻倍。同時,極兔中國的快遞件均重高于同行。在業績會上,極兔集團執行總裁樊蘇洲說,極兔逆向件加個人散單日均大概250萬單,占整體業務量約5%;同時,極兔中國快遞件均重約在1.08公斤,高于同行的0.8-09公斤。中通方面也在業績會上表示,二季度中通的單票收入持平,主要來自非電商件比例增加,抵消了包裹重量減輕帶來的單價下滑。中通也目標明確,將沖擊散件市場,并制定了全年增長超50%的目標,“去年不到400萬單,今年全年要到600萬單,高峰期預期要超700萬單以上。”順豐強調,上半年,順豐在單個電商平臺的退貨分單份額占7-9成,支撐了順豐的單量和單票價格上漲。下半年,順豐將繼續搶奪頭部電商平臺的退貨業務份額。2024年上半年,順豐實現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
去年6月,順豐完成對旗下以加盟模式為主的豐網的出售交割,效果也體現到財報中,票均收入同比有所回升。最為亮眼的是,在營收占比44%的時效快遞穩健增長之外,順豐的同城業務增速迅猛。2024年上半年,順豐同城凈利潤為6217萬元,同比增長105.1%,超過2023年整體凈利潤水平。財報顯示,順豐的同城訂單量同期增長超過三成。其中,僅茶飲外賣配送收入同比增長60%,倉儲、前置倉、超市門店配送至到家等客戶收入貢獻增長超100%。同時,踩上中國品牌出海自建倉儲,和國際運價提升,順豐的國際業務營收增速也超過了國內。在多業務的輪盤下,順豐看起來正在實現創始人王衛的愿景,走入很多行業,做深很多行業,而不是“最后一公里”的倉庫配送,也不會單純只是一家快遞公司。對于快遞企業而言,走得更快的快遞企業可能正幫它們探索一條,走得更遠的路。
本文來源于豹變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