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收購德邦、極兔收購百世、順豐出售豐網......這兩年,快遞江湖的天,變了又變。除了還在頭部鏖戰的巨頭,老牌企業如天天快遞、國通快遞、速爾快遞、如風達快遞等等,均已倒下。
時間進入2023年,快遞行業也進入新賽點。
即便京東物流港股市值,距離最高點已經跌去75%,極兔、順豐仍紛紛透露赴港上市意向。如果三者順利上市,那么頭部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又將發展成何種態勢?還會有下一個被收購的“豐網”嗎?
1
從價格戰到資本戰
除了直營模式的順豐、京東物流之外,加盟模式的電商件主導的快遞企業,三通一達,一直走的就是低價換規模路線。
2012年,通達系中最晚成立的中通,率先開啟價格戰,將單票價格拉低到6元左右。順豐次年“跟投”,結果導致2014年盈利大幅下滑,不得不暫停。
到了2018年,第二輪價格戰更加簡單粗暴。大公司收購小快遞企業,降價搶客戶,比的就是誰錢袋子更鼓。順豐不甘心二度加入電商件市場,直到2020年才下定決心起網“豐網”。
所以,等到極兔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行業快遞平均單價已經從2010年的24.60元/件快速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通達系電商件的每單收入更是降低到了2元左右。直到2021年,惡性價格戰被監管叫停。但是已經元氣受損的三通一達們,很難立刻從中緩過來。
2020年,中通凈利43億,同比下滑24%,申通凈利0.36億,同比下滑97%,圓通凈利17億,同比僅增長5%。結果,這邊價格戰還沒降溫,那邊資本戰又開始新局面。
2021年5月,京東物流港交所主板上市,總市值約2800億港元,不行使超額配股權,全球發售募集資金凈額241.13億港元。2021年底,極兔以68億元的價格收購百世中國區業務,成當年快遞企業金額最高的并購案。2022年7月,京東物流以近90億元的并購價格,收購德邦超出62%的公司股份,刷新快遞行業并購金額記錄。
不到一年時間,今年5月初,快遞行業又出現驚天巨變——極兔與順豐達成交易,以11.83億元收購豐網100%股權。
目前,極兔收購百世快遞國內業務后,日均業務單量已經突破4000萬,加上豐網的800萬-1000萬業務單量,保守估計極兔幾年業務日均單量可以上4800萬單。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申通,接近圓通,就待追趕中通了。不過,對于該項收購,行業人士分析,極兔并非為了業務量,而是為了上市做準備。
畢竟,豐網本身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收入規模僅32億。極兔看中的,是順豐的高端品牌背書和渠道效益。其擁有的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在內的電商渠道,以及豐巢、兔喜等多類末端配送自提柜和快遞驛站,對于極兔來說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資源。
當然,對于都想赴港上市的極兔和順豐來說,一個講高端故事,一個甩掉虧損包袱,完善財務數據。更有消息稱,順豐很有可能趕在極兔上市之前,參與其最后一輪融資,二者在資本上進行更深度的合作。但是對于通達系甚至京東物流而言,這個消息卻算不上有多愉快。
2
有人崛起有人失意
從當前各家市場占有率來看,2022年中通市占率穩居龍頭,極兔通過收購百世躍升第四,申通市場份額滑至第五,順豐直營還是佛系吊車尾。
此外,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2年行業集中度指數CR8為84.5%,比2021年提升了4個百分點,快遞行業集中度進一步。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意味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更為焦灼。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極兔目前的營收凈利不做參考,但是按照日單量穩定在2000萬以上計算,2022年業務單量也至少超過了75億單。
對于通達系來說,好不容易這幾年扛過了宅急送、天天、快捷等新老快遞的槍林彈雨,以為可以輕松一會了,結果還要招架極兔這個外來猛將的重拳出擊。
但是極兔的崛起,表面上看風光得意,實際上也是付出了慘重代價的——有媒體報道,極兔僅僅在2021年前十個月,就虧掉了200多個億。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極兔能做的,就是繼續燒錢融資搶市場,爭取上市回本。
今年2月份,有消息稱極兔計劃于今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可能至少籌集10億美元。2021年“鯨吞”百世快遞后,其估值已經達到了1300億元。極兔背后一線機構投資人,如博裕投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騰訊控股等,可都在等著賣一個好價錢。至于通達順豐,目前還是能吃飽飯的狀態。
從利潤上來看,高端代表順豐54.5億的凈利遙遙領先。通達系中差距則十分明顯,中通和申通營收不相上下,申通凈利卻不到中通凈利尾數。有意思的是,對于中通這個利潤數據,美國賣空機構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發布了一份報告,稱中通快遞涉嫌財務造假。是否造假暫且不表,但通達系之間的差距的確在加大。
3
誰是下一個出局者?
從業務增速上來看,圓通是“兄弟們”當中增長最快的。其2022年營收535.39億,同比增長18.57%,利潤39.52億,同比增長86.35%。從圓通近些年的動態中來看,增長有跡可循。2019年開始,圓通就在全網推動數字化,包括其2009年開始打造的“金剛系統”,從企業內部開始做升級,通過技術降低整體經營成本提高效率。
數據顯示,2022年圓通單票運輸成本降至0.51元,單票操作成本降至0.31元。過去,快遞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但是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轉變成由技術主導的行業。在圓通的對比之下,僅次中通。
從行業來看,2023年整體處于升溫態勢。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一季度行業運營數據,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68.9億件,同比增長11%。
財報數據顯示,“三通”都跑贏了行業增速:中通一季度包裹量62.97億票,同比增長20.5%;圓通一季度包裹量44.58億件,同比增長20.06%;申通一季度包裹量33.56億件,同比增長24.34%。
回到產業生態上來看快遞行業賽事,快遞企業站隊電商平臺雖然已成往事,但申通的處境似乎更加尷尬。隨著抖音、拼多多、快手商流崛起,和阿里深度綁定的申通(阿里占據申通25%股本),又要面對來自通達系之外的京東、順豐,在新商流的競爭。
去年,申通市占率被極兔超過,掉到第四,在整個通達系中,營收利潤規模也是常年靠后,盈利能力似乎一直比不上幾位小弟,甚至在2021年虧損了9.09億。要知道,2014年的時候,申通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申通跌落的8年里,究竟發生了什么?投資機構東北證券在調研報告中指出,在2016年后,申通業務量增速低于同行且行業市占率明顯下滑,核心原因是,其轉運中心資產直營率不足,進而壓制效率提升。換句話說,就是產業鏈基礎設施落后——另有一說,申通決策層內部糾紛利益不和,實控人離場。
不管因為何種原因,申通被極兔超越已成事實。今年下半年,極兔計劃赴港上市,順豐也想緊跟其后。民營快遞中場戰事已至。
那么接下來,誰會是下一個被收編的“豐網”呢?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