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較為迅速,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提倡并支持其發展。冷鏈物流可以促進農產品、水產品、畜禽肉類等產品的流通、降低能源損耗,增強社會資源的利用率。然而,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起步較晚,技術落后,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
一、設施設備不足
中國易腐物品裝車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庫和保溫場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產品都是用普通卡車運輸,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輸的,運輸這些易腐食品時大多在上面蓋一塊帆布或塑料布,有時棉被還成了最好的保溫材料。
造成這種窘境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冷鏈設施和冷鏈裝備嚴重不足,原有設施設備陳舊,發展和分布不均衡,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
二、技術標準缺位
由于食品冷鏈是以保證易腐食品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統,所以它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很多。而中國的冷鏈系統還只是一個早期的冷凍設備市場,掌握的冷鏈技術在很多食品種類上還不能完全應用,相對于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很大。同時,中國冷鏈的實施沒有國家或行業的專項標準,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自己制定了一些標準,因此在監管上也是空白。
第三,產業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時效性要求冷鏈各環節必須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然而,中國冷鏈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欠缺影響了食品冷鏈的資源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缺乏配套協調。如在冷庫建設中就存在著重視肉類冷庫建設,輕視果蔬冷庫建設;重視城市經營性冷庫建設,輕視產地加工型冷庫建設;重視大中型冷庫建設,輕視批發零售冷庫建設等問題。這些失衡使得中國食品冷鏈產業還未形成獨立完善的運作體系。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