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倉庫設立環境標準,一直以來是倉庫管理方面的一道難題。流程好設立,做好SOP指導書,叮囑好人員,嚴格遵守規則,事后通過績效來把關,這些都好設立標準。
但是,貨物碼放的標準呢?怎么保證貨物碼放有利于保證貨物安全,不容易碰到、摔壞或者遺失?庫區整潔方面的標準呢?怎么樣保障倉庫的環境能夠照顧到操作人員的感覺與工作心情?我們將上述的難以準確定義的標準化內容,統稱為環境的標準化。
一般來說,環境的標準化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個是操作標準,也就是我們要怎么進行出入庫日常操作,怎么取放貨物,怎么拆裝打包。
這個方面的標準挺繁瑣的,主要是不好控制。一個操作人員的日常操作過程,我們也不可能隨時隨地跟著看,可能有人會說看見一次記錄一次——這種控制辦法我們之前是討論過了的,基本是自己給自己找事,操作起來很麻煩的。
關于這個標準,最關鍵的還是前期的操作習慣養成,然后在之后的運作中保持高度警惕,隨時反思,經常提醒。不需要貪多,多了也做不到或者做不好,與其累死累活,最后還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還不如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情況不對就退回來。
這里的情況不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認為一個很好的操作習慣,持續控制一段時間后,依然非常艱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先反思:是不是這個習慣沒有想象中這么好?是不是違反了什么基本原則?是不是還需要配備一些支持性的工具?
第二個是整理標準,也就是我們定期對現場進行整理所需要遵循的標準。
相對來說,這條標準是大家比較容易做到的,因為整理都有一個結果,擺在那邊一目了然,整理的責任也容易區分確定,控制措施就好執行。整理的行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理庫區出現的廢棄包裝,一般會以比較短的周期執行,比如說半天一次。
大家不要忽視這個操作,對于保持庫區整潔,可能這一個動作是最為關鍵的。可以想一下,破壞庫區整潔度的都有哪些東西呢?主要的就是拆下來的包裝和拆除過程中產生的碎屑。我們會發現,通常整進整出的倉庫是很整齊干凈的,整進零出的區域卻很難保持,原因就是沒有非常明確的廢棄包裝整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合理,責任不清晰。
讓揀貨人員把廢棄包裝帶出庫存區,或者就地取材進行利用,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責任分散,不能確定屬于誰的責任。一種是整理貨物,清潔庫區。比如說把揀貨時打開的紙箱給蓋上,把堆疊不整齊的進行重新碼放,清掃灰塵及其它污染物。只要標準清楚,責任明確,執行起來是比較容易的。
第三個稱之為管理標準,也就是對于庫區中的不同貨物,采取不同的存儲或操作方式,選擇不同存儲或操作方式的時候,遵循一套統一的標準。
比如說,所有零散的貨物,我們都采用某種統一的容器進行存儲;比如說,不同類型的庫位和貨物,我們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標識;又比如說,不同批次的同種貨物放置在同個或者相鄰庫位上,我們采用統一的辦法進行區分;管理標準執行起來是不難的,而且統一的管理標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操作,節約操作和整理時間。
難點在于現場人員要保持對現場的關注,對問題的敏感,以及對簡便優美的解決方案的滿足感。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