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豐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財報,營收達到1344億元,利潤為48億元,實現了規模效益的雙增長。順豐不僅連續15年在國家郵政局的快遞服務滿意度排名中位列第一,其新業務也在多個物流細分領域保持中國領先地位。
事實上,作為行業龍頭,順豐在ESG方面的表現也非常出色。今年5月,順豐連續三年獲得《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的認可,成為唯一一家上榜的快遞物流公司。同時,在全球權威的ESG評級機構CDP的評級中,順豐再次獲得了B級評定,處于全球物流行業的頂尖水平。
為什么順豐能在ESG領域保持領先?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其核心ESG能力的形成過程,以及哪些做法值得行業內關注和研究。
順豐ESG能力有哪些?
聊ESG之前,首先和大家簡單聊聊什么是ESG?
ESG 分為 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 Governance(治理)三個部分。E關注公司對環境的影響,如減少污染和節約能源;S關注公司如何對待員工、顧客和社區,如工作條件和產品安全;G關注公司的管理制度,如領導層的誠實和決策過程的透明度。顧名思義,ESG是評價一個公司在環保、社會責任和公司管理方面做得怎么樣,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負責任的國際標準。
通過觀察順豐在ESG方面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到它是中國在ESG方面表現最好的物流公司之一,甚至達到了全球物流行業的領先水平。這背后的原因在于順豐長期的重視、對技術創新的持續投入以及不斷給自己下“狠活”。
在環境維度(E)下,重點考察的是企業“碳減排”能力。順豐的減碳思路,大致可以歸納總結為三個關鍵方向。
第一個是“看得清、算得準”,科技自驅綠色數字化技術創新。順豐自研了行業首個全鏈路物流碳足跡管理系統——“豐和可持續發展平臺”,實現了海量運單碳數據的精細化、自動化計算。
第二個是“管得好”,加速向綠色低碳運營轉型。順豐將綠色低碳理念及物流科技創新廣泛應用于運輸、倉儲、包裝等環節。通過擴大綠色運輸車隊規模、建設綠色產業園、研發綠色包裝、升級綠色科技等措施,促進其一體化綠色供應鏈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個是“建生態”,打造細分行業一體化綠色供應鏈服務能力。在全面的供應鏈碳足跡管理基礎上,順豐圍繞端到端的物流生態,橫向覆蓋多元化的供應鏈業務領域,縱向打造綠色產品,滿足不同細分行業在全供應鏈場景下的需求。順豐為行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綠色供應鏈服務,幫助客戶加速綠色轉型,降低環保成本和氣候風險。例如,“豐和可持續發展平臺”下的運單級碳計算模型,已為40多家全球知名客戶提供供應鏈碳數據監控服務。
在社會責任(S)方面,2023年,順豐助力農產品產銷網絡覆蓋全國2,700多個縣區級城市,運送特色農產品458萬噸,村級驛站合作點超10萬個,逐步形成一張完備的鄉村快遞網絡,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物流新動能。面對各類突發自然災害,順豐第一時間調動飛機、車輛等應急資源,積極援助云南保山地震、河北京津冀汛情、甘肅積石山地震等救災行動。
員工關愛方面,順豐從“保障基礎福利、提升關懷溫度、助力長期發展”三大方面為員工提供福利關懷,包括支持員工外派培訓、為超2萬名小哥提供學歷技能提升補貼、為員工子女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等福利、幫扶困難員工及家庭等具體措施。
據悉,2020年順豐在行業內首次推出“員工可持續發展保障計劃”,是響應落實國家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政策的實在舉措之一。該計劃預計覆蓋超過20萬名一二線快遞小哥及其家人,投入約5億元,為他們技能學歷提升、轉崗轉型培訓和家屬福利等提供支持幫助。
在公司治理方面,順豐也做出了全面的努力。順豐構建了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廉潔管理體系,2023年廉潔專題培訓員工覆蓋率達100%。此外,順豐還通過了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及ISO 27701隱私信息管理體系認證,并主導和參與了5項數據安全相關的國標、行標制定工作。
順豐的ESG強在哪?如果僅是在理念層面上剛開始實踐,這樣的企業可能只是合格而已。但仔細觀察順豐的各項實踐和成效,我們可以發現,其秉持的長期主義和技術創新,才是使順豐在ESG方面走到全球物流行業領先水平的關鍵。以“碳減排”為例,順豐不僅加大清潔能源的使用,還利用數字技術開發減排算法和應用,以支持整個物流供應鏈全環節下的減碳目標。首先面對物流企業碳盤查數據量大、分散且收集困難、以及自建成本高昂等挑戰,順豐率先打造了行業首個全流程碳足跡管理系統——“豐和”,該系統整合了集團內所有碳排放與減排數據,覆蓋包裝、運輸等60余個場景和120余項指標,能夠精確計算每票快件在各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減排量,為客戶提供了透明的碳排放數據,并識別出減少碳足跡的關鍵方法。換句話說,從電動車到大卡車,每件貨品從倉儲到消費者手中的每個環節的碳排放都被記錄,既為供應鏈企業提供了數字化的碳排放支持,又能讓消費者了解每單運輸的碳足跡。
這種透明度不僅增強了企業的責任感,還提升了消費者對可持續物流選擇的意識。在此基礎上,順豐進一步拓寬其減碳實踐的范圍,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如施行包裝減量化、研發可循環包裝容器、打造快遞膠袋回收再生閉環模式等,全面推進減碳實踐。在常規的減碳行動之外,順豐更是將注意力擴展到了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往往被忽視的領域,真正從生態角度去思考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據悉,自2022年起,順豐公益基金會在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開展了兩期順豐森林碳中和項目。第一期項目總投入2000萬元,種植了4500畝共514,530棵樹,成活率達到90%;第二期項目總投入1000萬元,預計種植2300畝共253,000棵樹。
未來,這些樹木預計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15萬噸。此外,順豐今年還啟動了四川色達年龍自然保護區白唇鹿公益保護項目,探索守護生物多樣性的新模式。
隨著這些舉措的實施,順豐的低碳化不斷深入。2023年,順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達1,945,917tCO2e,單票快件碳排放量下降11%,光伏發電總量增加了86%,通過綠色運輸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提升了23%。
此外,順豐還把綠色價值延伸至整個產業鏈。基于標準化的碳管理體系和精細化的碳計算能力,疊加領先的物流行業經驗,順豐為新能源、高科技、服裝鞋帽、消費品、奢侈品等行業的大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綠色低碳供應鏈解決方案和服務,賦能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行業向零碳未來邁進。
順豐ESG戰略生態未來如何布局?
“減碳”不僅僅是當下的口號,而是企業在未來數十年內持續聚焦和發展的明確路徑及目標。早在202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順豐就發布了業內首份包含量化目標與清晰路徑的《順豐控股碳目標白皮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碳減排戰略規劃。順豐承諾到2030年,碳效率相比2021年提升55%,單票快件碳足跡降低70%。
為此,順豐加入了國際減碳合作組織,并以高標準要求自己。2023年,順豐宣布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價值鏈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從碳排放的來源來看,范圍一是直接碳排放,如自營車輛運營產生的排放;范圍二是間接碳排放,如企業用電導致的排放;而范圍三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涵蓋了上下游供應鏈的碳排放。
根據順豐公開的減碳行動路線圖,其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實現范圍一到三的減碳目標:
新能源物流車:逐步增加新能源物流車的應用。
清潔能源使用:推廣清潔能源的類型和技術,大規模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綠色包裝:持續加大可持續包裝材料研發的投入,力求在綠色包裝技術、模式及應用創新上取得突破。
科技創新: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低碳智慧運營。
林業碳匯與碳交易:通過植樹造林和碳交易等方式抵消碳排放。
例如,順豐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所有光伏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到2030年,實現航空基地場內車輛裝備電動化率100%;并在同年將所有標準膠袋替換為再生膠袋。此外,順豐將持續構建碳排放管理平臺,推進多式聯運、優化航線、采用綠色包裝、實施智慧化管理,并提供“All Green”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以上這些都不難看出順豐在碳中和方面所下的戰略決心。而透過這些舉措目標,可以看出順豐正在構建一個以“碳生態共贏”為核心的合作新主張。如今,國家“雙碳”戰略的相關政策已逐步細化,勾勒出具體的實施路徑。隨著國家政策的收緊以及國際規則如歐盟碳關稅的挑戰,各行業企業紛紛轉向綠色發展模式。作為碳排放重點領域的物流行業,自然成為減碳行動的前沿陣地。
作為業內首家發起“零碳未來”計劃的物流企業,除了自身層面的碳中和方面外,還需承擔起整個產業鏈的減碳壓力,確保每個環節都達到綠色標準。
前面我們所看到的順豐綠色戰略舉措,本質上是將綠色價值延伸至整個細分產業鏈,通過物流環節鏈接、打通、管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碳排放范圍三環節,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行業碳管理標準及標桿,加速各個行業的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共建行業生態下的“零碳未來”。
從長遠看,領先的碳管理能力不僅能推動整個產業鏈以較低成本實現更高的碳減排目標,還能促進參與企業的綠色能力共同成長。隨著順豐一體化綠色供應鏈能力的不斷加強,覆蓋綠色科技、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綠色包裝等完整物流場景和環節的綠色核心競爭力將持續建設,未來打造的綠色低碳一體化供應鏈生態將充滿想象空間。
本文來源于物流沙龍,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