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智慧系統等新興科技走入物流行業的應用領域,深刻變革著倉儲、運輸和配送等各個環節,物流業的發展邁入了科技變革的新時代,產業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社會物流總額逐年遞增就是最直觀的一個體現,從2010年的125.4萬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52.8萬億元,7年間的算術平均增長率達到12.7%,整個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行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2010-2017年國內社會物流總額情況表(單位:萬億元)
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遞減則是物流行業良好發展的另一個直觀體現。數據顯示,從2010年的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占比18.1%已降至2017年的14.6%,即2017年每萬元GDP所消耗的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460元,特別是2012年至2017年實現了“五連降”,表明國務院推進的物流業降本增效取得實效,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進入聯系回落階段。
2010-2017年國內社會物流與GDP占比情況表
雖然我國的物流行業從整體上來說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從物流總費用與GDP占比上來說仍舊是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8%—9%和新興經濟體11%—13%的水平的,這既與我國產業結構和人口、產業空間布局有一定關系,也反映出我國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問題仍然是比較突出的。因而,政府將持續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工作,注重中長期目標確立和長效機制建設,把降本增效與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持續發展能力結合起來,以期推動物流行業發展進入量質齊升階段。由此,2018年,國家層面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主要如下:
1、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不斷加深,但仍面臨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發展不協調、銜接不順暢等問題。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強化服務創新,提升快遞末端服務能力;鼓勵將推廣智能快件箱納入便民服務、民生工程等項目,推廣智能投遞設施;促進快遞末端配送、服務資源有效組織和統籌利用,鼓勵集約化服務;強化標準化智能化,提高協同運行效率。加強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裝備在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領域應用,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加強快遞物流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信息互聯互通;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供應鏈協同效率。
2、2018年5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的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從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對物流企業承租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從今年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對掛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至2018年年底前,實現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對貨運車輛推行跨省異地檢驗;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等;簡化物流企業分支機構設立手續等。
3、2018年6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調整運輸結構提高運輸效率,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會議提出了五項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一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更好發揮鐵路在大宗物資運輸、長距離運輸中的骨干作用,力爭到2020年大宗貨物年貨運量在150萬噸以上的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接入鐵路專用線比例、沿海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分別達80%、60%以上,著力提高沿長江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二是推進城市生產生活物資公鐵聯運,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推進海鐵聯運、鐵水聯運;三是推動船、車、班列、港口、場站、貨物等信息開放共享,實現到達交付、通關查驗、轉賬結算等“一站式”線上服務;四是清理運輸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著力解決“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規范鐵路貨運收費;五是引導和規范交通運輸領域“互聯網+”新業態公平競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