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9年電商法開始實施,刷單就一直是被明令禁止的,不過好像一直都沒動真格的,大家也就沒怎么當回事。
不過最近,有消息傳稅務部門開始秋后算賬,對刷單賺銷量的電商公司下手了。
電商刷單補3年稅!從此吹牛還得上稅
最近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入駐的多家網店爆料,在5月份收到當地稅務部門通過電子稅務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提示其自家店鋪在前三年度電商平臺收入對不上所繳的稅款,存在少記營業收入風險,要求企業立即自查3年以來存在的漏報問題,補繳營收差額所產生的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
據說北京第一批通知了2000家企業,全都一次性按照支付寶進賬的額度補稅。
刷單在電商行業可以說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經營手段。
為了獲得流量,帶來銷量,電商首先要靠刷單積累一定的銷量,以此為售賣的產品提升權重,在平臺的搜索界面獲得更好的位置,帶來流量從而轉化銷量。
所以說,很多網店看似生意很好,銷量很多,其實水分頗大。
不管什么行業什么品類,頂部的這些賣家為了賺吆喝圈顧客都沒少在刷單上下功夫,利潤率其實并沒有那么高。
從前瘋狂刷下的單,吹下的牛,如今要被全部納入收入計稅,再加上補繳的滯納金和罰款,想想都會讓商家們奔潰不已,也難怪電商行業一片哀嚎。
違法在先無處喊冤,大數據時代警鐘長鳴
盡管很多商家覺得刷單就是把錢左口袋斤有口袋捯了一遍,不是真實的收益,補稅有點冤枉。
但刷單本身就是一件違法的事情,嚴重傷害消費者權益不說,還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擾亂市場。
稅務部門如此操作,也是在給商家敲警鐘,想要長久經營,就要老老實實拼實力、拼質量、拼服務,而不是心存僥幸,投機取巧。
國家對違法犯罪,偷稅漏稅行為的打擊在不斷加大,說不定未來,不光是網店,近來大火的直播帶貨也有可能要被稽查,畢竟現在大數據時代,稅務局要想查點征稅數據還是和容易的。
電商行業的老總們如果不想付出昂貴的代價,還是應該把合規經營放在首位,接下來再去考慮利益最大化的事情,如果有節稅的打算,記得一定要請專業人士規劃籌劃并定期把關復核,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花小錢省去大麻煩。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