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誰的離歌?
“社區團購走到現在,不管你是用互聯網模式來做零售,還是用零售的方式來做互聯網,到最后的比拼還得回歸到業態的本質。”
一位在零售行業20余年的觀察人士,在見證社區團購一路高歌,一路離歌后感嘆道。
在投行十余年的王海波(化名),對此亦頗有感慨。他所在的投資機構投資的秘訣是“行業+壟斷+成癮”。
2018年的夏天,他所在的投資機構,進入了社區團購賽道,在天使輪投資了一個他們認為很有料的團隊,該團隊的創始人是世界最頂級大學的海歸,而且所投標的也很符合他們的投資邏輯——行業+壟斷+成癮。
“當然,此處的壟斷的意思是企業經過不斷地發展完善,能夠構建好自己的護城河,形成固有優勢和壁壘,從而形成的壟斷,帶來超高的收益率。而非行政意義上的壟斷。”王海波稱。
他表示,成癮的言外之意是“復購”,高毛利率背后有可能是“復購”,也有可能是“剛需”,而產品服務能讓人成癮的企業,可能比高毛利率的企業更有好投資標的潛質。
“在當時看來,社區團購能很好的做到這幾點,所以除了看好團隊的這個項目,在行業里做的比較好的幾個平臺我們也有跟投進去。”王海波表示。
但市場卻沒有分析中的那么好。2019年下半年,行業里的一些玩家已經開始消失。
疫情的轉折點,使得很多投資人嗅到了機會的降臨。
“之前不太容易形成消費習慣,可以借此機會使用戶形成消費習慣。剛需加上萬億的市場規模,對任何一個做投資的人來說,都有種抵御不了的誘惑。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的1月,我們也又跟投進了一輪。”王海波表示。
這一輪的融資,創始人當時也表示有一部分資金用于供應鏈的進一步打造,踏踏實實做好前端是關鍵。對此,王海波團隊很是認可。
隨后,疫情進一步發酵。
回想當時,一邊是,疫情的爆發人心慌慌,被隔離在天涯海角的人望天興嘆,另一邊是,面對機會就在眼前的捕食者,爭先恐后涌入賽道。
自2020年6月開始的下半年,互聯網大廠也開始紛紛入局。
未曾做過零售的滴滴,在6月上線“橙心優選”;7月,美團推出“美團優選”;8月,拼多多推出“多多賣菜”;同月,盒馬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10月,“蘇寧菜場”在北京上線……
一時間,讓關注零售行業的一些投資人也眼花繚亂起來。
進入社區團購賽道4個月的11月份,滴滴董事長兼CEO程維曾放言“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
作為投資人,面對此類攪局者的出現,也倍感無奈。“接下來的補貼燒錢可想而知了。”王海波稱。
隨之而來的是,愈演愈烈的補貼大戰、流量之爭。
王海波的機構在所投的項目上,接下來的幾輪融資中沒有再跟投。“面對互聯網大廠幾近瘋狂的投入,我們只能止步于此。回過頭來再看,當時雖然覺得可惜,但我們的決策也是非常正確的。項目在去年年底也是無奈退出了市場。”
“燒錢”的對決引發一系列的市場亂象。比如,低價傾銷。
再比如,2020年12月,斷供風波爆發,社區團購遭供應商抵制等等。
直到規“九不得”政策的出臺,社區團購賽道才開始慢慢降溫。嚴監管下,社區團購平臺也不得不收緊補貼,隨之是平臺用戶流失,訂單量下滑。
看到不確定性后,投資人也開始持觀望態度,繼去年7月兩起融資后,社區團購再無融資事件。
02
參與者的暗傷
“沒想到結局來的這么快。”一位參與社區團購賽道,最后卻匆匆離場的創業者表示。
而對于一些賽道內的老玩家來說,離場也早有預兆。
2021年4月,同程生活表現出頹勢,湖南作為同程生活最重視的市場之一,開始暫停運營、團點關閉。同時出現單量大幅下滑、現金流緊張、供應商欠款。同程生活決定戰略轉型,從C端業務轉型小B端業務,此舉近乎等同于放棄社區團購。
而作為進入賽道較早的十薈團,創業至今,雖然也拿了數輪投資,2021年8月,其創始人陳郢也不得不宣布“自我革新”,開始大規模撤城和裁員,以“控制成本”。
食享會也以“轉型”之說選擇離場。創始人戴山輝表示:“我們是轉型,不是倒閉,食享會也并沒有并入哪一家企業。”
去年7月26日,有媒體報道食享會武漢總部人去樓空,聯合創始人相繼離職,與此同時,其官網、小程序均已無法打開。最后其新業務調整為社區零食便利店“愛零食”。
另外,隨疫情常態化稍有恢復的呆蘿卜,在去年10月20日,發布停運公告,即日起停止營業,線下門店將陸續關閉。其創始人李洋曾表示,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過快。
2021年3月下旬,誼品到家宣布南京業務暫停運營,此后其運營城市數直線下滑,至12月,運營城市從高峰期的25座縮減到僅剩福州、重慶、合肥,3座城市。
同屬“老三團”一員、背靠金主京東的興盛優選雖然2021年內拿了三筆融資,但發展也并不順利。2021年下半年,興盛優選在山東、陜西等地日單量下降嚴重,浙江、江蘇、安徽等地也遭遇“水土不服”,僅在湖南、湖北、廣東依舊保持強勢地位。自6月起,興盛優選停止一切拉新、超低折扣活動,9月起停止了對外擴張計劃,關閉不少區域的低效團店。
相對于資本雄厚的互聯網巨頭,這些玩家已經開始縮減業務。
時至今日,社區團購賽道表現更為低調,一些企業收縮,一些企業離場。過去那些“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超激進策略也一去不返。
市場慢慢趨于理性。
03
回歸
“社區團購發展到現在,吃到紅利的企業并不多。”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對《靈獸》表示。
疫情之下,賽道火熱時,跟風進入的企業中,能夠從中得利的并不多,大多數企業都選擇了關閉部分站點,來收縮戰線,甚至有的企業早已經因為經營不善宣布破產,行業內降薪、裁員、供應商斷供、模式轉型,也是司空見慣。
“零售講究的是長期價值,社區團購更是如此。這條產業鏈需要循序漸進的來改變,而不是靠‘拼資本’來‘速戰速決’,拿下行業。因為終究是涉及物流、供應鏈,以及整個農業基礎建設的事。” 上述觀察人士稱。
在嚴監管政策之下,尚處在賽道內的選手也趨于理性。例如,以阿里的淘菜菜,逐步在讓社區電商進入到“拼新基礎設施鋪設”和“拼創新”的周期,社區團購也逐漸回歸到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上。
另一位被稱為“開創社區電商先河”的選手興盛優選,在社區電商的發展歷程中,在一定基礎上形成了“預售+自提”的模式,作為先行者是少有的吃到紅利的選手。在與巨頭們的競爭中,上市對其來說也許是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抗衡的基礎。
而對于多多賣菜、美團來說,社區團購這一業務板塊是其夯實自身業務壁壘的生態之爭,而非一城一地。
行業人士稱,現階段來說,留在賽道內的選手,各有自己的優勢和定位。例如,淘菜菜、多多買菜都是對農業進行深遠布局的企業,這在長期的競爭中的優勢會也會慢慢體現,而且阿里現在也在聯合鄉村振興,大力布局農業。
“但沒有能找到持續的資金來供給發展的平臺,或是沒能找到破局的方法的平臺,被市場淘汰掉是遲早的事情。”上述人士對《靈獸》稱。
回顧社區團購一路的發展,那些曾經以創業為代表的公司,例如,十薈團、同城生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講,也促進了零售的發展與不斷革新,雖然他們的試錯成本很高,但也是新興社區電商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對市場而言,似乎一切都沒有變,一切又都是輪回。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