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物流公司在快遞行業鏈中承擔著不同的角色,有上游供應商、有分揀、有裝卸、有運輸、有下游配送、有城市配送等等。
甲方在成本的把控和信息化的透明,利潤越來越低,由幾年前的30%到40%,到現在的10%,甚至更低。
如果市場環境陡變,或者一些無法改變的不可控因素,如疫情、自然災害、國家管控等等,只要供給哪一方斷了,必然價格就高上去了。虧損幾十萬到大幾百萬都很常見。
比如,7月上海疫情,合肥到上海,9.6廂車,由正常運輸成本2100左右,疫情影響價格從3600到7000不等,甲方不會管你的死活,成本增加了2到3倍,一車虧幾千,一個月如果發30車,那么十幾萬的虧損,你跑不了。
很多公司都無法支撐,因而破產了。
商場就是如此殘酷,能生存就活著,不能生存就掛掉。
但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就需要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嘗試去轉型,不要去轉行。
為什么不轉行?
現在哪個行業不競爭激烈?哪個行業不卷?
為什么轉型?
轉型是在現有的模式,去優化組合,創造一個新的賺錢商業模式,去打造 一個第二利潤曲線。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資源、商業模式、團隊、企業文化,提供一些思考,可供參考。
1、銷售模式的轉變,從線下到線上,再從線上到線下。
利用公共流量,比如抖音、快手、視頻號,去引導用戶線上關注,線下消費,當然,要根據自己的產品、資源去合設計你的商業模式、贏利模式、推廣模式。
2、傳統運營向數字化方向運營。
很多企業一提到數字貨,可能想到的是得多少錢、多少人、多少資源才能做起來。
其實,做之前,你要對數字化要有更深的認識,你想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是運力資源最優化,還是人員效率最高化,還是企業管理更高效化。
還有一點,很多公司都有做好的模塊,直接就能用,花點錢就能搞定了。
個人認為:
物流公司數字化無非就三方面的目標:
運力資源
公司管理
各模塊業務配合
3、互聯網+物流方向轉變,主要是指網絡貨運
和第一點不同的是,第一點銷售模式線上化。
這里指的是業務模式平臺化。
這一點還是比較難成功的,主要有三方面
業務體量,一個月幾十到幾百萬的體量太小,平臺意義不大。
運力資源不能共享。
很多平臺都是過單開票,走個過場。
如果真的對接運力,那么就需要投入很多的人、資源、資金等,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而且還做不起來。
司機文化水平有限,APP操作非常困難。
但有一點,是可以實現的,找幾個物流公司合作,建設網絡貨運平臺,共享稅方面的政策返點。
如何操作,比較簡單
物流公司是甲方
司機或車隊或承運商是乙方
乙方通過網絡貨運平臺走訂單,甲方就有足夠多的進項。
同樣,你可以找非常多的甲方加入。
當然,也是有一些難度的,沒有難度,怎么賺錢呢?
總結
我也一直在學習,探索中。我們無法改變市場、改變環境、改變甲方,只能改變我們自己,尋求新的突破。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