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我國深化改革開放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企業穩步“走出去”,境外投資發展邁上新臺階,國際合作新優勢加快培育。
一是利用外資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21年底,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同時,支持企業合理使用國際資金,有力支持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企業“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境外中資企業從2012年末近2.2萬家增長到超過4.5萬家,境外投資存量從2012年末0.5萬億美元增長到超過2.7萬億美元,促進了我國與東道國互利共贏。
三是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起步。全面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并覆蓋全國所有口岸,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四是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為重要方向,以規則標準“軟聯通”為重要支撐,以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為重要基礎,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的互利共贏。
關于《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推進狀況
今年上半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關于這項工作的推進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蔣毅介紹稱,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運轉基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動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市場規模效應進一步凸顯。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6億戶。
二是市場基礎制度持續完善。
三是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勞動力和人才流動渠道進一步暢通,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加強,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穩步發展。
四是市場環境和質量明顯提升。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3年的第96位躍升至目前最新的第31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現在的第12位。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項系統工程。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一方面,堅持目標導向,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壓茬推進統一市場建設。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科學把握好市場規模、結構、組織、空間、環境和機制建設的步驟與進度,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總體進展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開創性地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偉倡議。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國家發展改革委開放司副司長張明介紹稱,一是共建朋友圈不斷夯實。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斷鞏固擴大合作范圍。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已先后寫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
二是設施互聯互通不斷深化。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穩步推進,一大批重點合作項目落地生根。中老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客貨運輸量穩步增長;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諾段順利通車;雅萬高鐵最長隧道實現全隧貫通;瓜達爾港具備了全作業能力,正在成為區域物流樞紐和臨港產業基地。中歐班列開辟了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為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是經貿交流與合作不斷發展。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市場不斷開拓,實現了各國互利共贏發展。截至2022年8月底,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約12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我國已累計與30多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協議,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
四是新興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拓展。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深化數字與創新國際合作,打造了一批創新合作的新亮點。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抗疫協作,與共建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為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作出積極貢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印發實施《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
五是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不斷完善。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逐步建立起多元、穩定、可持續的“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有效拓展了與共建國家資金融通。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業務量、影響力穩步提升。
六是人文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
關于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介紹稱,在加強價格監測預警的基礎上,著力健全保供穩價體系,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本地自主保障能力。
二是促進產銷銜接流通順暢。推動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強化跨區域合作,開展聯保聯供。暢通產地采購、道路運輸、終端配送各環節物流。指導各地采取減免批發市場進場費等措施,努力降低流通成本。
三是增強儲備調節能力。建立成品糧油、豬肉、北方城市冬春耐儲蔬菜等儲備并充實在庫,發揮儲備調節作用,及時投放儲備,保障供給。
四是保障終端市場供應。指導大中城市發揮骨干流通和零售企業作用,提升市域配送能力,確保終端市場貨源穩定、貨架充足。鼓勵地方積極建設平價商店、惠民生鮮超市等,開展平價銷售,穩定市場價格。
五是切實做好兜底保障。多次完善價格補貼聯動機制,擴大保障范圍,加大補貼力度。
經過各方面努力,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調控機制逐步完善。二是重要民生商品量足價穩。三是物價總水平在合理區間運行。
關于境外投資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的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資司副司長夏晴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企業按照市場化商業化原則開展境外投資,在參與國際經濟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為“四個促進”。
一是促進產品、服務、技術、品牌、標準“走出去”。2013年至2021年,境外投資累計帶動出口超過1.1萬億美元,境外中資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7萬億美元。
二是促進初級產品供給。我國企業與外方合作開發石油、天然氣、銅、鋁等礦產資源,擴大了全球初級產品總供給,為維護大宗商品市場穩定、保障能源資源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銜接。我國企業與外方共商共建基礎設施,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老鐵路建成通車,雅萬高鐵建設穩步推進,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阿聯酋哈利法港等境外合作港口穩健運營。
四是促進我國與東道國共同發展。我國企業通過境外投資獲取資金收益,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和利潤匯回。近幾年,多數境外中資企業實現盈利或盈虧平衡。
關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開放司副司長張明表示,下階段,各方將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扎實推進8方面重點任務,共同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一是著力強化統籌管理。凝聚形成共建“一帶一路”強大合力。
二是著力鞏固合作基礎。深化互聯互通,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深化貿易暢通,繼續擴大三方或多方市場合作,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資金融通,深化人文交流等。
三是著力拓展合作新空間。適應全球發展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新要求,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加強抗疫國際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發展“絲路電商”,實施好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四是著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暢通安全的陸上通道,優化海上布局,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支撐。加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銜接,推動來源多元化。
五是著力優質打造標志性工程。建設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加強統籌謀劃,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切實保障中歐班列運行通道暢通。
六是著力全面強化風險防控。
七是著力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
八是著力加大跨境反腐力度。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