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的吉林省和龍市,宛如一片柞葉,鋪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延邊州)南部的對朝邊境線上。
邊境沿線村屯分散,一條崎嶇蜿蜒的公路,盤旋圖們于江邊。在這條路上,鄉郵員張印平已奔波了13年,從自行車、摩托車到面包車,投遞總里程超過25萬公里。
今年51歲的張印平,是土生土長的和龍人?!昂妄垺睘闈M語,意為“兩山夾一溝”,市內高山峻嶺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086座。
2009年4月,張印平進入松下坪鄉郵政支局當鄉郵員,開始在邊境線上的投遞工作。
當時的路況并不好,前往青山村的路段,還是沒有改造的土路,彎急坡大,自行車上坡蹬不動,下坡不敢騎。即使后來換成摩托車,冬天也只能在冰天雪地里推車前行,原本1個多小時的路程往往要花費4個多小時,人被凍得甚至說不出話來。
2015年,延邊州人民政府先后印發《關于支持快遞下鄉的實施意見》《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實施方案》,大力支持快遞下鄉和農村電商發展,延邊州郵政管理局以此為契機,為郵政企業爭取到末端派送車輛補貼300萬元,推動實現農村地區投遞汽車化。
2016年,松下坪鄉郵政支局的投遞業務合并到和龍市郵政分公司投遞班,張印平開始駕駛面包車投遞,負責松下坪鄉(每天)和南坪鎮高嶺村、龍城鎮土山子村(隔日),涵蓋18個行政村、31個自然屯,投遞里程180余公里。
南坪鎮位于和龍市東南部的對朝邊境線上,鎮內地廣人稀,多高山大河,氣候冷涼;龍城鎮在和龍市中部,地處長白山東麓,位于海蘭河上游和圖們江支流紅旗河流域,多為山區和半山區;松下坪鄉位于和龍市西部的煤礦區域,地勢平緩。
東南部、中部、西部,轉到市郵政分公司投遞班后,張印平就這樣開始了漫長的“環和龍跑”,“真的是任重道遠”。
張印平每天7時準時到投遞班,進行報刊、郵件快件的分揀、錄入,然后出班,“上班有準,下班沒準”。2018年,老母親過世時,他也只請了2天假處理后事。
2020年,延邊州郵政管理局以郵快合作方式大力推進快遞進村,張印平的投遞量驟然加大,由原來的每天60余件增至200件左右。
因為投遞里程長,中午無法趕回公司食堂吃飯,張印平經常帶著干糧和水,累了餓了就坐在路邊對付一口,“有時候忘了帶吃的,一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就只能餓著”。
在邊境郵路投遞,辛苦都是小事,最怕的是惡劣天氣,雨雪霧天路況不好,只能眼睛緊盯著路面一點點前行。“經常會遇到道路沖毀、山石滑坡等,路面有落石我都會下車搬開。”張印平說。
2016年,延邊州遭遇臺風“獅子山”襲擊,張印平投遞的南坪鎮高嶺村成為重災區,道路損毀嚴重。為將郵件快件及時送到村民手中,原本60多公里的路程,張印平硬是繞行120多公里后,步行2公里到達高嶺村。收到郵件快件的村民既驚訝又感激:“這種情況都能按時送來,真沒想到。”
從事投遞工作13年來,張印平始終保持安全行車零事故。
雖然投遞區域在偏遠地區,平時服務對象都是農村散戶,但不論誰打電話說要寄件,張印平都會以最快的速度上門。
松下坪鄉工農村村民藺維亭的家距離鄉郵政支局并不算遠,他每次寄件都要等張印平來,“不是懶得走那幾步路,而是習慣了找他寄件”。
南坪鎮高嶺村下轄12個自然屯,村民居住分散,老齡化嚴重。村里只有一個小超市,村民的生活用品和急需品只能到和龍市去買。
這幾年,高嶺村的養殖戶多了起來。張印平去投遞時,總為村民捎帶生活用品和獸用藥品,幫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換液化氣,為沿途邊境哨所的官兵捎日用品,面包車上堆滿大包小裹。
一次,張印平送件到松下坪鄉工農村時,村里的陳大娘托他將女兒給買的智能洗衣機從市里捎回來。第二天,張印平不僅將洗衣機送到陳大娘家,還幫著安裝調試、教她如何使用,前后忙活1個多小時,一口水沒喝就走了。
陳大娘過意不去,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和龍市郵政分公司。公司領導找張印平了解情況時,他還一臉蒙:“鄉里鄉親的,能幫就幫了。有啥可感謝的?”
工農村村民耿大爺,是一位獨居老人,經常犯糊涂,但對經常關照他的張印平非常信任。一次,耿大爺家里因電線老化停電好幾天,也不找人來修理,直到在村里看見張印平,上前拉著他就往家走:“我就等你來?!?/span>
張印平將電線接好后,打開冰柜查看通電情況,發現里面的東西已腐爛變質。他強忍著臭味,細心將冰柜清理干凈,囑咐耿大爺不要亂吃東西,“有事一定讓鄰居給我打電話”。
投遞途中,經常撿到手機、錢包等物品,張印平每次都千方百計尋找失主,也不接受任何感謝。今年春季,和龍市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張印平主動報名當志愿者,每天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只要村民有需要,什么時候我都在?!睆氖峦哆f工作13年來,張印平多次受到和龍市郵政分公司表彰,還被評為延邊州郵政行業第二屆“最美快遞員”。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