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不好運費低”是最近貨車司機們共同的焦慮,肩負著養家糊口、還貸款的壓力,很多貨車司機都發出感嘆:貨運行業的春天何時會到來?
公路貨運總量下降明顯
車多貨少成運價低迷主因
車多貨少,供大于求,是當前運價持續低迷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從2011—2022年中國公路貨運總量走勢圖就可看出。據有關部門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公路貨運量從2011年開始一路攀升,到2019年底達到階段性頂峰,達到了416億噸,同比2011年增長了近50%。但從2020年開始,中國公路貨運總量開始下跌;2022年的全年公路貨運量下跌到和2017年的持平。
隨著“訂單荒”在全球蔓延,加上運力的逐漸恢復,供需缺口收緊,運價可謂跌至“谷底”。
據了解,公路貨運需求減少的同時,貨車運力卻在不斷增加,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貨車數量為1351萬輛,2021年為1173萬輛,貨車數量貌似減少了,但實際上貨車的總噸位數大幅上升,從2016年的10827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17099萬噸。大型貨車的增加削弱了對車輛數量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的政策影響下,“公轉鐵”“公轉水”等直接導致公路貨運占比連續下降。數據顯示,2018年,公路運輸完成貨運量占各種運輸方式貨運總量的78.2%,在綜合運輸體系中仍占主體地位。但是到2020年公路運輸占比降低到了73.8%,同期鐵路貨運量占比由2017年的7.8%提高至2021年的9.2%;水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長23.4%。
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下滑 貨源減少致“水降船低”
5月31日,據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5月份,制造業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8.8%、54.5%和52.9%,分別低于上月0.4、1.9和1.5個百分點。三大指數連續兩月不同程度回落,制造業PMI下滑了三個月。
物流一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今年以來,大宗貨物運價持續下跌。短途貨運司機王師傅如此感嘆,50公里之內的運價從年初至今已經下跌5次,運費從20元/噸跌至現在的15元/噸。
“相同線路的運費,目前的價格比10年前低30%~40%。從安徽到上海的運輸,10年前運費大概120元/噸,現在是80-90元/噸。”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也這樣感慨。
運價跳水,其實是“車多貨少,供大于求”的直接表現。疫情三年,加上動蕩的國際形勢,對外貿的影響很大,部分物流園也有不少貨車停滯。今年以來,物流市場整體運行處于波動性復蘇的過渡階段,貨量不足的狀況尚未得到明顯緩解。可周轉的貨源驟降,導致貨車司機雙向線路的貨源也隨之大幅下滑,運費自然“水降船低”。
據今年3月發布的《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60.39%的貨車司機認為運價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貨源不足。
壓制運價的主要原因,從運力供給端和產業需求端兩個維度來分析看,綜合有三點因素。第一是市場運力恢復,貨量縮減,運價下跌;第二是外貿疲軟,產業轉移,國內產能恢復緩慢;第三是市場出清加速,運力產業格局逐漸清晰。
有專家指出,要推動成本運價合理化。加大供給側調節力度,減少無效供給、違規供給、失信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水平,做好成本、服務、安全的平衡,實現優質優價供給。優化供給運輸組織,發揮平臺作用,合理引導和調節運力流轉,紓解過熱地區過剩運力,平衡市場供需余缺。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現階段運價低迷,正是一次行業出清的過程。不過這只是陣痛,隨著市場發展規律和國家相應政策的出臺,運價將會趨于一種“動態平衡”的向好狀態,貨運行業的春天終將到來。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