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人元旦購物新方式:上美團購物,深圳逛山姆選順豐送貨
最近一個月,整個香港股市一直習慣性低迷;但是,美團的表現卻非常搶眼:就在上周,港股美團的股價累計漲了近7%,不能說一枝獨秀,也算是逆勢而為吧。
這說明了什么?
從宏觀上看,從長期來觀察來看,市場對美團后期的發展相當看好,很多人都相信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
從微觀上看,上周正處于圣誕節、元旦節慶的“雙旦”期,包括香港本地生活市場在內的消費需求集中得到釋放;而從最新的數據來看,最近以來,香港美團上的各項生活消費指數都在大幅增長,上美團購物,儼然已成為很多香港人新的購物方式。
所以,綜合來看,美團股價此時的逆勢上揚,其實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而香港消費者在美團平臺上的活躍,只是越來越多香港人愛上線上購物的一個縮影。
如果你周末到深圳的一些山姆會員店,就會發現,那些很多推著滿滿一車商品排隊等著結賬的,都是一些說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的香港人。以至于很多深圳人都在感慨:“周末的山姆,現在是香港人的天下”。
而且,這些周末在深圳山姆店購物的香港人,一般都是攜全家集體到深圳購物,然后拎著大包小包從深圳的各個口岸將必需的生活物資等運送到對面的香港。
香港人源源不斷地涌進深圳山姆等地方,也讓一些內地快遞公司看到其中蘊含著的巨大商機。
出手最快的是順豐,就是幾天前,順豐就針對深圳山姆推出了“深港半日達”服務:這個服務推出后,以后香港人在深圳山姆購物,再也不用大包小包肩挑背扛地過關了,只需要將東西交給順豐,留在深圳吃過中午飯,瀏覽一下當地的景點,晚上回到家時,白天在深圳買的東西已經送到香港的住所了。
說起來,順豐率先和山姆聯合推出“深港半日達”服務,也很好理解。
在一眾內地快遞公司中,順豐和香港的淵源是最深的,它在香港市場的布局也是最完善的。
也就是說,香港人在內地山?掀起消費的熱潮后,順豐只需要針對這一塊稍微調整一下業務形態,就可以實現香港消費者在內地購物時和順豐的無縫對接了。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出:如今香港人的購物方式,已然發生了明顯變化。
2、香港電商市場迎來發展新機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長期以來,香港人對電子支付、電商平臺購物這些事是不感冒的。
就算現在,在香港,除了功能比較單一的八達通,通關的香港巴士使用最廣的還是現金,在內地菜市場基本實現了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今天,香港的菜市場、的士行業、餐飲等服務行業,現金支付仍然是主流的支付方式。
但是,隨著這些年內地和香港之間在各個方面交流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香港人認識到內地商品在性價比等方面的優勢,“香港掙錢,內地消費”的觀念開始抬頭,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新的改變。
比如說,現在香港的一些出租車公司已經引入了支付寶系列,就算去香港時沒有準備港幣,只攜帶一部手機也可以走遍全香港。
就連上文提到的深圳山姆會員店,也上線了線上店鋪,香港人通過線上店鋪下單,也能暢通無阻地選購深圳山姆會員店的商品。
新的消費需求,帶來一個不斷增長的香港電商市場。
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整個2022年,電商銷售額占到香港零售額的10%,年增長率達21%;市場調研報告《Statista
Digital Market Outlook》的數據 也顯示,一半以上的香港市民每周會都通過網絡購買服務或產品。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香港,就像十幾年前的內地,電子商務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也給內地快遞公司帶來更多的機會。
其實,作為一個現代化國際都市,香港的海運、空運、陸運都非常發達,和內地一些主要城市相比,其物流行業的基礎配置也并不落后,但是長期以來,香港本地快遞的發展卻并不快。
一個主要的原因,香港的定位是全球物流樞紐中心,也就是說,國際物流和跨境運輸才是發展重點。
其次,相對內地,香港的人工成本、倉儲成本等更高,也是導致本地快遞市場難以擴大的原因之一。
而在順豐、美團等內地快遞公司進入后,依托內地的人地優勢、深圳等香港周邊城市的倉儲優勢,近年來,香港本地生活市場的體量也一步步激發出來。
比如說,今年5月,美團在香港推出外賣平臺KeeTa,并且在香港各大手機應用商城上架了獨立App。目前,KeeTa將香港人口密集的旺角、大角咀等地作為重點開發市場,后續將逐步拓展到更多區域,最終實現對整個香港的全覆蓋。
KeeTa等內地外賣平臺在香港的上線,也對包括Foodpanda(富胖達)、Deliveroo(戶戶送)等香港本地外賣平臺而言,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畢竟,美團是國內第三大互聯網平臺,其發展還處在上升的勢頭,不論是在洞察消費趨勢、營銷活動策劃、有步驟占領市場等各方面,執行力都可圈可點。
對更多的內地快遞公司而言,此時香港電商市場,無疑是一片藍海。
3、2024年,內地快遞公司激戰香港電商的元年
香港外賣市場的潛力有多大?以外賣市場為例,目前,香港外賣市場的交易量只占整個餐飲行業大盤的8.3%,而在內地,這個數據約22%。
也就是說,只要內地快遞公司將降成本、提效率中的任何一個做好了,就有可能迅速搶得香港的快遞市場的部分份額。
而從越來越多香港人上美團購物,越來越多香港人占領周末深圳山姆會員店等現象來看,香港消費市場,包括電商消費市場的潛力,還遠遠還沒有激發出來。
面對著這樣一個“蒸蒸日上”的香港市場,在本地增長即將達到瓶頸的背景下,很多內地快遞公司也開始了在香港市場的戰略布局。
比如說,順豐。
順豐集團財報顯示,如今順豐在香港已經搭建起1500多個營業點、順豐站點、智能柜以及合作便利店,各類自提點已經遍布全港。
在港基礎設施成型后,順豐也得以在當地從容推出各種升級服務。
今年5月,順豐首次開通個人寄遞水蜜桃至香港的直達業務,水蜜桃在寧波口岸裝箱后,兩天內就可以運抵香港。
今年10月,順豐宣布跨境集貨轉運平臺“順豐集運”全面升級,即通過將更多包裹集中在一起發送的方式,縮減整體運費的同時,送貨速度也沒有慢下來。
其中,針對香港地區,推出了“全港可上門,最快當日達”的服務標準——這個標準,甚至比內地的標準還要高一些。
順豐之外,菜鳥在香港也是動作不斷。
早在2018年,菜鳥就在香港起網。如今,菜鳥在香港已搭建起一張包括11座分撥中心、750多個菜鳥自提點、運輸干線、本地自營車隊等的覆蓋全港的自營物流網絡。
今年7月,菜鳥在香港推出“次日達,晚到必賠”服務,從內地發往香港地區的商品,最晚第二天就可以送達用戶手中。
2個月后,菜鳥又下調了淘寶香港站的直郵門檻,重量500克及以下的輕小件商品的運費低至6元。
經過這一系列的戰略升級,菜鳥在香港地區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回報:今年上半年,菜鳥在香港的集運包裹量比去年增長了20%以上。
當然,從一個更長的時期來看,順豐、菜鳥、美團在香港快遞市場的拓展,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從這個角度而言,2024年,可以稱之為內地快遞公司激戰香港電商的元年。在順豐、菜鳥們的示范效應下,未來,越來越多的內地快遞公司到香港市場掘金,也將成為一個必然趨勢。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