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出海四小龍風頭大盛。拼多多的海外平臺Temu上線僅一年多就迅速趕上,勢如破竹,訂單量與GMV持續狂飆。11月,拼多多發布財報,其市值一度超過阿里,再次成為全網焦點。盡管并未披露海外市場數據,但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事實已經擺上臺面:拼多多增長的背后,是Temu在海外市場的高歌猛進。
01
上線僅一年,季度營收超百億
Temu出海首站是美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上線。這一年,消費市場環境快速變化,需求疲軟、消費降級,為Temu提供了發展的土壤。Temu上線后,通過超低價補貼和龐大的營銷預算,迅速超越亞馬遜、SHEIN、沃爾瑪,奪得美國AppStore下載榜榜首,連續占據下載榜前三。僅僅兩三個月時間,Temu就成為了美國電商市場的新霸主。
2023年2月,Temu借勢“超級碗”一炮而紅,在北美市場取得成功后,Temu馬不停蹄地向其他海外市場擴張,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歐洲、南美、非洲、中東和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秉持激進的基調,在短時間內成功打開了全球48個國家的市場大門。
Temu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下載量最高的跨境電商平臺,長期占據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下載榜第一名。2023年全年預計將完成140億美元GMV,而市場情緒更為樂觀,有望超額完成150億美元的GMV目標。根據中金的預測,這一數字甚至可能達到180億美元。Temu也被傳制定了2024年300億美元的GMV目標,并計劃在美國市場進一步增加廣告活動預算。
SensorTower在12月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Temu全球下載量突破3億次,北美和歐洲市場占比44%和29%。Temu還成功招募了9萬名商家,提供超過100萬個SKU,其中超過一半的商家來自拼多多主站和多多買菜。這個數字的快速增長也與Temu在全球范圍內的下載量持續領先密不可分。
02
營收飆升,全球擴張,Temu做對了什么?
Temu迅猛擴張的背后,離不開它的全托管模式。Temu的全托管模式是一種賣家供貨、平臺賣貨的運營方式。在這個模式下,賣家只需專注于商品的生產,將商品照片、尺碼信息上傳至平臺,并將貨物送到Temu指定的國內倉。隨后的店鋪運營、產品銷售、定價、引流、倉儲、跨境物流、售后等運營解決方案都由平臺全權負責。
全托管模式的邏輯是工廠—平臺—買家的運行方式,簡化了傳統電商跨境模式中賣家與平臺之間的復雜環節。這種模式下,Temu平臺上的商家主要采用VMI模式(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和JIT模式(Just In Time)。
VMI模式是一種“先備貨,后上架銷售”的備貨模式。賣家在這種模式下需要向Temu申請備貨,獲得倉位后將貨物送往Temu的倉庫,由平臺負責倉儲,然后由Temu按訂單處理發貨。在VMI模式中,賣家只需承擔一半的到倉運費,降低了物流風險,但可能面臨因倉庫備貨不及時導致售賣鏈接下架的風險。
JIT模式是一種“先出單,后發貨”的預售模式。賣家無需在Temu的倉庫備貨,只需通過審核后在平臺進行預售商品。在這種模式下,賣家需要自行將貨物送至Temu的國內倉庫,具有不用備現貨的優勢,但對時效性要求較高,若發貨未達到平臺發貨時效要求,可能面臨一定的罰款。
Temu的全托管模式去除了傳統電商鏈條中的中間商環節,并將營銷、銷售、物流等進一步聚合,壓縮了成本,進而獲得更低的價格優勢,吸引獲客。
由于平臺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廠家直接成為賣家,并且無需自己管理店鋪,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拓寬了客戶和訂單渠道,這對經驗較少的賣家而言,出海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但Tmeu的全托管也并非十全十美,“殺死中間商”以及全權交由平臺管理的模式并非適用于所有賣家。
由于Temu對低價的執著,賣家讓出定價權,為了凸顯更大的競爭優勢,Temu會不斷壓低價格,面對壓價,賣家的利潤空間被擠壓,還要面同行競價的壓力。
平臺上的賣家越多,競爭越激烈,同一類目和賽道的賣家會陷入“內卷”的境地,這主要體現在供應鏈層面的比拼,供應鏈和生產能力更強的大型廠家,會在這場廝殺中更具優勢,而沒有自主、完善的供應鏈的中小賣家可能就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另一方面,雖然全托管模式對新手賣家出海十分友好,但對于有一定差異化優勢、運營經驗深厚的賣家而言,卻并非最優解,這部分賣家依靠自身經營或許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
借助托管模式,Temu吸引了一大批供應鏈上游廠商和工貿一體化賣家,推出豐富的SKU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迅速吸引了海外消費者的關注,Temu也因此很快迎來了訂單量的暴漲。而在這一過程中,Temu全托管模式的一大弊端也迅速暴露出來,由于各個環節的高度集中化,Temu需要承接商家的物流發貨和退貨,這十分考驗物流履約能力。
在發貨方面,商品包裹都匯聚于Temu的發貨倉,一旦訂單劇增,倉儲容量和運轉效率跟不上就會出現爆倉和爆單的情況,而Temu確實遇到過這一難題。在退貨方面,由于海外“7天無理由退貨”的退貨政策,導致海外消費者退貨率高,包裹要退回國內,物流成本過高。所以,目前的Temu在物流方面依然存在短板。
現在的Temu的營銷上依然花費巨大,雖然這一年來的營收增長很快,但仍難以覆蓋高昂的擴張成本,至今仍處于較大的虧損狀態,盈利能力有待提高。與此同時,在Temu極速前進的過程中,還需迎戰同在全托管賽道的其他友商——TikTok、SHEIN以及速賣通,這幾大跨境電商平臺各有所長,面對強勁的對手,Temu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好攻防準備。
03
物流追趕訂單量,降本、加速雙管齊下
在Temu的全托管模式中,物流這一環的成本被壓縮到極致,目前,其物流全程大致上可以分為三段,在各個階段都與不同的物流商合作。
具體來看,Temu的物流主要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是頭程,即廠家將貨統一配送至Temu的國內的倉庫,這一段中短途的路程主要由快運、快遞公司來承擔運送,根據此前媒體報道,跨越速運、順豐、安能、壹米滴答、中通、韻達、德邦、百世等都是Temu的承運商;其中,跨越速運、順豐的業務量最大。
Temu在國內的倉庫多分布在廣東省,據2023年10月《晚點財經》的不完整統計,Temu當時就已經至少有30個倉庫了,其中廣州有12個、肇慶8個、佛山5個,其他分布在東莞、清遠、中山,基本位于郊區現成的物流園區,每個地址可能有不止一座倉庫。自國慶以來,廣州等地的倉庫也一直處于持續招聘當中。
第二段是中長途的國際干線運輸,以航空干線、跨境小包為主。對于Temu而言,這一段路程的主要合作物流商是極兔和云途物流。
在空運干線方面,Temu的成本優化策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Temu主要銷售的是小體積、重量輕的商品,這類商品大多數來自其尾貨資源,價格比較低,再加上Temu的全托管模式在運輸時效上較為寬松,可以選擇運費最低的發貨日,從廣州到美國的小包裹運費可控制在幾十美分,且可以通過整批運輸進一步降低成本。其次,Temu會將體積大的泡貨與相對占地較小的重貨搭配發貨,以充分利用飛機的載重空間,節約運費。最后,Temu在航班選擇上優先考慮尾貨航班,所謂尾貨航班是指飛機在已經盈虧平衡的情況低價出售剩余的運載空間,通過這一步Temu可以進一步壓縮空運成本。
基于以上考量,Temu的集貨地點一般會選擇在航班密集、貨源集中以及能提供重貨搭配的區域。其收貨倉庫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也是由于廣深港一帶航空貨運發達,產業帶集中,尾貨、重貨資源豐富。需要注意的是,Temu自身并沒有足夠的重貨資源,因此要與有重貨資源的貨代進行合作。
在運力組成上,Temu的貨運航班以中國本土航司為主,外派以及外國航司的中轉服務為輔助補充。
Temu跨境物流的第三段是尾程配送,即從目的地機場運送到貨主家中的本土派送。在美國,如果Temu的分公司先進口再分銷就需要繳納關稅,所以Temu并沒有在當地建設海外倉,而是通過貨代公司協調當地的物流服務商來完成直接送貨服務,主要是USPS和UPS。將貨物從機場直接送到這些物流商的分揀中心,可以獲得一定的價格優惠,并且,通過與USPS、UPS的進一步談判,Temu仍有望繼續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價格。
此外,Temu在墨西哥建立了倉庫,貨物從中國送達墨西哥,再快速轉運至美國,降低長期倉儲成本,由于沒有關稅,墨西哥政府還可能給予補貼,轉運配送成本比純粹的美國國內配送更為經濟。
根據相關報道,Temu的貨量增長十分迅猛,今年第一季度,Temu由于訂單暴漲而出現爆倉,導致一些倉庫不得不暫停補貨和進行升級;第三季度,Temu的銷售額突破50億美元,每天的出口包裹量超過40萬個,日均貨重達到600噸左右。據海外媒體報道,Temu目前在美國的日均包裹發送量估計在100萬個左右,和SHEIN持平。
為了趕上飛漲的貨量,Temu不得不在物流設施網絡的建設布局上快馬加鞭,持續加建倉庫、招聘人員。Temu已經規劃在美國東部和西部各建一座海外倉庫,之后還與美森、以星、達飛、馬士基、中遠海運等國際知名船公司合作,推出海運快船的運輸服務,配合海外倉的落地,進一步提升物流履約能力,降低跨境物流的成本。
04
總結
一年多的時間,Temu就從零成長為震撼海內外的龐然巨物,在用戶與訂單量持續攀升的同時,Temu的履約物流也開始奮起直追,而要構建起完善的物流供應鏈網絡,并非一日之功。對于Temu而言,目前物流是一塊明顯的短板,然而不管是進一步開疆拓土,還是降低成本、逐步提升盈利能力,履約物流都是其不可繞過的一環,Temu已經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并且已迅速行動,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規劃布局其全球物流網絡。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