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半年開啟“爆改”
今年上半年,北京傳統商超多家門店陸續進入調整期。
目前來看,北京有多家商超都在改造周期內。其中,華聯生活超市宣布將在北京全市范圍內對店鋪業務進行調改,包括商品品類調整和賣場軟裝改造。通州運河大街上的卜蜂蓮花于去年7月底閉店,目前升級改造方案已制定完畢,預計于2025年初恢復營業。除此之外,物美、永輝等多家門店也紛紛進入改造期。當然,有的門店是真的調整改造,還有的門店是借改造之名而徹底關門停業了。
今年7月,有消費者在網上稱“通州運河大街上的易初蓮花關停了”,隨后,有官方稱,通州店租賃合同處于有效期內。此前因項目存在部分手續問題,導致超市改造工程延期。據了解,卜蜂蓮花通州店下一步調改方向也已經明確,卜蜂蓮花作為正大集團旗下零售品牌,正大食品相關負責人透露,卜蜂蓮花通州店規劃改造為社區Mall業態,整體定位為“鄰里生活空間”及“家門口的美食地標”,預計于2025年初恢復營業。8月底,永輝超市宣布首批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店,將在北京等10個城市率先啟動,永輝供應鏈也同步啟動變革,學習胖東來的先進經驗,開發永輝優選玉米油5L、永輝優選潔面柔巾60抽、永輝優選酵素洗衣液3kg、永輝優選草莓水果燕麥脆320g、永輝優選臺式香腸480g等永輝自有品牌產品。除此之外,北京華聯生活超市的調改,包括商品品類調整和賣場軟裝改造(軟裝涵蓋沿墻文字、裝飾畫面等)。其中,肖家河店計劃9月15日完成調改,上地店計劃10月18日完成調改,萬柳店正在進行升級業務討論,尚未確定具體調改計劃。華聯生活超市天通苑店調整后于8月9日開啟試營業。據了解,此次升級調改主要是更換了部分商品的供應商,整體的賣場環境沒有變化。
此外,從物美的調改來看,其中,改造后的物美超市科大店策劃了一系列獨家商品以及爆款單品,比如多點烘焙系列下的“新疆果子大面包”。物美科大店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從商品管理、庫存管理到顧客服務、會員管理,多點DMALL的數字化系統覆蓋門店運營的各個環節。整體來看,面對競爭壓力的自救舉措,傳統商超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但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看來,圍繞貨架運營的傳統商超轉型最難的就是要做組織變革,最大的痛點也在于此。陳立平表示,傳統商超的經營模式還是按照過去KA制、高度依靠上游品牌商的慣性來運營,且上游品牌商也高度依靠這些傳統商超來活著。同時,入場費等制度也導致整個上游供應商的新產品開發能力變弱,產品推出速度很慢。整個運營成本很高,也降不下來。
“這些年,即便這些傳統商超一直在嘗試轉型、變革,但他的基因沒有變,這也不容易改變。我覺得這些商超自己現在是想變,但變不了。”陳立平表示。
02
商超承壓持續
從數據看,今年上半年,商超的情況仍不容樂觀。
1—6月份,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超市零售額同比增長2.2%,與去年基本持平。據壹覽商業統計顯示,2024上半年閉店的企業中,超70家企業屬于商超業態,總閉店近500家。富迪超市因經營困難關閉所有門店,涉及門店百余家,永輝超市關店38家,華潤關閉了包括華潤萬家、蘇果、blt在內的21家門店。
像沃爾瑪、步步高南城百貨、世紀聯華這類老牌超市,公布的閉店原因大多為租約到期。1996年,沃爾瑪在深圳羅湖開出了中國大陸首店;2001年,南城百貨在南寧開出首店;世紀聯華的出現也可以追溯到1991年。彼時,大多商超物業的期限為15—20年,隨著租約到期,面對高額的房租和物業老化后需投入更大成本進行維護的兩大痛點,即便這些商超品牌曾擁有輝煌的歷史與業績,也不得不選擇結束營業。
沃爾瑪就關閉了至少17家門店,包括南京首店(新街口店)、江西首店(南昌八一廣場店)、南充首店(南充五星店)等經營了超10年乃至超20年的門店。步步高南城百貨國展店和安廈店也于上半年關閉,正式撤出柳州市場。此外,隨著電商、社區團購等多渠道沖擊,以及自身經營不善等因素影響,一些門店經營效益大幅下滑,企業最終選擇關閉止損。4月16日,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宣布停止所有門店業務,徹底退出市場。這家超市品牌已有29年的經營歷史,高速發展期有15家門店。今年以來,零售行業競爭加劇,商超業態持續承壓。
例如,永輝超市在中報里坦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變化,同時廣大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服務和購物體驗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客流和客單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中百集團則在業績預告中表明,電商發展、近場零售等導致線下商業大賣場客流量、客單價同比減少,公司營業收入下滑;同時為應對行業低價競爭,公司加大促銷力度,致使毛利率有所下降。此外,不少公司都指出關停扭虧無望的門店拖累中期業績表現。關店為止損,調改為盈利。面對復雜嚴峻的行業形勢和連年下滑的業績指標,各大商超企業紛紛將調改作為改善經營狀況的核心策略,關于門店調改的相關表述出現在公司中報的突出位置。
對此,在業內人士看來,轉型并不是簡單的單一維度的問題,而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化的問題。
而目前傳統商超改造升級主要有兩條路徑:
一是,加速布局倉儲會員店模式,如高鑫零售也加快了在了倉儲會員店的拓展。隨著9月10日無錫M會員店的開業,其全國門店數量已經擴至6家。
二是,“胖東來式”改造,這一路徑分為兩大流派:其一是由胖東來直接參與或指導的改造項目,如步步高、永輝超市等,借助胖東來的理念與經驗,實現服務品質與顧客體驗的質的飛躍;其二則是企業自主學習胖東來模式,如旺中旺、中百倉儲等,通過內部創新與優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大賣場。無論是加速倉儲會員店的布局,還是“胖東來爆改”的實踐,都說明了傳統商超在業績持續承壓的當下,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陣痛期。
03
如何讓日子好過?
隨著零售行業細分,大賣場的經營變得不再討喜,經營者試圖通過改變傳統大賣場的思路,讓日子過得稍好一些。在業內人士看來,大賣場依舊有存在的必要,業態想要一次漂亮的轉身需要融合更多零售的功能,服務、商品品質等方面也必須做出提升。而如何在低價格零售時代,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在陳立平教授看來,性價比對所有零售業態來講都是一個必答題。他表示,在大環境的驅使下,整個零售業都得考慮把價格降下來,才能談活下去的問題。所以,傳統商超既要做到性價比,同時也要做好服務,把價值創造出來,需要從三個方面做好提升:
第一,提升商品質量;
第二,提升商品鮮度;
第三,在老齡化、少子化、獨身化的人口結構下,特別是大城市,在SKU和包裝上要做到多品種、量要小。
“在商品上,外資折扣店比較火爆的山姆、Costco積累的是全球資源,質價比本身就很高,相對于外資,對于傳統商超經營最難的一點其實是創造一些新的吃法。”陳立平表示。
對比外資企業來講,本土商超要比外資商超差一些新的吃法、新鮮的一些口味。而本土超市想做突破,必須在產品創新上。在他看來,貼牌的東西根本解決不了實質問題,或許能吸引一部分消費者,掙點小毛利,但解決不了刺激消費的問題,帶動不了消費。這也是傳統商超與近兩年火爆的山姆、Costco最大的一個區別。“另外,談競爭的話,傳統商超存在著很大的欠缺。例如,你跟外資拼價格,外資跟你拼質量,你跟外資拼質量,外資跟你拼創新、拼迭代。”陳立平表示。結合當前的經濟背景,對比在經濟大蕭條時,日本、美國的經驗來看,他們當時的做法,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產品創新,而產品創新就是創造新的吃法。以當時最典型的案例7-11來看,在2013年,7-11正式在店內開始售賣咖啡,當時,店里售賣咖啡的最大難處就是咖啡的提萃。例如,美式咖啡提萃之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但過去提萃技術一直很難掌握,后來7-11突破了提萃技術,把咖啡引入到便利店,過去在咖啡店500日元喝一杯的咖啡,在便利店花100日元就可以喝到一杯現磨咖啡。消費者開始蜂擁至便利店喝咖啡,一杯咖啡刺激并帶動了整個便利店的快速增長。
7-11僅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創造銷售出4.5億杯的奇跡。隨之,其他品牌的連鎖便利店也緊跟熱點,投入便利店咖啡機開始售賣現磨咖啡,讓整個便利店咖啡市場迅速達到了一年13億杯的巨大規模。后來,差不多有5年之隔,7-11便利店又推出其研發的新品炸雞,既能解餓又能下酒,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人,就連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購買的隊伍。現在,7-11又在店內嘗試小型酒吧。“這就是產品創新。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新的吃法,新的商品,它能帶動整個零售業可持續發展。”陳立平表示。
反觀當下“爆改”的傳統商超,除了場景的升級改造之外,或許應該多想想如何持續在產品創新上多下功夫。
本文來源于靈獸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