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順豐發布公告表示,順豐正在進行申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相關工作,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于9月12日舉行上市聆訊,審議順豐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簡言之,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審閱公司的上市申請。
這一赴港上市進展表明,順豐離登陸港交所又進了一步。幾天后,又一消息傳出,豐巢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華泰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眾所周知,豐巢由王衛擔任董事長的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控股。
在集合了順豐控股、順豐房托、嘉里物流、順豐同城四家上市企業后,王衛即將收獲第五個上市企業??梢?,王衛帶領的順豐,在深化快遞、物流、供應鏈等領域的業務布局后,又一次將目光重點鎖定在末端。盡管當下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競爭都異常激烈,但王衛的事業仍在不斷擴容。
顯然,在資本市場上,一個物流領域大規模的“順豐系”大船正逐漸鑄就,而王衛已成為這一艘大船的掌舵者。
豐巢上市,只為做大末端蛋糕?
自沖擊IPO以來,關于豐巢的消息就沒有停過,而且還以相關話題“豐巢三年虧損近40億”“豐巢靠滯留金三年半營收8個億”等登上熱搜榜。那么,豐巢到底表現如何,不妨先看一下其招股書透露出來的經營數據。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豐巢收入分別為25.26億元、28.91億元、38.12億元,分別錄得凈虧損約20.71億元、11.66億元、5.42億元。換言之,其2021年至2023年共虧損近40億。關于其中原因,豐巢稱主要是由于投資建設及運營豐巢智能柜網絡產生的巨額成本及開支。2024年前5個月,其錄得凈利潤7160萬元,剛剛扭虧。
此外,招股書還顯示,三年半時間里,其旗下核心快遞柜業務憑借包裹滯留費營收超8億元。那么,豐巢的這“超8億”的滯留費用是如何來的?據悉,豐巢自2020年開始向用戶收取暫存費用,即滯留金,超出18小時免費暢存期之后,將按每12小時收費0.5元,3元封頂。若按照最低收費0.5元計算,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5個月,豐巢滯留包裹收取暢存費分別為2.15億元、2.30億元、2.59億元與1.04億元,占同期營收的8.51%、7.96%、6.79%、5.46%。
除了包裹滯留費用,豐巢的營收還主要來自快遞端。據悉,截至2024年5月底,豐巢累計為3.68億名消費者及350萬名快遞員提供服務。豐巢末端配送服務向快遞員收取每件包裹0.2元至0.4元之間的服務費。2021年至2023年,快遞末端配送服務實現的收入分別為14.55億元、16.86億元、18.3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從2021年的57.6%漲至2022年的58.3%,但在2023年開始下滑降至48.2%。截至2024年5月底,該項業務實現營收7.77億元,營收占比下滑至40.8%。
上述數據為營收數據,再來看豐巢的設備規模數據。截至2024年5月末,豐巢共擁有33.02萬組智能柜,2990萬個格口,覆蓋中國31個省份約20.9萬個社區;洗護工廠網絡包括位于廣東中山的一家自營洗護工廠及位于中國25個省份的135家第三方洗護工廠?;谌绱艘幠#瑢τ趯崿F盈利,豐巢招股書解釋主要是由于快遞末端配送服務的盈利能力增長、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及增值服務的增長,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
對于虧損多年、剛扭虧的豐巢,順豐從來沒有放棄過。而今還將助力其赴港上市,因為豐巢上市對順豐而言,不僅有助于其在資本、業務、品牌、市場份額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還將為順豐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比如,豐巢一旦上市可為順豐帶來直接的資本注入,有助于順豐緩解資金壓力,增強其在物流領域的整體資金實力。上市后的豐巢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進一步降低順豐的財務成本,優化其財務結構。豐巢作為順豐在末端物流領域的重要布局,其上市還將加速順豐在末端物流市場的拓展,提升整體物流服務的效率和覆蓋面。畢竟順豐與豐巢在業務上具有較強的協同性,豐巢的上市將進一步強化順豐在物流產業鏈上的布局,推動順豐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所以,對于王衛而言,必須小心謹慎的打好豐巢上市這張牌。畢竟前不久極兔調低港股募資規模、以及阿里巴巴主動叫停菜鳥分拆上市計劃。在順豐赴港二次上市的關鍵時期,各方對于豐巢的上市似乎并不那么看好。因為今年初《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其中規定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放進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將處以1萬至3萬元罰款。此類法律法規不僅會困擾快遞企業,也將為快遞柜運營商帶來更高的合規成本。
當然,一旦豐巢順利上市,其將有望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更快速的發展。同時,隨著電商行業的持續增長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豐巢也將借助資本的力量繼續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領域,以滿足市場需求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于上市,順豐的步子有點快
正如前文所言,順豐、順豐房托、嘉里物流、順豐同城均已經登陸資本上市。
先來看順豐。據順豐發布2024年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順豐總營業收入達成1344億元,同比增長8.1%;總件量達成62.4億票,同比增長6.3%(若不含豐網業務,件量同比增長1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1億元,同比增長15.1%。值得注意的是,順豐非主營物流及貨運代理的業務凈利潤在今年上半年增速迅猛,同比上漲2863.72%,這些業務包括了順豐的投資、產業園以及其他總部職能板塊。
再來看順豐房托。據順豐房托發布的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的收益為2.22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此外,可供分派收入達到1.19億港元,同比增長1.9%。每基金單位分派金額為14.71港仙,派息率維持在100%。對于增長的成績,順豐方面表示,隨著電商行業的不斷擴張,物流地產的需求也在持續上升。順豐房托通過資產配置的優化和運營效率的提升,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
再來看順豐同城。據順豐同城公布2024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收入近68.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9.6%,總單量同比增長超過三成。順豐同城擁有人應占的凈利潤創歷史新高,約6217萬元,同比增105.1%,超過2023年全年水平。在順豐的半年報也能看出:同城即時配送成為順豐今年上半年收入增幅最突出的業務,同比增長18.1%;利潤表現上,同城即時配送業務的凈利潤增速較大,同比上漲105.1%。
最后來看嘉里物流。據嘉里物流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10%,至254.32億港元;核心經營溢利同比上升11%,達12億港元;核心純利同比增長5%,達6.06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大增126%,至8.31億港元,其中包括已終止經營業務產生的溢利2.41億港元。
上述四家“順豐系”的上市企業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順豐的綜合性發展貢獻了不同領域的力量,其也通過多元化的發展戰略和資本運作手段,不斷鞏固和擴大其在全球物流行業的領先地位。
那么,曾經說堅決不上市的王衛,為何手里的上市企業越來越多?其實是可以從其發布過的財報看出端倪的。根據財報整理,2018年末至2023年末,順豐控股的負債規模從347億元攀升至1182億元,資產負債率從48%上升到53%。截至2024年上半年,順豐控股的總資產規模達到2198.65億元,總負債達1209.5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5.01%。當然,順豐作為重資產布局企業,在機場建設、樞紐打造、網絡完善、飛機購買、運力添置、員工福利等方面的耗費在不斷增加。
因此,不論是順豐自己二次上市,還是旗下控股企業上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成本與負債率高漲的壓力,而且也將為順豐深耕各細分領域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正如近日消息,在阿提哈德航空公司董事長Mohamed Ali Al Shorafa和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的見證下,阿提哈德航空與順豐航空正式明確成立合資企業計劃,雙方將通過該合資項目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深化在航空貨運領域的合作,為全球客戶打造更為全面的物流解決方案。這些都是需要巨額的資金作為后盾,順豐才能實現發展的進階。
如今,順豐鑄就的這艘船越來越大,已經從最初的單一快遞業務,擴展到了包括快運、冷運及醫藥、國際、同城急送、供應鏈及倉儲、金融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綜合化的物流服務體系。那么接下來,王衛還會將哪一領域的企業推向資本市場呢?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