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抗沖擊能力和發展韌性,供應鏈協同在復工復產中彰顯了其柔性和韌性。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體現著整合與協調思想的管理模式。它要求組成供應鏈系統的成員企業協同運作,共同應對外部市場復雜多變的形勢。為幫助企業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相關部門也多次發文為企業發展助力,其中多次提及供應鏈數字化發展。供應鏈數字化發展正在成為企業打造高效一體化供應鏈的必由之路,也正在成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開第二發展曲線的必然要求。
定義數字化供應鏈
美國的史蒂文斯(Stevens)認為:“通過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流就是供應鏈,它開始于供應的源點,結束于消費的終點。
隨著消費需求的逐步提高,以及市場競爭的越發激烈,供應鏈趨向于向全球化和復雜化演變。基于此,企業的發展也將依托更加智能和高效的供應鏈。與此同時,生產規模化與復雜程度提升,產品周期中所需要和相互依賴的節點大幅增加,數字化便成為企業價值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
近兩年,數字化供應鏈這個概念被頻繁提及。2018年,美國物資搬運協會(MHI)和德勤發布的報告顯示,80%的企業認為數字化供應鏈未來5年將占據統治地位。供應鏈就是通過計劃(Plan)、獲得(Obtain)、存儲(Store)、分銷(Distribute)、服務(Serve)等這樣一些活動而在顧客和供應商之間形成的一種銜接(Interface),從而使企業能滿足內外部顧客的需求。
美國數字供應鏈研究院(DSCI)在《供應鏈白皮書》中,則對數字化供應鏈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它是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平臺模型,企業借此可以獲取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來源的實時數據,它能夠進行需求刺激、匹配、感知和管理,以提升業績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
數字化供應鏈正成必選項
在復雜多變、不確定性較高的大環境影響下,供應鏈數字化升級已經成為企業必須要走的道路:供應鏈電子商務可以幫助企業從傳統的經營方式向互聯網時代的經營方式轉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應用、網上交易習慣的逐漸形成,使得企業的經營模式也需要相應轉變,借助供應鏈電子商務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分享從內部管理到外部商務協同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從而解放了企業資源、顯著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和運營效率。 而隨著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發展線上電商業務已是零售品牌的必然選擇。
比如原先對電商業務布局并不熱情的娃哈哈集團,其領導人曾公開表示對電商“不抵觸,也不擁抱”。而在今年3月,娃哈哈集團則直接花費2億元資金,注冊了杭州娃哈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月,75歲高齡的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更是直接參與抖音直播,嘗試直播帶貨這一新模式。除此之外,娃哈哈在原有營銷網絡優勢的基礎上,借助數字化營銷管理平臺,將供應商、經銷商、終端等納入到整體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中,運用大數據來優化生產、倉儲、銷售和服務全階段,從關注局部向統籌全局轉變,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數字化動態管理,提升供應鏈的整合和控制能力,實現“人、貨、場”的重構,增強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服務能力。
而在生產端,娃哈哈早在2015年便與西門子合作,對杭州第二生產基地的一條水汽生產線進行了數字化與智能化升級。據了解,升級后生產設備實現互聯互通,散落在工廠各處的數據得以順暢流轉并形成閉環;而且總部可以通過ERP系統將銷售訂單發送到工廠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中,而MES系統會根據庫存等情況將銷售訂單拆分為不同的生產訂單并發送到西門子WinCC系統上,由它對生產訂單再進行分解并生成具體的生產指令,指揮對應的生產設備。
這些均在說明,娃哈哈正推進其在管理、生產、營銷等不同環節的數字化改革。數字化升級既符合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的發展潮流,也讓娃哈哈能夠更好地了解、滿足消費者需求,打通銷售至生產甚至到設計的全鏈條數據,推動產品生產及經營模式升級。
數字化時代的供應鏈管理,其本質并未發生改變,同樣是需要集成、協同全鏈條上的各環節,將商品以較短的時間交付至消費者手中。只是經營理念有所不同,將從過去以企業為核心的模式,轉變為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同時,管理升級將不再是生產要素的堆砌和疊加,而是要實現供應鏈的數字化和技術化的變革,讓供應鏈變得更加智慧和全能。
其中,盒馬鮮生則為各方展示了新零售時代下,實體門店的數字化升級路徑。首先,盒馬鮮生鼓勵消費者使用App進行買單,一方面有助于將線下流量引導至線上電商平臺,有數據顯示,盒馬鮮生營業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鋪,其線上訂單的比例已超過50%;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將消費者“數字化”,使其成為IT系統易于識別與應用的“代碼”。
其次,盒馬鮮生廣泛使用帶有顯示屏的電子標簽對商品進行數字化,價格會根據后臺的控制自動刷新,使商品實現線上線下同價,另外還實現了線上線下SKU同步、庫存同步、促銷同步等,這為供應鏈可視化的構建打下了基礎。
最后,訂單聯動門店揀貨、即配運力,設置合理配送半徑,實現快速履約交付。消費者在線下單后,數據庫便會推送至相應的門店,店內隨即開始揀貨;每個工作人員只負責固定區域商品的取貨工作,減少行走距離,提高效率;商品揀選好之后會通過門店頂部的懸掛式導鏈傳送至后面的打包區,打包好后工作人員會再次掃碼確認,配送管理系統會將訂單安排給正在等候的騎手,快速配送至3公里內的消費者手中。
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滿足客戶不斷變化、日益增加的需求,供應鏈必須能隨時在線(Always-On), 通過集成各種來源的數據,進行實時獲取與分析,更好地支撐企業前瞻性的決策,從而帶來業務收益。
智能化、云計算、移動及社交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多種技術的融合,會加速驅動企業去實現應需而變的數字化供應鏈。而且數字化供應鏈幫助企業運營從“串行鏈式的供應體系”升級為“并行網狀的供應體系”,大大加強了企業內外部的互聯互通,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因此,掌握和應用數字化供應鏈技術,就能幫助企業走通一條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率、高收入的可持續路徑。
雖然企業在推進數字化供應鏈轉型中仍會遇到數字化轉型方向不清、資金預算不足、原有數據源難整合、數字化人才儲備不足等各種挑戰與困難,但是為了應對多變模糊的不確定性、滿足日益增強的履約需求、解決不斷上升的交付成本、處理多渠道庫存整合等問題,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企業經營變革的必選項。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